摘要:学生被口罩闷得犯困,老师也为课堂效率犯愁。为了促进教学质量,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学习、迎接中高考,某校老师勇敢用上肢体语言,比如“说得好”,就翘上大拇指点赞,“答得对”,二话不说就鼓掌。

线上学习了两个月,终于重回教室,莘莘学子们的体验如何?

4月27日,全国多地初三、高三学生返校复学,回到熟悉的教室,却被一“罩”之隔拉开距离。老师解读不到学生接收知识的表情,很难进行针对性的互动;学生被口罩闷得犯困,老师也为课堂效率犯愁。

特殊时期的特殊课堂,如何做好现场授课?老师们也是动足脑筋了。先从本质入手,做好教学内容优化

知识本身变有趣了,课堂也就不会枯燥。老师一边加强备课,让知识更清晰地传递,一边优化授课内容,以生动的讲解来吸引学生,避免枯燥引起走神。

在初三冲刺班的小陈同学,适应性较差。他每天戴着口罩上课,一低头便是密密麻麻的课本,睡意不自觉就来了。好在老师消化完课程内容,很直观明了地传递重点知识,小陈的课程才不会落下,也慢慢适应了戴口罩上课。表情不够声音来凑,口罩下的情感绝对丰富

某校英语老师在上课时,简直赶得上相声表演。朗读时抑扬顿挫,单词教学时音量猛增,步步提问、实时互动,点名问答说来就来。学生们紧随老师的节奏,一整节课都不敢松懈,精神气被提起来了,学习兴致也增加了许多。

上过这节课的林同学,激动地说:“老师好喜欢走到我们身边讲课,有时候声音突然变大声,吓得我们又紧张又觉得好笑,加上课本配套PPT讲解,我们吸收知识的效率还真提高不少。”肢体语言再加码,课堂互动再升级

使劲浑身解数教学,这一届的老师是相当努力。为了促进教学质量,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学习、迎接中高考,某校老师勇敢用上肢体语言,比如“说得好”,就翘上大拇指点赞,“答得对”,二话不说就鼓掌……课堂很快便活跃起来。

课程结束后,学校还对本校阶段性教学模式进行调查评估,深入了解学生意见。王同学就是被调研人之一,他表示,现在的课堂互动不仅仅是有趣,也让师生、同学间的情谊增进不少,每次发言完得到大家的肯定,学习信心都会大增。

抗“疫”还在继续,学习的步伐也不能停,冲刺中高考的学子们都有哪些提升学习的趣事?欢迎留言讨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