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窟两千年, 精巧夺天然;满座半残废, 神话犹相传。”说的就是巩义石窟寺。巩义石窟寺是继龙门石窟之后,北魏时期的又一座伟大的佛教艺术宝库,如今已屹立1500多年,如同一块璞玉历经沧桑却依然保留着那份尘封久远的神秘。

由于历史资料的缺失,石窟寺的准确开凿年代不见于史书。据唐代碑文记载,石窟寺原名希玄寺,唐宋时称净土寺,明代袭之,清称石窟寺。这里不仅是唐玄奘出家的地方,也是唐李世民等不少皇帝在此礼佛的圣地。

石窟寺南临洛水,背依大力山,风光秀丽,被称为“溪雾岩云”的圣地,“石窟晚钟”为巩义八景之一。

巩义石窟的主要洞窟,上承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的雕造遗风,简雅洗练,成为北魏晚期风格的典型,而且还孕育着北齐、隋代雕刻艺术的萌芽,在中国古代雕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现有主要洞窟 5个,千佛龛 1个,摩崖造像3尊及历代造像龛328个。总计大小造像7743尊,造像题记及其他铭刻 186则。造像题记包括北魏3则、东西魏10则、北齐29则、北周2则、唐代85则、宋代 2则、时代不详的30则。

巩义石窟具有布局严整、内容丰富、雕饰精备、设计统一等特点,是中原地区的一处重要佛教石窟。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