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养不教,父之过”,那爸爸应该怎么教育孩子?今天分享一名带娃11年爸爸的育儿经验,希望你有所收获。本文作者:胖爸爸,来源:海淀胖爸爸,ID :haidianpangbaba

——青榄君说

“养不教,父之过。”——《三字经》。

引用这段话的主要目的,便于甩锅理清责任。比如,我们家所有跳过的坑,都是因为我的一意孤行,与孩子妈无关

01

婴儿篇

1、对智商越关注,被收智商税的概率越高。凡是在显著位置写着“益智”的,通常意味着含有“智商税”,包括但不限于:益智食品,益智玩具,花钱的益智运动,比如游泳等。

2、教育孩子将会花很多很多钱,所以先不要那么急着花钱。如果非要花,要么花在自己身上,要么花在看得见的地方。

3、爸爸工作的忙碌程度和孩子年龄成正比,也就是说,孩子出生后的每一天,都是余生最有条件参与家庭教育的一天,利用一天是一天,说不定形成习惯。

02

幼儿篇

4、关于幼儿园的最深刻记忆,通常都是饭好吃,所以,就知道选择时该把哪个放在前面。但是,如果离家远的话,入园时早餐可能都凉了。

5、十几万一年的幼儿园不会完美无瑕,也不能一劳永逸,但是,也别指望一万一年的幼儿园物超所值,捡到便宜。慢慢你就会发现,如果做不到风轻云淡,不如花钱让自己心安。

6、兴趣班就是培养兴趣,如果希望培养特长,训练的时间需要特别长长长长长长(有多长就有多贵)

7、成为某领域专家需要一万个小时,发现某方面兴趣一百个小时足矣,绝大多数情况下,花光一万块钱就差不多了。

8、别忙着问孩子喜不喜欢兴趣班,连孩子都推销不成功的人,是很难在课程销售这一行立足的。家长可以不列席正式课,但是试听课能旁听就要旁听,除了考察教师、场所、安全等因素,还要观察老师是否示范了这门课的困难。如果没有,家长要补上,比如:压腿。

03

小学篇

9、你以为的教育次序是这样的:学校>老师>孩子>家长。其实教育次序是这样的:家长>孩子>老师>学校。没有家长,就没有后面什么事儿了。

10、对女人来讲,比择校更重要的是择偶——要么提供基因,要么提供资源。为什么男人择校敏感性弱?因为有自知之明。

11、要不要晚一年上学?自己拿不准的事情,不如顺其自然。这样即使将来升学、求职乃至晋升时遇到麻烦,还可以归咎于命运。对了,8月31日和9月2日虽然是同一个太阳星座,却是不同的八字。

12、重要的是课外,不是课外班。学霸即使不上课外班,也不会在家里打游戏嗑瓜子。还有,课外班对学霸是锦上添花,对学渣却未必是雪中送炭。

13、几岁可以学古文?想想古人就清楚了。几岁可以学英语?想想老外就清楚了。几岁学都不是问题,学什么才是问题。

14、有一道关于数学天赋的判断题——鸡兔同笼,凡是觉得老师有病,或者建议打开笼子数的,通常数学都需要格外努力。

15、辅导孩子写作业,辅导父母用微信,细思极恐。

16、焦虑不能治愈焦虑,却实现了财富转移。如果你不相信某白金,就不会相信“某某某训练法开发右脑”、“某某某1周内背***单词”、“某某某两周逆袭”等说法。广告都做不好的,产品能好到哪儿去?

17、“我没有文化,怎么辅导孩子?”如果能完整的看完一篇公众号文章,这个识字量足以陪孩子亲子阅读到小学毕业,实在不行还有字典。但是,千万不要在他读书的时候看公号。

04

理念篇

18、教育不怕早,收获不怕晚。

19、众人畏果,菩萨为因。这句话意思是说,自己上不了清华,别强求孩子上北大。名校的大门始终敞开着,而且读北大的博士比学士容易,博士招生年龄是45岁以内。

20、别拿素质为应试教育遮羞,也别让应试为素质教育背锅。

21、你的孩子是你的孩子,不是父母的“二胎”,不是伴侣的备胎,更不是你的小号。

22、躺赢的孩子和父母都是极少数。娃不鸡,不成器,但是鸡娃的终极目的是“自鸡”。换一句文艺的话说,教育的本质是唤醒。

*来源简介:海淀胖爸爸 (ID:haidianpangbaba),一个来自帝都教育高地海淀区的爸爸,记录陪伴女儿学习生活的日常,分享教育方法、资源、信息和心得,都是原创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