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主题是:基金定投与分级

我们先来思考一下:

【股票型基金、指数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哪种类型的基金更适合做基金定投?】

首先,基金定投应当选择波动幅度相对更大的基金,那么,混合型基金就要被排除,因为它追求的是相对稳定的收益,波动幅度就会比较小。

在剩下的股票型基金和指数型基金当中,按理说,指数型基金的波动幅度更大,那是不是要选择指数型基金呢?那倒未必,目前,国内投资市场还没有完全的市场化,受政策影响很大,需要基金经理人根据政策变化做出相应的投资调整。当未来国内投资市场完全市场化运作以后,指数型基金将会是最佳的定投品种。

【每月定投多少钱比较合适】

这要分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你每个月都能固定节省下一笔钱,你想拿来投资,你可以将这笔钱的一半用于基金定投。另一种情况是,你手头持有一大笔长期不用的闲置资金,想拿来投资,你可以将这笔资金除以60,得出的结果,做为每月基金定投的金额。也就是将这一大笔闲钱按照5年时间去定投。

当然,这两种情况都是基于你已经做好了现金规划、保险规划的情况之下。

【基金评级到底有没有用】

首先,不管是晨星、理柏,还是券商如银河、国金,亦或是某些专业做基金评级的机构,都有各自不同的评价标准。所以,投资者如果是根据评级机构给出的评级来挑选基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理清楚他们的评价体系。另外,不同类型的基金也不适合放在同一同台来比较。

其次,各机构在为基金作评价时,一般都会跟踪较长时间。比如,晨星网对于运作不满3年的基金是不做评级的。但目前公募基金经理平均工作年限只是3年,所以看基金评级的同时一定要看基金经理是否跟换。

第三,A股市场风格转换快,而每位基金经理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比如有些基金经理擅长选股,有的择时能力强;有的适合成长股行情,有的对大蓝筹的把握比较准确。所以,同样是5星股票基金,因为行情的不同,业绩表现差异会很大。

第四,评级还是有缺点,在于它不符合现阶段中国国情。中国的公募基金业,是一个短周期行业,人才流动特别快,对基金评级,可能中间经历了几任经理,他们的业绩也不相同,这种评级就是不合理的。其次,周期比较长,三年以上才评级,而中国的基金,往往是新基金次新基金比较重视,做的动力比较足,时间长的反而懈怠了,长期评级的结果就是,滞后性比较强,反应太不灵敏。同时,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科学性存疑,除了晨星这种机构人比较多之外,券商、第三方每家参与评级的就是寥寥几人,模型能保证一些重要基金处在正确的位置,但能不能保证绝大多数基金都在正确的位置呢?实际上校正的精力都不能保证。但如果不少基金的位置并不准确,就说明模型本身是有缺陷的,这样就会不断给基民传递错误信息。

第五,评级宜简不宜繁。评级的数据来源都是基金的净值,评级方法比较复杂的,主要是加权计算比较多,考虑的因素多一些,但有一些东西加权计算的时候有难度,比如把区间收益和月度收益加权到一起,其实这并不是一个线性加权能解决的问题,需要做充分的实验,让结果逼近真相,但到底什么是真相,某个基金就一定要在某个位置上吗?所以实际上都是人为调整的结果。方法越简单的,越接近真实的东西,越复杂的,等于是用了多个约等于。

基金评级主要的方法和理论,还是基于过往的运作,和业绩的关联度大。拿开车做比方的话,评级是后视镜,不能不看,但仅看后视镜开的车,恐怕没人愿意坐。对过往业绩的评价应该仅是其中一项,更要关注基金经理的操作与理念的一致性,过往操作的稳定性,未来市场风格的判断等。可以把评级作为选基金的一个池子,考虑到这些基金运作成功的背后原因后,再结合对未来的判断选择基金。

其实,关于基金的操作技巧有很多,今天就先就这两个重点的问题唠唠,其他的以后再聊。

智语:Sometimes you need to look back, otherwise you will never know what you have lost in the way of forever searching.偶尔要回头看看,否则永远都在追寻,而不知道自己失去了什么。

本文仅用作交流学习,所涉及个股分析不作为投资意见,据本文进行投资造成的损失,凡德投资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来源:“贝壳club”。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