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狗十三》早在2013年就已经拍摄完成,却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及时的上映,但是,好的电影是值得花时间去等待的。在今天终于看了这部电影,虽说是一部青春片,没有堕胎车祸失忆等情节,却依然惹人深思。

《狗十三》:张雪迎的十四岁,我们终于变得懂事了,却也失去了自己

不同于以往青春题材的影片,讲述了一个中国式家庭教育的困局。影片以13岁少女李玩说起,因父母离异,让李玩不得不去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都说三岁一代沟,李玩与爷爷奶奶的代沟更大,而这时处于青春期的李玩,爸爸不关注,爷爷奶奶不理解,让家庭矛盾进一步激化。影片中李玩的处境,这大概也是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

《狗十三》:张雪迎的十四岁,我们终于变得懂事了,却也失去了自己

影片中没有特别的大事件,但随着每件小事的缓缓到来,你都可以从中找到共鸣,喜欢天文物理却被报了英语补习班、喜欢的狗狗走丢了,家人却没有在第一时间寻找也不理解你的行为,打着为你好的旗号折断了你的翅膀。

《狗十三》:张雪迎的十四岁,我们终于变得懂事了,却也失去了自己

李玩第一次哭是因为狗丢了,撕心裂肺的深夜寻狗,可是所有人都觉得她是在任性,她是不懂事。但让李玩真正难过的是,成年人为什么可以狗丢了都不去找?为什么觉得狗丢了买一双轮滑鞋就可以算作道歉?为什么还可以买一只一样的狗来替代?

《狗十三》:张雪迎的十四岁,我们终于变得懂事了,却也失去了自己

就像李玩歇斯底里喊出的那句:“我感冒,爱因斯坦(电影里狗的名字)就不会感冒吗?”当然,成年人最终也没有懂。不仅如此,更是只需要一句,“你还要闹到什么时候?”就可以把所有的问题追究到李玩身上,似乎这件事做错的是李玩。

《狗十三》:张雪迎的十四岁,我们终于变得懂事了,却也失去了自己

狗的人没有道歉,买轮滑鞋的人没有道歉,买了一只替代狗的也没有道歉,需要道歉的因为丢狗而难过的李玩,因为丢狗难过而去找狗的李玩。这个世界怎么了?一直知道这个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但没有想过这个世界是黑白颠倒。编剧很残忍。

《狗十三》:张雪迎的十四岁,我们终于变得懂事了,却也失去了自己

父亲终于忍受不了李玩的任性,在“一把年纪的爷爷拿着孙女的衣服追下楼,担心宝贝孙女着凉,却被推倒在地崴了脚。多少年没出过门的老太太,连买菜都是老爷子出门,因为孙女深夜未回,硬是要出门找孙女,结果把自己走丢了”之后,对李玩动了手。

《狗十三》:张雪迎的十四岁,我们终于变得懂事了,却也失去了自己

而电影中的李玩也在慢慢的妥协,选择妥协,成为父母、家人希望的样子,接受同父异母的弟弟,接受不是爱因斯坦的“爱因斯坦”、喝下不喜欢的牛奶等等。

《狗十三》:张雪迎的十四岁,我们终于变得懂事了,却也失去了自己

最让我泪目的几个镜头却以“支持一下爸的工作”的理由让李玩和叔叔伯伯们喝酒,而明明之前还因为喝酒打了李玩;第二个就是李玩忍着不适喝下了牛奶之后在卫生间呕吐的场景;最后就是夹起狗肉送到嘴边还笑着说声谢谢叔叔的时候,即使不喜欢也笑着接受了。

《狗十三》:张雪迎的十四岁,我们终于变得懂事了,却也失去了自己

其实最开始的李玩不是这样的,她任性,同情心泛滥,喜欢会笑,讨厌会告诉你。可是后来,她变得稳重了,变的会考虑别人的感受,变得哪怕看不惯也不会特意指出打破原有的平衡关系,变得会顾全大局。乍一看,一切都很好,只是变的有些不像自己了。最后,李玩站在已经残破不堪的寻狗启示面前,再一次无声的哭泣。我猜想,她可能是讨厌现在的自己。

《狗十三》:张雪迎的十四岁,我们终于变得懂事了,却也失去了自己

仍记得影片中的台词“爸打你,是因为爱你”“你以后长大了就明白我是为你好的”,相信这些话在不少人的童年中也出现过吧,父母以为我们好的借口,让我们被迫的接受许多我们不喜欢的东西。而我们在这样的借口中慢慢成长为父母喜欢的样子,却与理想的自己失之交臂。

《狗十三》:张雪迎的十四岁,我们终于变得懂事了,却也失去了自己

网友说:看不懂这部电影的都是幸运的,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你也是幸运的。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