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中的女神,奥黛丽·赫本

“我很喜欢她,其实我爱她,要爱上她实在太容易了。”

这是在拍完《罗马假日》之后,本片主演、奥斯卡影帝格利高里·派克对女主的“坦率表白”。

女神中的女神,奥黛丽·赫本

看似有些夸大,但却是不争的事实。

不然,很难解释为什么她在24岁时第一次担任电影主演,就拿下奥斯卡影后小金人。

优雅高贵的疏离和青春活力的可人,反差感在她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更吸引人的,是她未经修饰的清新自然所散发的迷人光彩。

让人出乎意料,从24岁名声大噪的节点出发,回溯她的过往,幸福美满的经历寥寥,不幸和苦难却是孕育她土壤的大多数成分。

离家求学、父亲出走、二战阴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她一生。

90年前的今天,奥黛丽·赫本出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

女神中的女神,奥黛丽·赫本

01.

在电光石火的瞬间,

我发现了她精灵般的魅力。

让我们先从《罗马假日》出发,这部在1954年奥斯卡10提3中的经典爱情电影,正式开启了奥黛丽的电影明星生涯。

女神中的女神,奥黛丽·赫本

高贵的欧洲公主一心想要摆脱呆板乏味的宫廷生活,于是在某个夜晚实施逃跑计划,来到罗马的街头。

一段注定没有结果的爱情在放肆玩乐的过程中渐渐升温,先甜后苦却又让人回味无穷。

女神中的女神,奥黛丽·赫本

1951年,派拉蒙和导演威廉·惠勒正在英国为《罗马假日》挑选女主演,偶然看到一本杂志的封面女郎,也就是奥黛丽,当即决定找到她,并让她参加试镜。

试镜时,惠勒耍了点小心思,在完成表演部分后,没有让摄像机停下,继续记录奥黛丽与人交谈的真实状态。

奥黛丽大方优雅的表现不仅完美契合公主身份,一抹明艳笑容更是彻底融化了众人的心。

女神中的女神,奥黛丽·赫本

看到奥黛丽的表现后,惠勒和派拉蒙主管回复到:我们都被她迷住了,无需多说,立刻签约。

这是一次愉快的经历,起码从结果来看,无论是让奥黛丽拿到人生第一座小金人,还是派拉蒙凭借《罗马假日》实现票房口碑双丰收。

女神中的女神,奥黛丽·赫本

在《罗马假日》里,饰演与她年纪相仿的公主贵族,本色出演就足够迷人,甚至于还掀起了一股时尚潮流——短发、平底鞋、休闲装。

就像另一位凯瑟琳·赫本,穿短裤、夹克、平底鞋,两人不谋而合,反叛丰满、修身、长发的女性形象。

拒绝垫胸、垫肩,忠于真实的自己,即使与主流审美大相径庭,奥黛丽让彼时的观众认识到了另一种美,打破针对女性的美等同于性感丰韵的束缚

女神中的女神,奥黛丽·赫本

电影拍摄时也有不愉快,无论是燥热的天气还是动荡的时局,看似阳光明艳的罗马暗藏危机,头一次担任女主角的奥黛丽也面临艰巨挑战。

不是科班出身,没有表演经验,这让她在处理复杂感情时显得有心无力。

就像在与派克诀别之时,悲伤氛围下奥黛丽需要潸然落泪,但眼泪光在眼睛里打转,却迟迟流不下来。直到导演惠勒冲过去一阵怒吼,受了委屈的她才真情实感地哭出来。

女神中的女神,奥黛丽·赫本

表演对奥黛丽来说,一直充满挑战,尤其是她在《罗马假日》之后,接下的几乎都是不讲究演技的爱情歌舞片。

一方面,这是奥黛丽对于好莱坞的价值,观众喜欢她娇柔可人,能激起人保护欲的甜姐儿形象。

女神中的女神,奥黛丽·赫本

一方面,奥黛丽对于选角态度谨慎,却也限制了她作为一名演员的成长。

《龙凤配》《战争与和平》《甜姐儿》《黄昏之恋》,这个时期奥黛丽在电影里只负责美得楚楚动人,值得一说的是她在歌舞片《甜姐儿》里的表现。

从小学习芭蕾,却因战争被迫退学,追求的舞者梦想不能实现,反倒为作为演员的奥黛丽培养了优雅的气质与体态。

所以在片中又唱又跳,并有一段精彩舞蹈表演,完全释放了自身魅力——这也是观众喜爱的奥黛丽,不是她把角色演绎得多出彩,而是她本人就已经足够可爱。

女神中的女神,奥黛丽·赫本

《甜姐儿》里,奥黛丽饰演的书店店员乔和朵薇玛饰演的时装模特形成鲜明对比,前者书卷气重,后者则是精美花瓶。而乔被摄影师发掘当上模特,其优雅明艳的气质反而让她有着更多可塑性。

这是奥黛丽区别于好莱坞黄金时代其他女星如玛丽莲·梦露、伊丽莎白·泰勒的地方,她身形消瘦,但气质健康、活力十足。

女神中的女神,奥黛丽·赫本

1957年,奥黛丽接到了自她电影生涯以来最有挑战性的角色——路加修女。

《修女传》中,角色在绝大部分时间里不施粉黛,身穿遮掩女性特征的修女袍,只能用面部表情来表达人物情绪。

这对以肢体语言和穿搭见长的奥黛丽来说,不仅是挑战,更是证明自己演员实力的绝好机会。

而真正打动她的,是路加修女自省之后的选择——她不相信穿上或脱下修女袍会影响她的信仰,就像奥黛丽不认为好莱坞施加于她身上的瞩目光芒,能作为评判她的标准。

从最终效果来看,奥黛丽用内敛沉稳的表演打破了束缚,不起波澜的外表将人物隐藏在衣袍之下,一双清澈的眼睛却向观众传递了所有情感。

女神中的女神,奥黛丽·赫本

从信仰宗教压抑人性,到遵从内心却依旧不改信仰,这是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

凭借路加修女,奥黛丽第三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

然而,在与《修女传》同年上映的《翠谷惊魂》里,奥黛丽却贡献了电影生涯最让人难以忍受的表演,更不可思议的是,后者是在前者拍摄完成后才正式开拍。

奥黛丽本可以不接下《翠谷惊魂》,《翠谷惊魂》也可以不是一部平庸诡异的电影。

如果不是那个叫梅尔·费勒的男人。

02.

我不止希望得到爱,

也极为渴望爱别人。

奥黛丽一生,经历过两次失败的婚姻。

身兼导演制片演员数职的梅尔·费勒是她的第一任丈夫,两人相识还是由格利高里·派克牵的红绳。

年长奥黛丽12岁的费勒,曾有过三次婚姻,但他们十分清楚对对方的感受。

女神中的女神,奥黛丽·赫本

费勒与奥黛丽坠入爱河,并于1954年结婚。不过在这段爱情燃烧的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

在第二部担纲主演的长片《龙凤配》拍摄期间,奥黛丽和男二号威廉·霍尔登擦出了火花,但这段感情虽然有着外界阻力——霍尔登有一个家庭,对当事人来说,摧毁这段关系的却是霍尔登因结扎失去生育能力。

奥黛丽渴望拥有家庭和孩子,这是她的人生信条。

天性使然,也是为了弥合创伤。

梅尔·费勒和奥黛丽的结合,看似是好莱坞又一对模范夫妻,费勒也正有此意,把夫妻俩打造成银幕传奇伴侣。

女神中的女神,奥黛丽·赫本

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两人出双入对,一起合作了几部电影。

在史诗大片《战争与和平》里,更是由奥黛丽为费勒力争到了安德烈一角。

女神中的女神,奥黛丽·赫本

但随着两人事业轨迹渐行渐远,妻子名气越来越大于丈夫,夫妻间由此产生裂隙。

费勒执导、奥黛丽主演的《翠谷惊魂》,更是以惨烈的成绩让两人意识到,捆绑在一起对谁都没好处。

在这段期间里,因为不得不履行电影合约而经历两次流产的奥黛丽,身心都经受了很大的折磨。直到1960年肖恩·赫本·费勒的诞生,驱散了奥黛丽天空的乌云。

女神中的女神,奥黛丽·赫本

“我不止希望得到爱,也极为渴望爱别人”。得到最真挚的爱和送出最珍贵的爱,是她这一生收获幸福的方式。

1961年,奥黛丽出演了其生涯代表作《蒂凡尼的早餐》,虽然好莱坞迎合大众的happy ending偏离了原著作者杜鲁门·卡波特本想表达对金钱主义的批评讽刺之意,但仍不妨碍电影成为观众欣赏奥黛丽的绝佳窗口。

尤其是已成经典的开场画面——清晨的纽约第五大道上,奥黛丽·赫本身着小黑裙缓缓走向蒂凡尼橱窗。

女神中的女神,奥黛丽·赫本

再来张正面照:

女神中的女神,奥黛丽·赫本

拜金女在纽约日夜勾引金龟婿,最终却还是选择了爱情,若依卡波特之见请来玛丽莲·梦露饰演,这选择恐怕就没那么有说服力。

在静养十月生下儿子肖恩复出之际,奥黛丽听从了丈夫建议,打破自己的银幕形象,最终成就了《蒂凡尼的早餐》。

如何饰演一个混迹纽约上流社会的拜金女?娇蛮气质和坚定内心是这个人物的两大特色,前者让无数男人拜倒在她石榴裙下,后者让她在追求荣华富贵的路上充满能量。

最重要的,是要穿得像个上流名媛。

奥黛丽在电影中的服装由之前就与她合作过三次的纪梵希设计,两人的友谊始于1953年的《龙凤配》,从此延续了一生。

女神中的女神,奥黛丽·赫本

不仅在电影中合作,纪梵希还为奥黛丽的儿子肖恩设计了洗礼服,为她第二次婚礼设计了嫁衣。

1957年,纪梵希甚至为奥黛丽量身设计一款香水,名为“禁忌”,并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只让她一人使用。

为了回报这份友情,奥黛丽无偿为这款香水代言。正如她所坚持的,得到爱,然后不计代价地回报这份爱。

女神中的女神,奥黛丽·赫本

1961-1967年,是奥黛丽电影事业的巅峰期,褪去青涩之后,她能够挑战更多类型的角色。

《双姝怨》被流言中伤的女教师,《窈窕淑女》从低贱的卖花女到迷人优雅的淑女,《丽人行》挽救婚姻危机的中年女人。

但最精彩的,还属她在息影之前的最后一部作品《盲女惊魂记》。

看不见的女人在自己家中,与两个搜寻毒品的毒贩周旋,一双大眼睛要在镜头前表现得毫无生气,并且不借助任何辅助工具。

女神中的女神,奥黛丽·赫本

《盲女惊魂记》让奥黛丽赢得了第五个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并为她在好莱坞黄金时代画上了句号。

1967年,奥黛丽与费勒离婚,费勒在外花天酒地无心恋家,奥黛丽提出离婚毅然决然。虽然她曾不想让儿子失去父亲而忍受了这段破碎婚姻很长时间,但名存实亡的婚姻对两个人都是折磨。

两年后,奥黛丽与一个小她9岁的意大利医生安德烈·多蒂举行婚礼,此后又成功诞下一子。

女神中的女神,奥黛丽·赫本

那年39岁的奥黛丽,已经两年没有再出新作品。过着半隐居生活,陪伴孩子,自得其乐。

作为演员的奥黛丽,渐渐退居幕后,作为母亲的奥黛丽把时间都留给了家庭。

但用谎言和背叛编织的幸福,从来不会长久。

03.

透过她的双眸,

你能看见她的灵魂。

奥黛丽的童年有着许多磨难,一场百日咳差点夺走尚在襁褓中的她;6岁时父母离异,父亲的离去成了她心中永远的痛苦;随后的二战又给青春期的奥黛丽留下了跟随其一生的影响。

种种特殊经历却让她的美,成了无法复制的人间奇景。

奥黛丽的美,有一种欺骗性。

她的经典妆扮,是浓眉、长睫毛和短刘海。

女神中的女神,奥黛丽·赫本

从《罗马假日》开始,依靠化妆,奥黛丽的眉眼成了她最有辨识度的代表,短刘海也是为了遮住稍显宽大的额头。

很多人说奥黛丽美,是看了她的写真、电影,被眼睛所捕捉到的精致妆容打动。

以至于,奥黛丽妆至今仍是美妆界的经典示范案例,也为许多女星推崇。

但越来越多以喜欢奥黛丽标榜自己品味高尚的人,把她的颜值吹到了举世无双的地位,反而忽视了她惊心动魄的美,从来不仅仅在皮肉。

奥黛丽曾这样形容自己:我从不觉得自己美丽,我希望自己的胸部不要那么扁平,我希望自己不要有那么线条分明的肩膀,这么大的脚,这么大的鼻子。

女神中的女神,奥黛丽·赫本

扁平瘦弱的身材,是在战争中食不果腹,甚至于以植物根茎充饥造成的结果,这本不值得模仿和骄傲。

但奥黛丽依然能用一双摄魂大眼睛,以及讲究的拍摄角度征服世人。

与纪梵希合作,挑选适合自己风格的服装,170CM身高和1尺5腰围的高挑瘦长身形让她能在晚礼服和休闲装之间随意切换。

女神中的女神,奥黛丽·赫本

奥黛丽不是玛丽莲·梦露那样热情似火的性感尤物,不是葛丽泰·嘉宝那样完美无瑕的精致女神。

沁人心脾的灿烂笑容,举手投足的优雅舒适,观众心中的奥黛丽,是天使,是公主,也是少女。

对于电影,她本来就没有什么雄图大志,与派拉蒙一口气签下7部电影的合约,不过是为了生活。

而当求生工具渐渐变成工作,责任感便在她身上体现。

就算演技时常遭人诟病,但她总在其他方面做到最好,背台词、琢磨人物、琢磨剧本。

她把《修女传》结尾,路加修女认为自己是失败者的结局改为,她只是选择了另一种生活方式,但修女的信仰依然不变。

为了《蒂凡尼的早餐》里一段自弹自唱片段,训练指法音色,Moon River终成不朽经典。

相反的,即使为了《窈窕淑女》的歌舞片段努力训练,并录制了所有歌曲,华纳最终还是选择用更专业的歌手替代奥黛丽的真唱。

结果是,在下一年的奥斯卡上,奥黛丽甚至没有拿到一个最佳女主角提名。

女神中的女神,奥黛丽·赫本

我不是想要表达“都这么努力了,怎么能说她不是一个好演员”的观点,作为只属于好莱坞黄金时代的电影明星,奥黛丽也从不以演技闻名。

但美国电影协会在评选百年百大电影明星时,依然把奥黛丽排在了女明星的第三名。

理由前面也或多或少提到过,改变传统美的观念,让优雅成为新的性感;电影界时尚皇后,不仅与纪梵希互相成就,奥黛丽还与其他品牌合作过,像伊夫圣罗兰、瓦伦蒂诺、奥斯卡·德拉伦塔,在穿搭界成了无数女性的学习榜样。

至于影响力多大,看看国内有多少女星模仿过奥黛丽妆就能知道。

女神中的女神,奥黛丽·赫本

更值得赞扬的是奥黛丽对于美的把握,自己的优缺点了然于胸,通过化妆、搭配、服装放大自己美的一面,而不是沦为美的牺牲品

天使也爱美,即使休闲出街依然保持精致容颜,偏爱淡色系,那样会衬出她黑色的眼睛和头发。爱美,是一个人欣赏自己的方式。

在晚年时候,投身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数次奔波于非洲、拉美、东南亚的贫穷落后的国家,通过自己的影响力让世界了解、帮助那群吃不上饭,每天都在死于饥饿的儿童。

女神中的女神,奥黛丽·赫本

“当你长大时,你会发现你有两只手,一只用来帮助自己,一只用来帮助别人。”

除了演员之外,她更是一个全民偶像。

奥黛丽是幸运的,她自己也说:我的人生比童话故事还精彩。

经历战争大难不死,忙于生存却突然一炮而红,一生虽然有两次失败的婚姻,却依然能遇到一生挚爱罗伯特·沃德斯,陪她走到生命尽头,更有一生蓝颜知己纪梵希陪伴左右。

女神中的女神,奥黛丽·赫本

1989年,斯皮尔伯格请来奥黛丽,出演《直到永远》中的天使一角。

那时,离她投身帮助世界儿童的事业已经过去两年时间。

就像她在片中的一句台词:我不虚此生,我活的很有意义,现在该我来帮别人了。

女神中的女神,奥黛丽·赫本

《直到永远》是奥黛丽的息影之作,留给人最后天使的银幕形象。

爱她的人,把她称为“精灵”、“天使”。即使青春容貌从时间指缝流走,美人迟暮总叫人伤感,但奥黛丽从未给人这样的感觉,这是因为。

她的笑容和眼神,从不曾改变。

女神中的女神,奥黛丽·赫本

女神中的女神,奥黛丽·赫本

女神中的女神,奥黛丽·赫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