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村民全都住在山上,出行不便。一下雨我们就担心泥石冲下来,房屋随时有坍塌的危险。”10月10日,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中都镇民建村,三峡集团派驻该村第一书记林岗指着民建村老村址对《民生周刊》记者说。

  如今,在三峡集团的帮扶下,民建村已整村搬迁,村民的居住环境得到了彻底改善,而通过产业扶贫,村民今后的生计也得到了保障。

  2016年以来,三峡集团作为全国最大的清洁能源集团,积极履行中央企业肩负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在“十三五”期间支持四川凉山彝区脱贫攻坚资金16亿元,用于凉山州、宜宾市、攀枝花市18个县(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点实施安居工程、产业扶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四大工程。

  

  规划建设

  

  根据三峡集团2016年8月与四川省签订的《支持四川凉山彝区脱贫攻坚合作协议》,三峡集团在2016—2019年支持四川省脱贫攻坚资金每年4亿元,共计16亿元(其中凉山州14亿元,宜宾市和攀枝花市各1亿元)。

  为打造三峡集团帮扶四川凉山彝区的示范项目,凸显帮扶成效,四川省计划集中使用三峡集团帮扶资金打造以新建住房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三峡新村100个,同时在三峡新村内配套必要基础设施及产业发展项目,进一步开创中央企业与地方企地协作扶贫的新模式。

  截至目前,三峡集团已拨付四川省12亿元帮扶资金,已建成三峡新村62个,完成住房建设4744户,住房功能改造7196户,危房改造6344户,产业发展项目17个,基础设施项目81个,公共服务设施项目75个。

  

  

  “巴适”马处哈村

  

  马处哈三峡新村位于四川省凉山州雷波县汶水镇,距县城15公里,于2017年3月动工建设,2017年12月竣工,整村计划于2018年底脱贫退出。

  马处哈三峡新村主要安置莫红中心乡马处哈、九口、达觉3个极度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11户,随迁户27户。3个极度贫困村总人口438户2029人,建档立卡贫困户345户1565人,贫困发生率77%,马处哈、九口是州上确定的“49+1”极度贫困村,达觉是雷波县重点帮扶的极度贫困村,自然条件恶劣,社会发育程度和受教育程度低,发展严重滞后,属“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典型代表,易地搬迁是脱贫之策。

  “每天早晚都要入户”的陈延文是雷波县莫红中心乡乡长,“乡长来当村长”的陈延文只有一个目标:一定要把新村修好。

  马处哈三峡新村集中安置贫困户已于2018年2月全部搬迁入住,村幼儿园、村委会办公场所、村卫生室、文化室等设施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幸福感和获得感显著提高。

  马处哈三峡新村幼儿园在今年4月正式开班,占地面积240平方米,投入资金89万元,设有大、中、小三个班,聘用了具有教师资格证的4名老师。从此,天朗气清的高山上除了有鸟语虫鸣,还有孩子们的读书声。马艳老师在这里工作5个多月了,“最难的是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马艳和同事首先从打招呼教起,再教基本的卫生习惯。就是这样“手把手地教”,才有了现在村里孩子们的整洁干净和大方开朗。

  三峡集团共计在马处哈三峡新村投入帮扶资金1258万元,包括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26万元(太阳能风能一体化路灯、附属工程,水电管网、洗碗池、幼儿园增加工程、绿化、置菜台、坐凳等)、产业发展资金20万元(畜牧养殖)、建房补助资金1112万元。

  马处哈三峡新村,从过去一片荒寂之地,变化为今天楼阁林立、花果飘香、交通便利的生态宜居之所,只用了短短一年。

  

  

  “花海”民建村

  

  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中都镇民建村属全县人口最多的贫困村之一,辖12个村民小组,466户1911人。其中贫困人口100户404人。

  民建村三峡新村位于屏山县中都镇民建村帽盒山,新村占地30亩,建筑面积5686.95平方米,新建房48户,迁入人口22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5户158人,其他方式选择进聚居点13户69人。三峡新村建设共计投资1300多万元,其中包括三峡集团帮扶资金990万元,主要用于三峡新村调地、3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建房补助、新村风貌提升、综合管网改善、市政道路优化、绿化亮化、池塘整治、设计监理等方面。目前三峡新村已经完工,贫困户已全部入住,民建村的村容村貌已焕然一新。

  易地扶贫搬迁,并非一搬了事。搬迁之后如何致富?

  三峡集团派驻的扶贫干部带领村民们在山顶养了肉兔,办起了彝绣培训班、引进了绣花设备,准备打造彝绣产业……民建村开始着手准备来年第四届菜花节,距离林岗“花果山”的梦想又近了一步;村民们也开始了多样化种植,除了油菜花还种了向日葵、茵红李和茶叶;村支书谌德仲在自家院里摸索农家乐的模式,打算在全村推广以应对来年菜花节的人流……

  拔地而起建村易,欣欣向荣发展难。三峡新村的扶贫新模式开了好头,还将继续坚定地走下去。

  

  封面报道丨 央企扶贫靓丽答卷

  改革开放40年来,央企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一直发挥着中流砥柱作用。

  在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中,国务院国资委组织动员所监管的全部中央企业广泛参与,实现了中央企业定点扶贫“全覆盖”。

  央企担负的扶贫任务多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程度深,脱贫攻坚压力大。为改善贫困地区,尤其是深度贫困地区落后面貌,央企在实践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中,创造了许多示范项目、典型经验,交出了靓丽答卷。

  《民生周刊》记者深入部分央企扶贫点,广泛采访贫困群众、扶贫干部、地方及央企相关领导,力求呈现央企丰富的扶贫实践和扶贫干部的感人故事。

  上文系本期《民生周刊》“封面报道”中的一篇,更多内容欢迎点击下文链接。

  民生网 独家报道栏目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体事业部

  原文标题:《三峡建新村,万家换新颜》

  刊载日期:2018年11月12日 第21期《民生周刊》

  记者:畅婉洁

  责任编辑:刘烨烨

  “人民旅游”

  分享你的游记与攻略,展示你的美景与美食,代你体验不一样的风景与风情。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