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献记载夏后(王)的居地为大夏、夏墟,这应该是夏朝最早的都城。一种观点甚至认为尧舜时代的方国联盟已经出现国家的雏形,也已经存在国君传承,这就是很多人称为的唐朝和虞朝,即唐尧帝国和虞舜帝国。

治理大洪水大禹的夏朝之前,就是“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天上面出现了朝下倾泄洪水陨石天朝漏洞,人首蛇身上古帝女娲补天说的华下大中华堂虞天朝。总之随着时间的延伸,在这个洞天福地的“斜月三星洞”一天比一天扩大中,盘古突然就朝地球冲坠而来开天辟地了。

历朝历代统治者都没有敢来自称禅让大禹来建立夏朝的孤家寡人上古帝“帝”的。堂虞朝風月历史文化在夏朝出现断代是有原因的,但古代道家文人墨客还是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等等诗词来传说。“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国外通常认为夏朝只是一个传说中的朝代,但文献记载已经非常翔实。夏朝是我国传统史书记载上的第一个世袭朝代,但是在很多歪果仁的眼光里,夏朝不过是传说中的传说,商朝才是华夏的第一个朝代。不过文献中对夏朝的描述其实已经非常具体和明确。
行政区划。《尚书·禹贡》上记载的,夏朝的行政区划采行九州制。大禹治水成功后,将中土分作冀、兖、青、徐、豫、扬、荆、梁、雍九州,又从这九个地方分别攫取金属石矿,铸造九个大鼎作为国家权利的象征,后来,“九州”也因此成为中国国家的代名词,而“定鼎”意指建立政权。
都城。文献记载夏后(王)的居地为大夏、夏墟,这应该是夏朝最早的都城。后来还记载夏邑在阳城、帝丘等地。这应该是当时的社会还处在半农耕半游牧时代,随着气候地理等外部环境变化,为了更宜居夏后不断迁移都城。
政体。从太康失国、少康复国等故事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国家机构已经从部落联盟机构逐渐向一个统一的政体演化。

官僚体制。《墨子》中提到夏后有左右六人,这六人类似于周朝的六卿,是夏后(王)掌管国家事务的六位主要官员。《礼记》中对夏朝的百官有较为详细的描述,这说明夏朝的官僚体制已经非常健全。
此外,我们可以从赋税制度、军事制度等看出,夏朝应该已经具备一个朝代的基本雏形,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考古发现来印证夏朝的存在。
说完了夏朝,再谈谈夏之前的文明,有可能还存在唐尧和虞舜朝。夏之前的时代属于“三皇五帝”。很多人认为只是传说,不过司马迁却煞有介事在《史记》的开篇里介绍了黄帝和炎帝故事,并且对后面朝代传承作了详细描述。
我也认为传说不仅仅是传说。剥离掉一些神话色彩,里面还是有一些属于我们上古时代的真实历史。那就是那是一个部落战争导致了氏族制度的不断崩坏,国家政体渐渐形成的时代。如果说黄帝和炎帝应该还是部落时代,但是尧舜时代很可能是一个万国并存的“方国时代”,而尧舜应该是这些方国的联盟首领。
从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马家窑文化、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等现有的考古发现来看,这个方国时代应该距今5000年左右。而且一些方国的科技已经较为发达,有的甚至已经掌握了农耕技术和冶炼技术。方国内部的政治体制已形具初备,应该有世袭制度了。
一种观点甚至认为尧舜时代的方国联盟已经出现国家的雏形,也已经存在国君传承,这就是很多人称为的唐朝和虞朝,即唐尧帝国和虞舜帝国。

当然,既然夏朝都只是被当作传说,能印证之前的唐朝和虞朝的文献资料和考古发现那更是凤毛麟角了,姑且当成一种假说。归为一句,夏朝之前是虞朝,虞朝之前是唐朝(不是李家的唐朝),最起码,夏朝之前的时代应该是个万国并存的方国时代,不再是原始的部落时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