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一个走进林淑仙的火锅店内的顾客,都会被店内一面特殊的文化墙所吸引,墙上贴着她一路做公益的照片和创业经历,而这也是林淑仙一路创业的动力," 我是为了帮助藏区孩子上学才走向创业,这份初心我永远不会忘记。如果没有发生疫情,这段时间,林淑仙应该正带着朋友们,进藏和孩子做交流会、发放奖助学金,体验当地藏民最真实的生活。

华侨城有一家名叫

野食野食 · 食疗火锅的餐厅

荣登外卖平台深圳评价榜第二名

当天,老板林淑仙在朋友圈写道

" 作为一个被疫情耽误到现在

都没有正式开业的餐厅,

试业期间的表现相当优秀啦!"

这份逆势扩张的勇气来自哪里?

其实这不仅关乎餐饮

更关于爱和坚守

疫情之下 店铺逆势扩张

4 月初,没有任何盛大的开业仪式,位于福田区沙头街道的野食野食 · 食疗火锅店(新洲店)静悄悄地开业了。

新洲店原本计划于 2 月 2 日开始试营业,却因为疫情耽误了整整两个月。

▲林淑仙正在野食野食 · 食疗火锅店忙碌

同样被耽误的,还有林淑仙的进藏公益行动。

如果没有发生疫情,这段时间,林淑仙应该正带着朋友们,进藏和孩子做交流会、发放奖助学金,体验当地藏民最真实的生活。

除了进藏,林淑仙原本还有很多计划:年前囤了许多新鲜食材,准备过年期间不打烊;2 月初,给华侨城的新火锅店办一场盛大的开业典礼 ……

然而春节期间,疫情的突然到来,打乱了她所有的计划。

" 吃饭是刚需,不可能消失,只是客人的消费习惯随着疫情发生了改变。" 在短暂的慌乱之后,林淑仙紧急做了几件事:活跃社群,分享抗疫防疫的方法,请群友分享自己关注的话题,提高用户黏性;增加食材的团购销售,针对大家都在家不做饭的特点,在疫情期间推出防疫汤料,提供鲜牦牛肉的团购销售;增加外卖品相,给想吃现成的客户增加火锅外卖套餐。

▲疫情期间,火锅店推出防疫汤,免费发放给店里和路过的客人

这些措施让林淑仙的火锅店在关门期间还依旧有收入。

今年 2 月中下旬,火锅店开门后,客流量只有疫情前的 1/10,给火锅店增加了不少成本压力,但或许是因为公益的底色,林淑仙的火锅店在疫情期间,仍获得了很多人支持。" 刚开业的时候,因为几乎没什么客人,有朋友就问我需不需要资金帮助,我们的很多一线员工甚至提出少要工资,大家都只有一个希望,就是店铺能够一直开下去,因为这个店铺真的承载了很多人的情怀和梦想。" 林淑仙说。

所幸,随着政府各项免租政策的推出和全面复工复产,火锅店渐渐走上了正轨," 南山的两个店铺分别免了一个月和两个月的租金。" 林淑仙说,在恢复堂食后,火锅店甚至在周末排起了长队。

在生意恢复的同时,林淑仙看到了更多的机遇。" 过去,好的门店一店难求。但现在因为疫情,大家都在观望,好的店铺反而腾出来了,这个时候我觉得应该抓住机遇,迅速扩张。" 通过几个月的市场调研,陆陆续续有一些餐饮企业主动找到林淑仙寻求合作," 大家都希望有一个好的商业模式来拯救自己,针对这种现状,我们也做了一些调整,从完全直营,到接受合作共创和加盟。"

目前,林淑仙已经谈下了宝安西乡时代城商场的一家店铺,另有三家仍在洽谈中。

▲火锅店内的文化墙

每一个走进林淑仙的火锅店内的顾客,都会被店内一面特殊的文化墙所吸引,墙上贴着她一路做公益的照片和创业经历,而这也是林淑仙一路创业的动力," 我是为了帮助藏区孩子上学才走向创业,这份初心我永远不会忘记。"

曾放弃一切,进藏支教

大学毕业后,林淑仙和朋友一起创业,在深圳经营一家外贸公司。4 年下来,企业经营得非常成功,但工作也几乎侵占了林淑仙所有的时间," 做外贸基本就是白加黑,几乎没有生活,这让我决定停下来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

转让公司股份、放弃现有的生活,在所有人一片惊诧的目光中,林淑仙拿着自己所有的积蓄,踏上了寻找梦想的旅途。走过国内国外,游历山川大海,一路看书、体验、思考,林淑仙的内心也因经历和眼界慢慢变得充实和强大。

同时,一个在林淑仙心里沉寂已久的声音冒了出来:去边远的乡村支教!

2011 年初,林淑仙正计划着一场一万八千公里的中国西部自驾环游路线,一位从西藏回来的朋友跟她聊天时,说到在金沙江大峡谷深处有一所藏族慈善学校很缺老师。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林淑仙详细打听了学校的情况,并把它列入了环游路线中。

▲林淑仙给藏区孩子们上美术课。

在第一次到达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县波戈溪乡益金村的学校时,林淑仙停留了半个月,在教课和共同生活中与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就在她准备继续上路的那天,孩子们纷纷将自己写的小纸片塞到了林淑仙的手里,甚至追着渐渐离去的车子喊:" 小林老师,你一定要回来啊!" 那一刻,林淑仙的眼泪决堤了。

▲林淑仙支教时,藏区孩子写给她的信

因此,在自驾环游结束后,2011 年中旬,林淑仙再次回到了那所学校,在教课之余,还像妈妈一样尽心尽力地照顾住校的孩子,连春节都留在学校,直到第二年接替的志愿者到来。

心系藏民,二次创业助学

" 这里的土地除了青稞,什么也种不了,没有果树,没有蔬菜,一年只有过年时的两三顿饭才有菜吃。29 岁的扎巴告诉我,他人生中的第一个水果是 14 岁时的一个苹果,在那之前他有时一天的粮食只有两个土豆,他人生中穿上第一双鞋是他 8 岁时。" 这是林淑仙过去支教时,写在家访日记中的内容。

在支教的大半年里,林淑仙了解到了当地藏民的真实生活情况:祖祖辈辈生活在偏远大山里,守护着高山坡地过着朴素艰苦的生活。2011 年,她第一次进村时,恰好是通往村子的山路刚刚通车的时候。

当地藏民的生活与现代都市的强烈反差深深地震撼了林淑仙,她决定为当地做一些事情。

" 帮助一群人仅靠施予是远远不够的,文化知识的贫乏,观念意识的落后都不是靠单纯的财务捐助可以解决。要帮助一群人最好的办法是给他们的孩子教育,帮助他们获取自我发展的能力。" 林淑仙说,从那一刻起,助学的念头在她心中酝酿。

2013 年,林淑仙创办了 " 米拉爱心之家 ",通过实际的助学行动,给当地的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让他们在一种良性的状态中完成学业。在她的带动下,很多深圳人士定期参与到助学行动中,支持高原孩子的读书梦。

▲林淑仙带藏区孩子下山,创办 " 米拉爱心之家 "

助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更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如何让这件事情可持续?为了解决这个实际问题,林淑仙开始了她的 " 二次创业 "。

因为当地藏民每年都会上山采挖野生食材补贴家用,在支教时,林淑仙曾帮忙义卖过野生食材,市场反馈非常好。林淑仙想到,也许能让食材与助学行动相结合,将公益性和经济性进行有机融合,从而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革新。于是在 2014 年,林淑仙用她的藏族名字 " 嘉雍拉措 "(意为 " 开启智慧之门 ")注册了品牌,开始销售藏区野生食材,用收益来延续公益。

▲ " 米拉爱心之家 " 的孩子们给林淑仙写的信

扩大创业,用收益延续公益

" 嘉雍拉措 " 成立后,推动着助学行动朝着更加健康、良性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但林淑仙做公益的 " 雄心 " 不止于此,她希望公益行动能推向更广阔、更成熟的境地,让公益慈善辐射到更多需要帮助的群体,并为让他们结合当地的资源与自身具备的能力,寻求未来更广阔的提升空间。

2017 年,在食疗领域深耕了两年后,林淑仙开始思考做餐饮的事,寄望通过餐饮这种高频次、强刚需的消费方式,拉动巨大的人流量。她吃遍大江南北,深入调研,细细规划自己的落地点,学习了大量的餐饮知识后,2019 年 10 月,第一家野食野食火锅店在深圳南山区开业,之后又紧接着在福田、南山和宝安开了三家。

▲和火锅店合作的藏区合作社正在晒松茸

牦牛肉、野生灵芝、松茸 …… 火锅店的食材,全部来自于藏区。低廉的价格搭配美味的口感,让店铺在开业仅仅一个月之后,就迅速窜到了点评平台深圳市口味榜第一名、评价榜第一名和热门榜第一名。

通过与藏区扶贫合作社合作收购食材的方式,让许多藏民的收入也得到了提升,生活更是有了不少改善。此外,林淑仙每年拿出火锅店食材销售利润的 10% 用作公益基金,给藏区孩子发放奖助学金。

" 我们也通过一些方式让顾客参与到公益中来。比如顾客只要光盘行动就能获得感恩卡,攒够可换免费汤底或者选择捐出去,给一位藏区孩子提供文具。" 林淑仙说。

为了感恩林淑仙所做的一切,2019 年,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的市长亲自给林淑仙的餐饮店颁发了 " 精准扶贫爱心企业 " 奖章,也给林淑仙本人颁发了 " 产业扶贫爱心人士 " 奖。

▲ " 米拉爱心之家 " 的孩子写给林淑仙的信

" 公益慈善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坚持的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我一直都是乐观的,因为我把公益当做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林淑仙说。

采写 | 深圳晚报记者 周婉军

编辑 | 陆楚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