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医师公益大会暨人民日报《民生周刊》杂志社医药健康栏目启动仪式10月27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东大厅隆重举行。

  本次大会由中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发起,人民日报《民生周刊》杂志社、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中国国际公益慈善论坛组委会、北京生命绿洲公益服务中心、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北京康盟慈善基金会等单位主办和支持。来自国内外的100多家医院、医师、医药企业的专家们参与论坛。

  本次大会主题为“幸福民生,致敬生命的守卫者”,目的是弘扬我国医务工作者的职业精神、学术精神,树立公益项目标杆及慈善医师榜样,推动医患和谐社会关系的建立,发挥公益力量、传播正能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表示要构建医患沟通的桥梁,强化医学人文建设,寄望中国医师公益大会能够发挥其真正的价值和作用,让更多的爱心人士参与到医师公益活动之中。

  前卫生部副部长、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黄洁夫在致辞中强调“尊医重卫,人人有责”。他认为,不仅仅是全社会要理解医护工作者的职业操守,理解他们付出的不易,同时也希望在医学教学过程中,加重人文精神的教育,使医患关系更加和谐。对于病患,黄洁夫认为,仅就器官捐献和移植事业来说,是捐献者的大爱,是捐献者的家人在最痛苦的时候,把他们亲人的生命在阳光下延续,才有了这个器官移植事业。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宗兴,原卫生部副部长、中央保健委员会副主任黄洁夫,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理事长曹锡荣,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李建兴、人民日报《民生周刊》编委马海涛,农工党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杨晓波,农工党社会服务部负责人耿丽丽,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医疗与护理处处长李大川,大会发起方代表倪燕山共同为“中国医师公益大会”和人民日报《民生周刊》医药健康栏目启动。

  据人民日报《民生周刊》编委马海涛介绍,人民日报《民生周刊》医药健康栏目将通过纸质、网络、直播等全媒体形式传播医学人文精神、医药健康知识、提供健康产业大数据信息等,为患者提供有用信息。

  大会公益项目展示环节,包括了生命绿洲患者援助基金5年项目总结,以及“创新公益类”“临床医学类”“公共卫生类”“人文关怀类”“健康扶贫类”多个医师公益项目展示。

  大会对表现优秀的医师及项目团队进行了表彰。由获奖代表、医师代表、志愿者代表、患者代表、民间代表共同完成了“大医精诚”宣誓环节,现场誓言铿锵、庄严肃穆。

  活动最后发布2019年首届中国医师公益大会将在无锡举办。

  前卫生部副部长、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黄洁夫:

  医患之间要更多相互理解

  我认为,要解决医患矛盾,医生和病人之间应该有更多的相互理解。借这个平台,我想讲几句医生的话,也为病人讲几句话。

  用世界上都公认的话,就是我们中国用了2%的世界医疗卫生资源,帮助或者说救治了全世界20%人口的健康,我国的人均寿命从解放初期的35岁到现在的75岁。这其中当然有医护人员辛勤工作和奉献在里面。

  钟院士是内科专家,我是外科医生,我们是最清楚的,我们医生中间绝大部分都是遵守希波格拉底誓言,从当医生的第一天开始,他就没想着要当老板,没想着要赚多少钱,他就把奉献给病人作为他一生的职责,我想绝大多数医生都是遵循这个誓言。就像鲁迅先生说的,“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和血”。医生的索取跟他的奉献来比,是非常小的。所以希望全社会多一点理解医生,我想也是这次设立医师节的一个意义。

  最近28个部门出台了关于医闹的文件,我希望能尽快改变医院里要靠保安人员来保护医生安全的现状。现在平均每20张病床有一个保安人员来负责治安,这个钱从哪里出?老百姓出。如果医生和病人很融洽的话,那我们就不需要这样的一个措施。

  我也想为病人说几句话,我现在在负责做国家的器官捐献和移植。说到器官捐献和移植,最开始国际社会是不相信中国能够做成的,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弃之不孝”这些思想在中国百姓心中根深蒂固。可是事实是什么?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支持下,我们2015年取消了死囚器官,同年全国公民器官捐献实现了历史新高,2775例;2016年,4000多例公民捐献;2017年是5000多例;今年会突破6000例。同时加上亲人之间的捐献,我们现在每年的器官捐献是8000多例。按这个速度发展下去,到2020年,中国就会成为世界的器官移植第一大国。

  这反映了中国百姓的可爱、可敬。现在有一个大家共同遵守的原则,在器官移植手术前,所有参与手术的医护人员先向捐献者鞠躬。是捐献者的大爱,是捐献者的家人在最痛苦的时候,把他们亲人的生命在阳光下延续,才有了这个器官移植事业。

  综上,我希望我们的国家、医生、病人和病人家属共同战斗在一起,战胜疾病,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目标。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师公益大会主席钟南山:

  唤起公众尊重医生

  我们今天这个会是中国国际公益慈善事业的论坛框架下的一个中国医师公益大会。谈到这个医师公益大会,让我联想到8月19日中国医师节,专门为医师设定的一个节日。这个医师节,我深刻体会是两个含义:一方面,对医务人员,我们要重视对我们职责的尊重、热爱及敬畏;另一方面,也要唤起社会公众对医生的尊重。

  我记得习总书记在2016年8月19日对我们医务人员提出要求,“敬畏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我想这16个字就是我们医务人员需要遵循的,要做的。这里面既提到了我们的学术水平,也提到了我们的医德水平,我们要向这个方向努力。

  我从医60多年了,我自己的看法,我们大多数的医生,不管在三甲医院还是在基层,都是这么做的。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赢得了社会、赢得了病人的尊重。这是一个方面。

  但是我觉得,这一次医师节还有另一层意思,也就是说,社会以及整个公众对医务人员的看法。我们知道,由于30多年来医改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足和缺陷,所以在中国出现了一些医患纠纷,也出现一些社会舆论认为的比较严重的医患关系紧张问题。

  中央电视台有一个统计,大概有59.8%的医务人员曾经受过语言的伤害,有13.1%的医务人员受到过躯体的殴打损伤。实际上这里头0.05%是医疗事故,有的是医疗差错,这是有问题的,但其中相当多的还是由于一些具体的医患之间关系的问题:比如说对治疗的结果不满意,比如说我们沟通得不好,比如说医生的态度还不够好,等等这些方面造成的、沟通不好造成的。

  我们今天这么一个中国医师公益活动,我自己体会,是在更高一个层次显示医务人员的良心和责任心。通过这个平台要显示什么?我们很多医务人员不光是在做好自己的医务工作、自己的本职工作,而且他更上一步,对医疗公益事业是非常关心的。包括药企、包括医疗行政工作者,我们有很多非常好的同道,他们是志愿地为这个社会做了很多工作。

  我想我们通过这个平台就是要践行,要让社会知道,也让我们自己的医生跟护士们知道,有这么一批“可爱的人”。

  中国医师公益大会副主席、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理事长曹锡荣:

  医师公益 守望初心

  中国医师公益大会的启动和《民生周刊》医药健康栏目的推出,是中国医师公益事业的重要里程碑。

  我想分享我的三点机会:第一,对什么是“医师公益”要有更深入的思考和理解。第二,敬终如始,守望初心,把医师公益扎扎实实地做下去。第三,在健康扶贫事业中,“医师公益”当有作为,且大有可为。

  医师和医务人员是保障人民健康、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公共医疗卫生、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国家免疫规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疫情及防控等等多方面,要加强专业指导和舆论引导,大力开展健康科普,用现代医学知识为人民群众提供健康服务。我们欢迎更多的爱心企业参与进来,成为推动健康扶贫重要的社会力量。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副理事长胡宁宁:

  生命绿洲 奉献爱心

  健康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受到了世界的广泛关注。

  2013年8月,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正式设立“生命绿洲患者援助公益基金”。通过“多方共付”,即企业让利支持,基金会公益捐助,患者适度承担的共付机制,减轻困难患者的用药负担,促进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和大病救助体系的完善,实现社会公平。

  5年来,基金会通过“多方共付”的患者援助模式为高值药品进入国家医保目录起到了孵化作用,解决了50000余名的困难患者治得了病、救得起命的社会难题。

  近年来,生命绿洲用专业能力和优质服务将爱心和善款有效放大,每年都以创造价值人民币10亿余元的公益规模快速发展,并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中国医师公益大会现场。

  

  生命绿洲公益艺术团现场表演舞蹈《你是一首歌》,这是一个平均年龄60岁,全部由癌症患者和大病患者组成的特殊表演团体。

  (□ 倪燕山 黄育倩 李爱君)

  (责任编辑:罗芳菲)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