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所有写人生的词都给了他。”林夕这样说。
前两天在听歌的时候,偶然播放了陈奕迅的《十年》,但由于版权问题,只能听60秒便自动切歌了。
在切到下一首歌的时候,竟有些失落,好像某种情绪刚刚被酝酿起来,还没等细细品味,就被无情的打断了。
时光荏苒,再次听起《十年》时,才恍然间发现,这首歌真的听十年之久了。
在这十年的时间里,我们从一个个不谙世事的孩童慢慢长大,而陈奕迅也从那个卷发少年变成了中年发福的大叔。
自1995年出道以来,陈奕迅在歌坛已经足足闯荡了二十余年。
在这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他的粤语歌成功开创了香港流行音乐的新时代,而他的国语歌,也早已成为一代人心中永远无法磨灭的记忆。
今年,陈奕迅已经46岁了。
01、初露锋芒
1995年,陈奕迅在参加一场歌唱大赛后,正式出道。
当时的陈奕迅还很青涩,梳着一头中分,五官并不突出,你很难在他身上找出特别之处。
然而,就是这个再普通不过的年轻人,在第14届的香港新秀歌唱大赛当中一举夺得了冠军。
而同届的亚军,便是在后来同样红透半边天的杨千嬅。
他们二人也因此机缘而相识,在此后的很多年里,陈奕迅和杨千嬅都保持着一种友情以上,恋人未满的状态。
面对歌迷的提问时,杨千嬅则大方的承认道:
“我们就像是中学生一样,你要说拍拖那肯定不是,但也不只是普通的朋友。”
两人之间的友谊是圈内人有目共睹的,杨千嬅的每场演唱会陈奕迅几乎都会去她的舞台上跳舞耍宝,而Eason的演唱会杨千嬅也常常会出席。
二人的友谊纯粹而不含暧昧,被一大批粉丝称为最佳CP。
在夺得冠军以后,陈奕迅顺势签约了华星唱片公司,宣布正式出道。1996年,他便发行了自己的第一张个人专辑《陈奕迅》。
尽管有所准备,但这张专辑在发行以后市场的冷淡程度还是跌破了他的预期。
毕竟在歌神云集的90年代,香港歌坛早已有“四大天王”坐镇,作为新人的陈奕迅,专辑发行的失败其实也在意料之中。
随着第一张专辑的失败,陈奕迅被公司派往了台湾,美其名曰是去开拓市场,其实就是被公司给“流放”了。
在得到这个消息之后,陈奕迅面临着两个选择。
第一个是回到香港继承他父亲的工作,成为一名工程师,衣食无忧、平平淡淡的过上一生;另一条是继续坚持前途渺茫的音乐之路。
深思熟虑以后,他选择了梦想。尽管梦想足以温暖追梦人,但在台湾的那一年,陈奕迅过得并不好。
在《开讲了》现场,陈奕迅曾经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早年间他去英国留学的时候,英语水平还很差。
晚上想要上厕所,但是苦于无法表达,自己又找不到厕所,于是便这么憋了一晚上。
从那以后,他明白了,其实有很多事情都是可以忍耐的。
尽管是当作玩笑来讲,但在最难熬那一年里,陈奕迅正是这么“忍”过来的。
被公司“流放”那一年,陈奕迅并没有选择坐等天上掉机会,而是开始另辟蹊径。
在当时,内地的音乐市场其实非常宽阔,但碍于语言这道天然的阻碍,香港艺人却迟迟无法前来发展。
于是,头脑清晰的陈奕迅选择用一年的时间苦学国语,并推出了他的第一张国语专辑《一滴眼泪》。
也就在同一年,他的原创粤语专辑《与我常在》也被推出。
在此后的二十余年,这张专辑当中的主打歌《与我常在》,成为了陈奕迅在演唱会上必唱的歌曲。
或许,这是陈奕迅在用他的方式纪念着他人生中关键的一年。
凭着过硬的语言天赋和在英国留学的经历,陈奕迅很快掌握了普通话这门语言。
在几年以后,当张学友还再为怎样和粉丝沟通而发愁的时候,陈奕迅已经可以在舞台上用国语和粉丝讲冷笑话了。
02、只做自己
2000年,千禧年里的陈奕迅凭着一首《K歌之王》迅速走红,广受内地歌迷的好评。2003年,陈奕迅还获得了最佳国语男演唱人奖。
由于当年出道时,陈奕迅便是演唱着张学友的歌曲获得的冠军,他也曾不止一次的坦白自己非常喜欢张学友。
因此,有不少媒体揣测,陈奕迅会成为张学友的接班人。
的确,在一次采访中,陈奕迅曾说过,当时公司的想法,就是让陈奕迅做张学友的接班人。
可是,陈奕迅却并不想走这条路。
“我是他的粉丝没错,是始终的,但是我为什么要唱他已经在做的风格?”
如果说张学友在歌曲中的情感是喷薄而出的,那陈奕迅更像是一种娓娓道来的诉说。
两人在音乐风格上的不同,也注定着他们在音乐上会走向完全不同的两条路。
因此,尽管现在陈奕迅也被人称为“歌神”,但陈奕迅就是陈奕迅,他还是在做他自己,并没有变成任何人。
03、遇到林夕
2003年,陈奕迅迎来了他的巅峰,在这一年,他发行了由林夕填词的一首经典歌曲《十年》。
在此后的十几年时间内,无论流行音乐怎样发展,在KTV的必唱榜单上,必然有这首歌的一席之地。
自打林夕与陈奕迅合作以后,网上便有很多人在议论:究竟是林夕成就了陈奕迅,还是陈奕迅成就了林夕?
这就像曾经有网友讨论“周杰伦和方文山谁成就了谁”一样,如果非要找到一个答案,那就是——互相成就。
只是因为,恰好是林夕写懂了陈奕迅,而陈奕迅唱出了林夕的所想。
“我几乎把所有写人生的词全给他了。”
用高山流水来形容这两人,再合适不过。
作为香港音乐届的御用写词人,林夕创作了太多的经典歌词,然而唯有陈奕迅的歌声,才能让他写出人生的模样。
知乎上面,有人曾这么说:“不是不喜欢听陈奕迅了,而是听懂他的歌,要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陈奕迅的很多歌曲,都让听众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谁都只得那双手靠拥抱亦难拥有,要拥有必先懂失去怎接受。”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
“活像个孤独患者自我拉扯,外向的孤独患者有何不可。”
或许每个人的童年当中都有周杰伦,但唯有长大以后,才能够听懂陈奕迅。
04、人生波折
然而就像《断头皇后》里面说的那样:“命运中一切的馈赠都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有了林夕加持以后的陈奕迅凭着一首《十年》在圈内名声大躁,就当他铆足了劲准备大干一场时,2004年的一场变故,彻底打乱了他的计划。
2000年-2001年,陈奕迅的父亲陈裘大被香港廉政公署调查,后来被停职拘捕。2003年11月,陈裘大被判入狱7年。
这个新闻一经爆出便轰动了整个香港娱乐圈,各大报纸纷纷将陈奕迅登上头版。
然而,这一次并不是因为他在音乐上又获得了什么荣誉,仅仅是因为他是陈裘大的儿子。
因此,在2004年,是陈奕迅最为灰暗的一年,本来想在内地大展身手的他突然被这场事件束缚住,整整一年的时间里,他都没有出一张专辑。
对于一个刚刚爆红的歌星来讲,这简直是无法想象的一件事。
但好在,沉淀了一年以后,陈奕迅重新打起精神来,推出专辑《U87》,以势如破竹的阵势一举拿下了香港销量榜的冠军,在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情况下,重返巅峰。
不得不说,这正是陈奕迅人气和实力的一个侧写。
这张专辑甚至被《时代周刊》评为当年最值得购买的十张专辑之一。
那首为我们熟知的《浮夸》,正是收录在这张专辑当中。
各类奖项铺天盖地的袭来,仅这一年的时间,陈奕迅便获得了叱吒乐坛男歌手金奖、叱咤乐坛我最喜爱的男歌手等六个奖项的六个奖项。
自此,陈奕迅成为了香港流行音乐中新的领军人物。
在此后几年的时间里,陈奕迅的事业可谓是顺风顺水,出席各种综艺,在世界各地举办演唱会。
即使在档期这样满的情况下,还能够保证每年一张专辑的频率创作,成为了人们心中当之无愧的“歌神”。
05、不仅会唱还会演
“演戏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可以把没有经历过的人生都经历一遍。”
可能正是因为陈奕迅身上的歌手光环太耀眼,人们几乎都已经忘了,陈奕迅其实还是一名演员。
早在1995年,陈奕迅被签约到华星唱片以后,便开启了他的演艺之路。
当时的香港演艺圈要求培养全能型艺人,因此,几乎没有什么表演经验的陈奕迅也在电影中获得了几次露脸的机会。
但是由于陈奕迅的外表并不够出众,因此在早期的作品中,他多数以一个龙套的身份存在,并没有什么存在感。
对于陈奕迅来讲,他的演戏与他的音乐却能够相辅相成,体验更多的人生可以帮助他更好的进行音乐创作。
而音乐创作时对情感的敏锐触觉又可以帮他更好的理解人物心理。
因此有人称:演戏中的陈奕迅才是那个最真实的陈奕迅。
然而,对于陈奕迅的演技,外界一直褒贬不一。
的确,陈奕迅出演过不少烂片,也有过不少演技不在线的作品,但如果仔细去扒一扒,陈奕迅其实也有不少好作品。
2000年,在导演林爱华的提携下,陈奕迅在《十二夜》当中第一次出演了男一号。
在这部电影当中,他与张柏芝合作,诠释了一段都市爱情在十二天内由萌生到逝去的故事。
在这部作品当中,陈奕迅所扮演的男主是一个含蓄而隐忍的角色,需要演员对感情的把握非常细腻。
然而,第一次出演主角的陈奕迅,居然出人意料的完美完成了这份工作,通过这次表演,让观众认可了他的演技。
在同一年,陈奕迅凭着在《薰衣草》当中的出演提名了金像奖最佳男配。
而此后在《神经侠侣》当中出演的警探,更是让大众刷新了对他的认知。
在这部电影当中,讲述了一位“油腻大叔”在目睹了仰慕自己的少女被杀害以后,重新燃起斗志,最终抓住了杀害少女的凶手的故事。
在此后的几年当中,陈奕迅又出演了许多形象怪异的角色。如《野·良犬》中被黑道大哥收养的孤儿,还有《贱精先生》当中的张俊辉。
他从不将自己的形象局限到某一个特定的身份当中,也不怕自己的形象被毁。
换句话说,他是个极其没有偶像包袱的人。其实自始至终,陈奕迅都称不上是一个“烂”演员。
只是对于歌手身份的他来讲,他所出演的角色,并没有那么闪亮罢了。
06、一直陪伴你
在2017年的《中国新歌声》里面,陈奕迅成了节目当中的导师。
在节目里面,陈奕迅简直就是一个耍宝担当,每期节目下来,都会被粉丝截许多表情包出来。
不仅是在综艺节目当中,在日常生活中的陈奕迅,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怪人”。
在一次节目访谈当中,陈奕迅坦言,他是一个讲话逻辑非常怪的人。
“相对于正常人来讲,他更希望做一个有趣的怪人。”
但是,相对于池子那样活出自我的坦率来讲,其实陈奕迅的搞怪,更像是一种生活哲学。
正如他在《孤独患者》中的阐述那样:“我活像个孤独患者自我拉扯,外向的孤独患者有何不可。”
在陈奕迅搞怪的外壳之下,或许也隐藏着一个孤独的灵魂。
在陈奕迅还是一个无名小卒的时候,林夕为他写过一首歌,叫做《我的快乐时代》,在其中有这样一句歌词:“毫无代价唱最幸福的歌,愿我可。”
当时的陈奕迅并不懂这句词的含义,但林夕并没有回答他。
直到十年以后的2008年,陈奕迅终于唱懂了这句歌词,在另一首歌《然后怎样》当中回应:“我的快乐时代唱烂,才领悟代价多高昂。”
如今,陈奕迅俨然不再是那个青涩的少年了,不过令我们欣慰的是,46岁的他依然搞怪,也依然深情。
许多人在他的歌声中成长,时隔多年后的今天再次回味时,或许不仅仅是怀念的那首老歌,那部电影,更是在那首歌下度过的漫长岁月。
“陪你把沿路感想,活出了答案,陪你把独自孤单,活成了勇敢。”
可能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喜欢过这样那样的歌曲,但兜兜转转,陈奕迅这个名字早已
在我们的记忆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
希望在接下来的岁月里,我们能够继续伴随着Esaon的歌声前行,一起:
“陪伴你,一直到,故事给说完。”
作者:散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