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的香港电影,总是绕不开这位影坛天王级人物——周星驰!

从《赌圣》开始,星爷的每一部电影都票房大卖,几乎霸占了年度票房排行榜前三的位置。

在1992年,星爷更是创造了一个难以超越的票房神话,开创了“无厘头”时代。

然而在1995年,周星驰的转型之作,被后世奉为不可复制的经典电影《大话西游》,口碑和票房却遭遇了滑铁卢。

不管是投资方,还是星爷,都是不能接受这样的结果。

而且媒体也开始大肆宣扬,觉得周星驰已经过气,再也不是那个票房神话。

于是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接连祭出三部力作,才挽回了之前的颓势。

其中,《百变星君》和《大内密探零零发》两部电影,标志着重新回归无厘头的搞笑风格。

而另一部电影,星爷终于如愿以偿演了一次自己。

拒绝好莱坞,票房大卖被质疑,这部无厘头喜剧,我终于看懂周星驰:

《食神》丨The God of Cookery

不管是《喜剧之王》,还是《少林足球》,又或者是《功夫》。

每个故事都有很强的代入感,能让哭和笑都感同身受。

而《食神》也不例外,时至今日依然经久不衰。

相信很多观众觉得,《喜剧之王》是周星驰的自传电影。

说实话,电影影射了星爷当年跑龙套的经历。

但尹天仇是尹天仇,周星驰是周星驰,两个人其实完全不相同。

在我看来,《食神》里的史蒂芬·周,才更贴近现实生活中的周星驰。

当年,这部电影将“功夫”和“美食”两种元素巧妙结合,拍出了港式街头美食特有的味道。

故事主要讲述史蒂芬·周从人生巅峰到流落街头,最后重整旗鼓夺回食神之位的故事。

但是透过表面看内里,这部电影无疑是周星驰对「过去」人生的一次思考。

01戏里戏外的周星驰

吴孟达曾经这样评价周星驰:“他是我合作过的男演员中,对自己要求最严格的一个。”

正因为如此,周星驰在业界得到了「片场暴君」的名号。

上到演员表演,下到灯光摄影,反正台词剧本表演样样都要管。

在拍《济公》的期间,他就经常插手剧本和拍摄,气得杜琪峰选择不再与他合作。

然而正是这种「暴君」的作风,才能将真正的喜剧拍到极致。

在片中,周星驰饰演的史蒂芬·周也是这样的人设。

开场举办的至尊名厨大赛,史蒂芬·周手握大权什么都是他说了算。

只要有他不满意的地方,抓着手下就是一顿臭骂,完全不把手下当人看。

表面上受人敬仰,其实内心里没有人服他。做人做到这个样子,也是很失败。

总之,史蒂芬·周这个角色被星爷塑造得非常令人讨厌。

而骄傲自大的他还被利欲熏心,遭到了合伙人的陷害,变得一无所有。

这样的故事设定,反而让人看得大呼过瘾,也为之后的“大反转”做好了铺垫。

在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蝙蝠侠:侠影之谜》中,有着这样一段剧情。

小时候,布鲁斯 韦恩第一次掉到蝙蝠洞里被吓得不轻,最后是父亲将他救了出来。

管家问托马斯 韦恩:“要不要将少爷送去医院?”

托马斯 韦恩一边回答,一边眼神望着小布鲁斯:

“你知道我们为什么会摔倒?是为了学会自己站起来。”

电影中的一夜白头,简直就是他后来的真实写照。

最后,史蒂芬·周涅槃重生,成为真正的食神。

在我看来,《食神》不是一部简单的阐述“得而失,失而复得”的电影。

它更多的是想探讨,世界万物“如何得,得又如何”的主题。

02反周星驰式套路的故事

有的导演,一辈子都只在拍一部电影。

而周星驰穷极一生,都在拍一个「草根成就梦想」的故事。

在《食神》里,周星驰却一反常态,不在讲述小人物奋斗的励志故事。

而是反其道而行,更改了人物的起始命运。

男主史蒂芬·周刚出场时,已经是唐朝饮食集团的前任食神。

然而自己明明没有像样的厨艺,完全靠着同行的衬托,弄虚作假创造出来的“食神”人设。

虽然揭穿他的唐牛不是什么好人,但是这次失败的经历也彻底让史蒂芬·周醒悟。

最终,在火鸡等人的帮助下,误入了少林寺三十六房之一的厨房,学得一身绝世厨艺,重新夺回了食神之位。

虽然这样跌宕起伏的叙事,不乏有一些经典的案例作为前车之鉴,比如王晶的《赌神》。但是在当时看来并不受欢迎,而且还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

商业片最看重的是什么?

以票房收益为最高目的,最大程度迎合观众的口味。

而《食神》的剧情,未免太过于俗套和拖沓,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于是在结尾大反转之前,星爷在片中加入了不少“无厘头”桥段,以此来过度剧情。

上一秒,你被星爷的搞怪风格逗得捧腹大笑;下一秒,你又会被剧情所感染而潸然泪下。

如此巨大的反差,都要归功于演员之间的默契配合。

03没有配角的喜剧

星爷的电影之所以能够拥有强大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就是在于他对于配角的塑造。

《功夫》里的酱爆;《九品芝麻官》里的如花;《千王之王2000》里的八两金......

虽然这些人的戏份并不多,但是每个角色都个性鲜明,令人印象深刻。

而在《食神》里,吴孟达和莫文蔚都豁出去了。

黄金搭档吴孟达一改以往老实憨厚的搞笑形象,首次在片中出演周星驰的对手。

光是眼神,就透露着一股杀气,精湛的演技给人一种陌生感。

而女主莫文蔚的人物形象,也打破了观众的固有印象。

谁曾想到在《大话西游》里性感迷人的白晶晶,变成了样貌丑陋的古惑女火鸡。

这种丑化女性角色的手段,看似是为了喜剧效果。

在我看来,星爷的一贯作风是想告诉观众:人的内在比外在重要,有趣的灵魂才是万里挑一!

除此之外,谷德昭、刘以达、李兆基、罗家英等众多实力派影星,都在这部电影里大胆尝试不同的表演风格。

最终,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食神》在上映后,斩获了4086万票房,成为了香港电影年度票房榜亚军。

电影在喜剧氛围中融入了丝丝酸楚,将原本普普通通的民间美食,平白增添多了几分魅力。

04中华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其实在拍摄《食神》之前,好莱坞几个影视公司都找到了周星驰。

片方愿意花重金买下电影的版权,但是希望将片中的中华美食改成西方的菜肴。

结果,周星驰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剧本里最好吃的菜,一定要是中国菜。

星爷这么做不为别的,只想将博大精深的中华美食推向世界,最终好莱坞无奈选择放弃。

而“食神”史蒂芬·周并非是星爷虚构,而是在现实中有原型——香港四大名厨之一的戴龙。

从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到驰名中外的食神。戴龙成名路上的艰辛和付出,是难以想象的。

所以“食神”不是名号,而是一种坚持不懈、精益求精的精神。

而传说中使戴龙一夜成名的“皇帝炒饭”,就是他精于细节、苛求完美的成果。

曾经为赌王何鸿燊花了5000元吃了戴龙一碗炒饭,一时之间轰动了整个香港。

于是周星驰以戴龙为原型,打造了这部电影《食神》。

好莱坞想翻拍,又虐又搞笑,周星驰最感人的喜剧,堪称经典。

在普通人看来,炒饭无疑是烹饪中最简单的一道菜。

然而,能把最简单、最普通的做成人间美味,这不就是印证电影的那句台词:

“只要用心,人人都是食神。”

或许,这就是周星驰拍《食神》留给我们的思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