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是,“将无偿献血纳入社会征信系统”是指不献血就要扣分吗。国家卫健委文件的本意,自然是希望探索将献血纳入征信,给予献血者更多正向激励。

2019年11月14日,国家卫健委等11部门联合发布了一份名为《关于进一步促进无偿献血工作健康发展的通知》的文件,就共同促进无偿献血工作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而这样一份鼓励无偿献血的通知,却被某些媒体借题发挥,引发了大众对无偿献血的大张挞伐。

发展是一个螺旋式曲折前进的过程

又被媒体习惯性地妖魔化

如此这般,是因为通知中有这么一句:“各地应探索将无偿献血纳入社会征信系统”。

仅一句指导性意见,尚未落地,就被《财经》杂志以《“用血充会员”,无偿献血要纳入社会征信系统?》一文发难。

一位连“无偿献血”和“义务献血”都分不清的记者,借所谓专家和网友之口,将这一指导性意见形容为“用血充会员”。

还就此得出“让自愿行为变成软性强迫”、“征信是专业概念,是商业概念,扩大到社会层面就会失去意义”、“献血放在征信系统,牛头不对马嘴”等一系列充满蛊惑性的结论。

让他们说的,仿佛今天没献血,明天征信就会被扣分。

“对啊,凭什么不献血就得扣我征信”,顿时又给无偿献血招来一大波反感。

不只是扣分,还有正向激励

我们国家的“征信”正处于起步阶段,也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滥用问题。

“闯红灯扣分”、“地铁饮食扣分”、“垃圾不分类扣分”、“拖欠水电费扣分”、“不交物业费扣分”...只要一提到“将什么纳入征信”,必定会引发社会争议。

不可否认,对于“征信”的扣分纳入,是要慎重,征信“一个筐”,不是什么都能往里装。

但是,“将无偿献血纳入社会征信系统”是指不献血就要扣分吗?显然不是。

国家卫健委文件的本意,自然是希望探索将献血纳入征信,给予献血者更多正向激励。

而且,这早已有了先例。

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共青团中央等51个部门印发了《关于实施优秀青年志愿者守信联合激励加快推进青年信用体系建设的行动计划》的文件。

依据这份文件,上海等多地正在逐步落实将志愿服务纳入“信用”的正向激励,让优秀志愿者在教育服务、就业创业服务、社会保障服务、金融与住房租赁服务、文化生活服务等方面,享有联合激励。

能不能像志愿服务一样,给献血者和志愿者同样的正向激励?国家卫健委的这份文件给出了一个可能性。

信,是善意对善意的回应

“导致无偿献血危机的原因虽然很多,但人们对无偿献血的不信任是最致命的”,《财经》记者在文末也承认 。

可是,这位记者自己却不肯给无偿献血一点“信任”,反而叫嚣献血不值得去“信任”,为了博眼球,更是把“杠”的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人为地制造“不信任”。

这一点,无偿献血蒙受得还少吗?

“芝麻信用”相信许多人日常在用,免押金租车、借充电宝、借伞,甚至先享后付。

2018年9月,“芝麻信用”宣布和“阿里巴巴公益3小时”合作,3小时公益平台上的所有公益行为都可以成为芝麻分的评估维度之一。

动动手指,捐款、捐步、种树,每一个善念和善举都可能增加个人的芝麻信用。

现在,经过用户授权,参与志愿服务、无偿献血也可以计入芝麻信用评价维度了,或许加的分并不高,但这是一种对善意的温暖回应。

连支付宝都在努力尝试如何鼓励更多人去参与献血,政府部门当然更要有所作为。

但是,就像通知中说的,“探索”,无偿献血是否纳入征信,势必是一个需要慎重探索的过程。

本期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