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粄是梅州客家小吃之一,源于广东梅州大埔一带,因为两端尖,形似老鼠,客家人惯称粉为“粄”,因此称为老鼠粄。大概跟客家祖先经历的人世沧桑有关,梅州作为世界客都,小吃自然也带上了苦大仇深的味道。客家小吃是严肃的,一副不苟言笑的样子。

在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被中国烹饪协会评选为“中国小吃名县”后,鉴于“老鼠粄洁白、剔透,色如珍珠,为了该小吃的推广亦有人主张将其改名为“珍珠粄”,但大众还是认为“老鼠粄”更为恰切。

广州人称老鼠粄为“濑粉”,怪扫兴的,没有动用想像力,不如老鼠粄有趣。在台湾和马来西亚又叫做米苔目或米台目。

做出“升级版”老鼠粄的却是东莞厚街人。厚街人把磨出的米浆一分为二,做成生浆、熟浆,再混合两者,打至软滑。此外,汤底用猪肚、猪骨、粉肠以及多种药材香料熬成,最后还在老鼠粄上铺几块皮脆肉嫩的烧鹅,白红相间。老鼠粄爽滑富有弹性,烧鹅汁渗入汤中,满碗鲜香,东莞人称之为“烧鹅濑”。

以前有小贩挑着老鼠粄穿街过巷叫卖,售价低廉。没有烧鹅,他们就用一个搪瓷盅装着用辣椒面炒过的大头冲菜。那冲菜切得芝麻般大小,却是脆生生的,美不胜收,每碗老鼠粄放上一勺,有画龙点睛之效。

“老鼠粄”的制作

老鼠粄的主要原料用粘米,以冷水浸几小时后,捞起滴干后磨成粉,然后用开水拌和,反复揉搓至适度后拧成团,即以特制的“千孔粄擦”架在面上,将粄团压在粄擦上用力来回摩擦,便可擦出每条一至两寸的粄条掉在锅中,待粄熟浮面时捞起,置冷水中浸泡,冷却后再捞起晾干即可备用。食用前,煮或炒均可,配上肉碎、葱花、胡椒粉等佐料,味美有加。

制作“老鼠粄”的大米切忌软性,同时制粄的粄浆一定要熟透为佳,不熟的粄浆做出来的“老鼠粄”粄条粗且没有光泽且粘牙。

熟透的粄浆做的粄条外观发亮而且带韧性,很有“嚼”劲,而烫“老鼠粄”水一定要清,让“老鼠粄”浮起来时多“滚”二滚,上碗时先将骨头高汤香葱放进碗底再将粄倒入,才把爆炒的牛肉丁和冬菜放在面上,不让久泡。

看完老鼠粄的盛名和制作,来两碗试试?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