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传统美食梅菜扣肉有着油亮亮、香喷喷的外观。颤颤巍巍的肥肉何以“不肥”?看看梅菜与扣肉是怎么达成“天仙配”吧。



梅菜扣肉这道菜里的肥肉入口即化,果然“不肥”。因了梅菜扣肉,世界上就产生了“不肥”的肥肉。皆因其“另一半”梅菜已尽吸其油腻。梅菜干韧而有嚼劲,越嚼越能感受饱蘸肉汁后的甘香。在所有的扣肉伴侣中,梅菜是最合适的“一半”,好就好在肥物与瘦物间的互补。梅菜扣肉的精彩处,正是互扣之后做到的角色互换,两者口感同中有异的若即若离。

梅菜为什么叫梅菜?梅县人会马上回答: “梅菜的梅,就是梅县的梅,是我们县里最好吃的传统名菜。”但你会发现去五华、兴宁等地,也发现餐桌上总离不了特别惹味的梅菜扣肉,都认为这是自己这里的特色菜肴,“梅菜梅菜,梅州人的菜嘛!”

梅菜源自阿牛哥与阿梅妹的一段美好爱情故事:那一天山洪暴发把桥给冲断了,阿牛打柴回来,见有个姑娘因过不了河正以泪洗面,于是就牵来水牛送她过了河。后来两人相爱了,但姑娘作为天上仙女总是要被召回的,临走送阿牛一包菜子并授之以做菜干方法。姑娘名叫阿梅,这种客家人视为天物的菜干所以就叫“梅菜”。

梅州等客属地区都要进行梅菜和扣肉的“天仙配”。扣这个烹饪专业术语的确很奇妙,它像极了由爱情转型婚姻的一刹那:“两口子”爱情的火候若不够,扣也白扣。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