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VR/AR等新兴技术的发展,给媒体融合注入了新的动能,使产品内容、产品形式更加多样化,但新的媒体格局和生态环境也对新闻队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我们将加强培养具有全媒体技能的新型人才,加强对新技术的学习,紧跟时代,实现主题宣传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今年是浙江在线新闻网站成立二十周年,我们对官网首页进行了改版,在新版首页中,“短视频”版块被放到了更显眼的位置,旨在把短视频新闻作为主要生产力,用优质内容引导人、凝聚人、鼓舞人,把正能量传递给更多的读者。

经过几年发展,短视频内容同质化严重,用户已经出现审美疲劳,再加上缺乏持续生产的能力和机制,短视频发展进入了瓶颈期。在此境遇下,主流媒体有何优势,又该如何发力?来看浙江在线的探索经验。

1 提升内容质量 做好主题宣传报道

新闻的产生和发展,永远都是“内容为王”,变化的只是方式和方法(工具)。2019年浙江“两会”期间,浙江在线从一开始就策划了以短视频为呈现方式的视频新闻采访模式,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读者能更多利用碎片时间阅读“两会”故事,了解“两会”为民生福祉所带来的种种利好。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以生产优质内容为基础,策划了《“最多跑一次”改革没有局外人》短视频系列报道。报道找准新闻切口,以小见大,讲好浙江好故事,把“有意义”的事情讲得“有意思”,并把原先3到5分钟左右的视频新闻压缩到30秒到60秒左右,在内容呈现方式上,我们通过采用精炼的短句来替代大段的描述。

短视频的呈现方式很好地符合了当代受众碎片化的阅读习惯,亲历者生动的表述也使读者产生共鸣。这组报道在社交媒体上广为传播,在“入眼入耳”的基础上,达到“入脑入心”的传播效果。因此,用好短视频,能让主流媒体更加做好主题宣传报道。

2 掌握新媒体传播规律 强化核心竞争力

5G等新技术的更新迭代,不断激励我们突破固有思维、技术、手段,去实现真正的创新,但正如上面提到的,我们必须清楚,新闻的产生和发展,永远都是“内容为王”。

党媒融合发展正在向纵深推进,与此同时,党媒在新技术、新渠道、新手段等方面面临的竞争压力持续加大,浙江在线也不例外。今年是浙江在线新闻网站成立二十周年,我们对官网首页进行了改版,在新版首页中,“短视频”版块被放到了更显眼的位置,旨在把短视频新闻作为主要生产力,用优质内容引导人、凝聚人、鼓舞人,把正能量传递给更多的读者。

掌握新媒体传播规律。在过去3年左右的媒体融合过程中,浙江在线已经和人民日报客户端、澎湃新闻等一起实现了“早起步”,但随着“途中跑”的到来,当融合投入巨大,但盈利、变现遥遥无期,如何能把先前的优势变成长期的优势?我们认为,这不但要借助内容的优势,更要懂得新媒体传播规律。

案例

今年3月22日,浙江省教育大会在杭州举行,我们在发布短视频新闻的同时,以快节奏剪辑的呈现方式,把对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浙江工业大学校长李小年、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金波等领导采访中的经典语录浓缩在10秒视频中,制作了一组便于在朋友圈传播的10秒短视频产品。

发展UGC队伍,做好综合类视频新闻。短视频的兴起更多得益于自媒体的发展。然而,在短短几年的发展后,短视频的发展进入了瓶颈,内容同质化严重,用户已经出现了审美疲劳,加上创作处于松散状态,缺乏持续生产的意识、能力和机制。这一切给了主流媒体参与短视频的契机,拥有专业、人才优势,擅长传播正能量的主流媒体,优势更加明显。

案例

《两位英雄齐救落水者 救人交警说“保安大哥更值得我学习”》《浙传为航班延误考生安排补试 网友表示学校“真暖”》等短视频新闻,是我们根据网友拍摄的现场视频整合而成的。由于现场感强,发布速度快,加上主流媒体的权威性,这类短视频新闻在短时间内就达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3 打造品牌栏目 做“新闻+服务”产品

访谈类栏目能不能制作短视频?答案是肯定的。《奔跑2019——浙江厅局长访谈录》是浙江在线2019年重点打造的内容品牌,该栏目搭建起了政府与百姓之间的沟通桥梁,推动党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落地。

以前的访谈类报道耗时都在20到30分钟左右,过于冗长,目前已经发布的《浙江省发改委副主任翁建荣:全省域、全方位参与长三角一体化》《杭州海关关长马建哲:关检融合近一年 释放机构改革利好》等12组访谈短视频,每期的时间在5分钟左右。尽管时间上缩短了,但内容信息量更为密集,因为在前期策划的时候,我们就提出,短视频要抓住大家的眼球,必须给足“干货”,不能“泡水”。

重点明确后,每期的访谈根据嘉宾访谈内容配以视频素材、动画等,使得视频画面更为生动丰富,也更有可看性。但访谈类报道毕竟还有5分钟左右的时间,如何让人能够点开来、看下去,我们还将逐步创新呈现形式,精益求精。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正如诗人杨万里所言,媒体融合是一个需要不断攀登的漫长旅程。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VR/AR等新兴技术的发展,给媒体融合注入了新的动能,使产品内容、产品形式更加多样化,但新的媒体格局和生态环境也对新闻队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我们将加强培养具有全媒体技能的新型人才,加强对新技术的学习,紧跟时代,实现主题宣传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