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我军进行了历史上首次大授衔,共产生了10名元帅,10名大将,55名上将和175名中将,军衔既是对他们所作贡献的肯定,也是一种荣誉和激励。我们都知道大将中粟裕排名第一,上将中萧克排名第一,那么中将中谁排名第一你知道吗?

答案就是徐立清中将。徐立清是安徽金寨人,19岁加入红军队伍,红军时期曾任红四军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担任过八路军129师政治部组织部部长,解放战争中他曾任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政委,率部参加了青化砭战役、羊马河战役、蟠龙战役、榆林战役、沙家店战役和兰州战役等战役战斗。新中国成立后他曾任中共中央新疆分局副书记和解放军总干部管理部副部长等职。

1955年授衔时徐立清是正兵团级,完全符合授予上将军衔的条件,但他却以自己负责授衔工作为由坚决让衔,要求组织上授给自己中将军衔。为此他多次给中央军委和罗帅写信:“此次授衔,我要求低授,这是因为我是主管授衔工作的副部长,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为大家做出个好样子。我出身于一个贫苦家庭,从小给地主家放牛,是党把我培养成一个革命军人,可我与党和人民的要求相比,所做出的成绩是微不足道的,授予中将我就感到十分荣耀了,再三恳求军委和总部领导能批准我的要求。”

这件事最终反映到周总理这里,他亲自找徐立清谈话,总理说:“你多次申请低授,这种精神是值得提倡的,是值得我们每个干部学习的。不过,你徐立清是完全符合授予上将军衔条件的,我看你就不要再让了。”徐立清说:“按照评衔条件,我该授上将,可我是主管授衔工作的,只有我授低了,才能更好的去做别人的工作。”最终总理同意了他的降衔请求,他也成了唯一一位正兵团级中将。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