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两三个月的宝宝,他们的深度知觉发展并未成熟,他所看到的玻璃栈道和栈道下的悬崖峭壁和我们成人眼中的是不一样的。有着丰富的早期运动经验的宝宝,他们的深度知觉发育更好,对深度更敏感一些,表现出来的恐惧感也会更少。

昨晚和外地的一位朋友聊天。疫情的原因,朋友很久没有出门了,加上年后生完宝宝就一直待在家里。

这月子也出了,疫情也有所好转了,朋友和老公决定带快三个月的宝宝出去见见世面。他们到了当地的某个景区。景区里面有玻璃栈道,夫妻俩就带着宝宝去走。

刚走了没几步,朋友就怂了,透过玻璃栈道看下面,悬崖峭壁的,她的心跳开始加快,面目惊恐。反而她老公怀里的宝宝却怡然自得,脸上一副很享受的表情,即使让宝宝看栈道下的高山林海,宝宝依然淡定无比。

朋友老公鄙视她:你连你儿子都不如!

很显然,这是一句玩笑话。事实上,并不是说宝宝是因为勇敢而淡定的,这个月龄段的宝宝,他们是不能判断自己所处的环境是否是危险的。

两三个月的宝宝,他们的深度知觉发展并未成熟,他所看到的玻璃栈道和栈道下的悬崖峭壁和我们成人眼中的是不一样的。我们看到的景象是三维的,而他却不是。

深度知觉是人判断自身与物体或者物体与物体之间的距离的一种能力。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生活在一个三维的空间里,但是我们的视网膜捕捉到的视觉信息都是二维的。深度知觉依靠各种线索帮助我们将二维图像转译成三维图像。

有一个很著名的实验,视崖实验,很多人应该知道。这个实验是研究者研究婴儿深度知觉的经典实验。

在一个像桌子一样的平台上放一个安全的玻璃,平台以中界线分成两半,一半上铺上红白相间的格子图形,另一半的格子图形放在玻璃下面约150厘米的地上。

将婴儿放到桌子上铺着格子的一侧,然后父母到另一侧呼唤宝宝,诱导宝宝爬到玻璃那边。

结果发现,大多数7个月以上的宝宝在面对“悬崖”的时候都会有心跳加速的表现,试图回避悬崖。而2个月的宝宝面对悬崖时,心跳没有加快。

这说明,深度知觉不是天生的,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发展起来的。深度知觉的发育和早期的运动经验有着一定的联系,尤其和宝宝的爬行经验有关。有着丰富的早期运动经验的宝宝,他们的深度知觉发育更好,对深度更敏感一些,表现出来的恐惧感也会更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