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些年轻人可能会有诸如“工作城市房价太高暂时买不起,先回老家买一套,未来再在大城市置换住房”的想法,参谋长建议你赶紧抛弃这样的念头。参谋长不愿意再去探讨年轻人到底要不要买房这个问题,一来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对这个问题一定有自己的判断,二来参谋长知道无论参谋长给出怎样的结论,都无法影响你的个人决策,更无法左右市场走向和中国的社会现状。

互联网上有一个流传颇广的段子:

北大还行撒贝宁,不知妻美刘强东,一无所有王健林,悔创阿里杰克马。

这些段子纯属调侃,一般用来谴责大佬们“站着说话不腰疼”。而最近加入这个阵营的,是地产大佬王石。

近日,万科集团创始人王石为100所乡村边远地区学校学生直播授课。在演讲中,王石表示,年轻人即使买得起房子也不要着急买房子,先租房子住,一旦买了房子,实际就等于把自己限定在那里了。

尽管已经辞任万科董事长,但王石并不可能就此摆脱“地产大佬”的身份。以这一身份去游说年轻人“不要买房”,也难怪会在网络上引起争议一片。

有人用编段子的手法为王石的言论起好了新闻标题:“惊!地产大佬公然唱衰房地产,未来十年买不如租!”

有人劝阻年轻人买房,就有人鼓吹年轻人不计一切代价买房

放在王石当时所处的场景下,“年轻人不要急着买房”是一个非常合时宜的言论。他当时所面对的是100所乡村边远地区的学生,除了“不要买房”,他还说:“年轻人回老家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而现实究竟如何,我想各位读者内心自有判断。

真正让参谋长觉得可供探讨的,是“即使买得起也不要急着买”这个说法。对于年轻人来说,怎样算“买得起”房?能够全款买才算买得起,还是能够担负首付、还贷无压力算买得起,亦或是掏空六个钱包、拼命压缩生活质量来还月供算买得起?

如果是前两者,那“买得起房”的年轻人能有多少?

巧的是,有人劝阻年轻人买房,就有人鼓吹年轻人“敢于动用六个钱包、加杠杆买房”。

这一言论出自著名经济学家樊纲,参谋长记得这番言论刚出时也掀起舆论的轩然大波。但如果现在将这两个观点放在一起对比,很容易就能得出这样的结论:王石的话虽然充满了政治正确和理想主义的色彩,但很显然多数网友已经并不买账;樊纲的话听着是刺耳了点,但话糙理不糙,谁让这就是社会现实。

现实就是:无论买得起买不起,年轻人都在拼命买房

说实话,王石的言论必然只会在舆论的水面上激起一些浪花,对于市场而言不会产生任何影响。他自己也再清楚不过:“我并不担心年轻人不买房了我的房子就卖不出去,因为你要租也得先有人买了租给你们。”

而年轻人们也不会因为听了王石的这句话就真的不去买房,事实上中国的年轻人,不是已经买房,就是在买房的路上。

有一份报告显示,中国人购房者是全世界最年轻的购房群体。中国北京青年的平均购房年龄为27岁,毫无意外的排名榜首。而印度和加拿大的购房平均年龄为31岁,美国和英国为35岁,年龄最大的是德国和日本,购房平均年龄达到41岁。

还有一些数据更为“扎心”:

2018年购房者人均居住面积为27.8平方米,其中24.3%的购房者人均居住面积不到20平方米;

首套房的购房者高度依赖贷款,平均月供收入比为42.9%,也就是说他们近一半的收入都要用来还房贷。

说明了什么?

无论专家如何宣扬“生活不止有眼前的房子,还有诗与远方”,对于中国的年轻人来说,即使面积再小、为此付出的牺牲再多,房子就是诗与远方本身。

早中晚可折叠电热水壶家用小型迷你宿舍旅行便携式烧水壶自动断电

¥139

领50元券

给年轻人和首套房购房者,最真诚的买房建议

参谋长不愿意再去探讨年轻人到底要不要买房这个问题,一来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对这个问题一定有自己的判断,二来参谋长知道无论参谋长给出怎样的结论,都无法影响你的个人决策,更无法左右市场走向和中国的社会现状。

因此,参谋长只想尽可能地帮助粉丝中的年轻人和首套房的购房者解决实际问题,避开“买房新手”可能遇到的那些坑。当然,这些建议中有很多对于非首套房的购房者来说也同样具备参考意义。

1、对于老破小,请直接绕道

来自一位粉丝的真实案例:给孩子在南京买了一套老房子,结果就是孩子嫌破不愿意住,选择了另外花钱租房。而老房子不仅出租难,租金也根本上不去。

如果你在买房前看到了这条建议,那么恭喜你,还不算晚。

老破小面临着诸多尴尬局面,最重要的一条是,当90后逐渐接管市场,老破小就失去了接盘方。

参谋长可以这样断定,老破小的唯一价值:优质学区。但稍稍了解就知道,新城区的建设往往都伴随着优质教育资源的外迁,而关于学区的政策不确定性太强,也许在未来几年就会发生巨大变化。加之这些建议更多是针对年轻的购房者,所以“学区”这个问题实在没必要现在就被列入考量范围。

2、但凡有选择余地,请选择住宅而非公寓

公寓,或者说商住房,能不买则不买。

参谋长认为,购买商住房的考量只有两点,一是资金限制,二是政策限制。

如果是资金限制,参谋长建议尽可能地在同样的资金范围内选择面积稍小、位置稍偏的商品住宅,再不然甚至可以先按兵不动,等资金更充裕的时候再行购房。

如果是政策限制,又实在有购房需求,那么可以选择用公寓来过渡。

3、回老家买房?不住不买!

这里说的老家,是指部分三四线及以下的城市。当然,并非所有三四线城市都完全不能买,具体可以参考参谋长此前的文章判断你的老家属于哪一类。

一些年轻人可能会有诸如“工作城市房价太高暂时买不起,先回老家买一套,未来再在大城市置换住房”的想法,参谋长建议你赶紧抛弃这样的念头。

对于未来的楼市走向,你应该有这样一个基本判断:在三四线城市置业必须极为谨慎,否则极有可能面临房价下滑、出售困难等等窘境。

4、租金为王

参谋长在此前的文章中就表达过这样的观点,这个建议对于所有的购房者都同等适用。

租金为王,不是让你以出租收益为目的购房,而是为你提供一个简易的购房评估维度。租金水平高低、出租周期长短、出租难易度……都可以成为你衡量房屋地段好坏的标准。一些看似较偏的地段,却因为产业的聚集成为了极具人口吸聚力的区域,那么可预见地,城市发展的资源必将进一步向这个区域集中,推升区域的房价潜力。

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大佬的言论听过了,再怎么房子还是要买。

房子什么时候买最便宜?

昨天。

在很长一段时间的将来的很多地区,这个段子还会是现实本身。二十年来,人们已经看到,买房正如人生,悲观者往往正确,乐观者往往成功。

无力做过多的价值评判,只有成为你买房路上坚定的支撑和陪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