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其实当时杜甫的现实处境却并不美好,杜甫到成都建立草堂本就是是在友人的帮助下,平日生活也常靠友人接机,现在友人做了大官书信断绝,这也导致家人只能挨饿,家中小儿因为饥饿面色凄凉。杜甫这首诗可谓十分嚣张,哪怕穷困潦倒依旧不忘兴致勃勃赞美美丽的自然风光,年少时读之只觉得豪气冲天,但是到了中年再读却是笑中带泪,其中的辛酸只有经历过现实的洗礼才能品味一二,其中的无奈又有几人知。

唐代诗坛是我国诗歌史上的一座高峰,而站在这座高峰顶端的人,无疑就是“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虽然两位同为唐诗魁首,但是人生际遇却是相差颇多,虽然都是有志功名但仕途不顺,但是李白好歹当年也是皇帝身边的大红人,曾享受“贵妃研磨,力士脱靴”的待遇,而且李白一生基本上没有太过潦倒过,一生娶过4个妻子,其中就有两个是宰相之女,所以李白的人生“不差钱”。
杜甫就不一样了,早年间还好,父亲好歹是兖州司马,吃穿不愁。但是当科考不中第之后,杜甫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得不待在长安采取投赠干谒的道路,谁曾想在长安一待就是10年,期间生活可谓十分穷困潦倒。据史书记载,当时杜甫有一天回家,刚进家门就听到家里传来哭泣声,进门才知原来是小儿子饿死了。而当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更是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后来几经辗转,杜甫到了成都,在友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了一座草堂,才迎来暂时的安宁。而本期要介绍的这首诗,正是杜甫在草堂期间所作,虽然穷了半辈子,但是却越穷越狂越老越狂,读完令人笑中带泪。
《狂夫》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这首诗起首两句交代了诗人的居住环境,住在万里桥西的一座草堂,向东而行便到了百花潭。《楚词·渔夫》中曾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之语,对于杜甫而言百花潭水就是他的沧浪。三、四两句则是描写天气的周边的风景,微风细雨间,翠竹轻轻摇摆,竹叶经过雨水的冲刷变得明净悦目,被雨水洗过的荷花越发娇艳,散发出阵阵幽香。
前四句描写的都是草堂周边和浣花溪边的美妙风景,看上去可谓美好至极。但其实当时杜甫的现实处境却并不美好,杜甫到成都建立草堂本就是是在友人的帮助下,平日生活也常靠友人接机,现在友人做了大官书信断绝,这也导致家人只能挨饿,家中小儿因为饥饿面色凄凉。而最后两句则是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即便现实再怎么严酷,却从未妥协,依旧保持着自己的倔强,这让自己都不由哑然失笑:当年的狂夫老了却更为狂放。
杜甫这首诗可谓十分嚣张,哪怕穷困潦倒依旧不忘兴致勃勃赞美美丽的自然风光,年少时读之只觉得豪气冲天,但是到了中年再读却是笑中带泪,其中的辛酸只有经历过现实的洗礼才能品味一二,其中的无奈又有几人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