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改革开放40年 德昂山乡焕新颜

“党的政策好啊,我们才能过得这么好。我们的寨子哟,越来越漂亮,我们的群众哟,发展产业勤劳致富,我们的钱包哟,越来越鼓了,我们的日子哟,红红火火咯……我们各族人民哟,要永远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达古达楞格莱标》传承人李腊拽用歌声唱响了改革开放40年来芒市三台山乡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山寨里飞出金凤凰

明龙诺是允欠村一组村民的骄傲。这些年来,她是这个村里惟一考上本科的孩子。她家的新房子里,挂着她和温家宝总理的照片,照片中的她还是小学3年级的学生。

说起10年前的这段往事,明龙诺自己都觉得无法想象。2008年,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来到三台山乡看望少数民族群众,明龙诺就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她怎么也想不到,温家宝总理来到她面前,亲切地问她:“小姑娘,你的理想是什么?”懵懂的她用清脆响亮的声音回答道:“我想上大学!”温家宝总理夸她这个理想很好,鼓励她要不怕一切困难,努力实现理想。

因为对总理有过承诺,明龙诺一直很努力,她怕愧对自己的理想,愧对总理的鼓励。从三台山乡中心小学毕业后,她相继就读于德宏州民族初级中学、德宏州民族第一中学,并以521分的好成绩考上了云南民族大学。入学时她选择的是小语种专业,经过1年的学习之后,她产生了转学景颇语专业的念头。

“教育是民生之基,健康是民生之本,分配是民生之源,保障是民生之安。这四句话都很重要,但教育是第一位的。上了大学,我们这一代人的前程就比上一代人强,将来建设山寨,山寨的前途就更远大。这是发展的根基。”明龙诺还说,她考上大学后,村里的老一辈更重视教育了,都希望家里能多出几个读书人来。她一直记得温总理的嘱托,现在的理想就是努力学习,将来建设自己的家乡,让家乡的父老乡亲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民族团结乐融融

一盘傈僳菜、一碗德昂味、一桌汉族餐、一筒景颇竹筒饭……4种民族的美食交替出现在李腊军家里的饭桌上。一家人一边品尝着酸甜苦辣的不同菜品,一边用4种民族语言交谈,其乐融融,演奏了一曲动听的民族团结之歌。

李腊军的父亲是允欠村的老村长,他懂得汉语、景颇语、傣语和德昂语,是村子里的第一批共产党员。受父亲的影响,李腊军高中毕业后,义无反顾地回到了出生的地方。从村里的普通青年到共产党员,从村小组的副组长再到允欠村的党总支书记,随着人生履历的不断丰富,李腊军的思想也不断成长,从自己想富裕逐渐成熟到想带领整个村子富裕。

要致富,必须带领村民发展特色产业。允欠村在用好各项产业扶持政策的同时,牢固树立“政府输血、百姓造血,致富靠勤劳”的思想,组织村民挖坑、打塘、种苗、护树。从2013年大规模种植坚果至今,共种植坚果6000余亩,2017年人均收入达6371元。

民族文化要传承

三台山德昂族乡是我国唯一的德昂族乡,《达古达楞格莱标》更是德昂族的文化标志。

这部史诗内容极其丰富,大到人类的起源,小到德昂族的发展史,详到茶叶的文化,细到德昂族浇花节的仪式等等,包含了起源、迁徙、生产生活、传统习俗的方方面面。因为德昂族没有文字,《达古达楞格莱标》的传承全靠德昂人一代一代口口相传,流传至今。

今年,三台山乡出冬瓜村卢姐萨村民小组的李腊拽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他是已故国家级传承人李腊翁的徒弟,从小就非常喜欢德昂族传统文化。为了能更好地学习、了解德昂族历史,李腊拽25岁开始学习傣文,很有语言天分的他仅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学会了书写和诵读傣族文字。经过不断的努力,李腊拽终于成为掌握《达古达楞格莱标》的极少数艺人之一。李腊拽像师傅李腊翁一样,不断将学习到的史诗故事用傣文的方式记录下来,再翻译成德昂语进行传唱,以免失传。他还不断丰富《达古达楞格莱标》的内容,把共产党带领各族群众致富奔小康和德昂人民感党恩、跟党走的内容也创作进去。

由于《达古达楞格莱标》的传承对传承人的知识、唱诵技巧、文字记录书面创作能力要求比较高,加上学习过程枯燥而漫长,许多年轻人不愿意学,年纪大的人又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李腊拽的徒弟屈指可数。

三台山乡党委政府为了传承好民族文化,除了设立《达古达楞格莱标》传习所、开展古歌比赛之外,还在暑期把学生召集起来,开展文化传承学习培训,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喜欢、学习《达古达楞格莱标》。李腊拽当老师当得格外认真,他告诉学生,民族文化要传承下去,这是民族的血脉。

产业发展喜丰收

三台山乡地形复杂、起伏较大,但资源优势较为丰富。这些年来,在党的政策帮扶和支持下,乡党委政府逐渐确定了以种植甘蔗、茶叶、板栗、坚果和养殖牛、猪等畜禽为主的产业发展思路,各族人民群众撸起袖子朝着目标加油干,凭着敢拼、敢搏、敢干的精神,山乡一扫过去贫穷落后的面貌,处处焕然一新。

出冬瓜村卢姐萨村民小组附近的荒山上生长着450多亩坚果,生机勃勃。村民李腊所家的坚果林也在那里,他套种茶叶20多亩,收入一年比一年喜人。2017年,他家的15亩坚果进入挂果和丰产期,给他带来了2万多元的收入。收获以后,李腊所认认真真给坚果树进行了一番打理和修整,今年挂果率明显比去年增多。果还未收,李腊所的嘴角已经挂着笑容。

出冬瓜村早内村民小组的坚果种植产业发展蒸蒸日上,坚果树间套种西番莲,让“以短养长”的发展思路渐显成效。2017年早内村47户207人共种植坚果2400余亩,人均收入1万余元;套种西番莲500多亩,全村收入近百万元。

2017年,三台山乡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67亿元,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6348元。产业发展的路子找对了,人民群众奔小康的念头更坚定了。

绿树环绕,飞鸟清鸣。清晨,赵玉叶、杨腊影家的德昂民宿里已不见前夜的热闹与喧嚣,木质的房屋笼罩在山间的翠绿中,火炕上的柴火还有丝丝青烟,主人家又开始了一天的繁忙。拢起一堆火炭,架上竹木筒,往沸腾的水里加入德昂酸茶,清晨的美好当从这一口回甘开始。送走了这一批客人,下一批客人也快要来了。

“三台山乡哟,越来越好了,脱贫致富奔小康,谁也挡不住咯……”年轻人用《达古达楞格莱标》的古歌调子配上了新词唱着,歌声在农田里飘荡。三台山乡近3万亩坚果即将迎来采摘季,今年风调雨顺,果价不差,老人们都说,来年只会好上加好。

德宏团结报记者 段秋娟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Hi德宏,获取更多新闻资讯!

责编   刘   芬  夏丽萍

审核   杨清舜  刘晓燕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