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第一

  开启终身学习之旅

  

  作者 | 思小妞

  编辑 | Myra

  一直以为陪娃做作业动脉痉挛、心脏做支架的那些新闻只是段子,没想到有一天段子成真了:

  已经为人父母的80、90们大概从未想过,打怪升级的人生中没有败给高考、工作、房贷,而是“死在”了陪娃做作业这件事上。

  陪娃做作业简直是现代家长人生路上最大的劫,分分钟能让人飞升。

  绝大多数家长都承认,陪娃做作业是全世界最坑的工作——无薪、倒赔还高危。

   为啥30年前没人陪写作业气到脑梗?

  面对这样一份工作,有人提出质疑:为什么要陪做作业呢?我小时候爹妈也没管啊,也没耽误我上大学、找工作啊。

  我们小时候的确做作业没人管,不会找同学问或者抄(学渣必备),考试成绩不好,老师请家长“谈心”、回家后爹妈一顿男女混合双打。完事儿!那时候,没有家校矛盾、教育方法简单粗暴,老师、家长、孩子三方确实都省心。

  但话说回来,我们小时候也不讲究科学育儿、不流行北上广凌晨三点还在奋斗的故事,更没有中产、大中产这样明确的“阶级划分”带来的压力。

   家庭作业是全世界中产家庭的命门

  其实,陪做作业让家长奔溃、全家鸡飞狗跳这件事并非中国特色,美国家长把陪孩子做作业这件事称为Homework battle,都上升到battle的境地了,可见美国陪读父母的日子也不好过。

  就拿我一位朋友来说,夫妻俩全职工作,孩子Teed在一所不错的公立小学读三年级,学习事务主要由妈妈参与、爸爸跑腿为辅。周一到周五Teed妈妈每天投入2-2.5小时在孩子的学业上,这还不算接送孩子上游泳、篮球课开车来回路上需要花费的1小时。

  周末两天Teed有四个兴趣班要参加,和妈妈基本是在路上度过的。一直到晚上7点以后才能回到家有点私人的闲暇时光。对了,Teed还有一哥哥上五年级,过着和Teed差不多的生活。

  Teed妈妈在孩子学业上的投入是典型的美国中产家庭的做法,所谓的“快乐教育”在美国只会发生在工人/贫困家庭的放养式育儿中,中产家庭孩子的教育是家长们“甜蜜的负担”。

  在孩子学习这件事上,没有一个国家的家长(尤其是中产)是不辛苦的。

  我们为娃算不清加减乘除心梗、美国家长为娃阅读不达标、没有考进天才教育班伤神。我认识的一个美国家长因为孩子智商测试时差两分没有进入天才班,她花了几百美金在另一家机构重新测试,结果达标后她冲进校长办公室去argue,硬是把孩子塞进了天才班。

  优秀的孩子背后从来不会有真正的佛系家长。

  我总结了一下,大概有以下三个原因“逼迫”80、90后这代父母必须要在孩子的学业上下血本。

  1 时代变了,望子成龙的标准也变了

  作为80后,小时候父母对我们在教育方面最大的期待就是考个好大学,男的去当公务员、女的去当老师,人生大事就算完成了大半。可现在,升级成为父母的我们,谁会只满足孩子考上大学?讲一口流利外语、弹一手好琴、叫得出全世界国家首都的名字,文科理科都厉害,这都是最起码的底线。

  生物物理学家、前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主任Gregory Stock在TED上曾做过一期演讲:进步是人类的天性(To upgrade is human)。80、90后的我们经历过“5年高考3年模拟”后,必然对下一代的教育质量会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个坑是我们自己挖的,作为爹妈我们不跳,谁跳?

  2 世界变化太快,家长佛系?不存在的

  小时候爹妈不陪你做作业可以理解,因为那时人们以为一份工作能做一辈子、房子由单位统一分配,大多数人要做的只是辛勤劳动、保重身体,然后健全地熬到退休拿退休工资安享晚年就好。

  可是,等我们长大后发现世界的规则已经完全变了。所有媒体都在向我们喊话:现在和未来,铁饭碗工作已经消失了,安稳工作=人生完蛋!

  现在的职场是:做财务的要懂管理、做文案的要懂市场营销、做管理的要懂心理学,不然你好意思说自己是复合型人才?社会对我们的要求尚且如此,谁敢想象未来对我们的孩子会有多苛刻呢?就像我一位老母亲朋友所言,我们现在这么拼命鸡娃、虎妈鹰爸集体上阵,也只是希望未来孩子们不会被AI团灭吧。

  3 阶层跃升是王道,保底也要原样继承

  你们有没有发现,为孩子学业操碎心的通常都是中产家庭。富豪之家有更多方法可以规避文化资源方面的竞争(比如捐款、移民留学),底层家庭则根本无暇顾及教育问题。最终,只剩处在夹层的中产家庭“窝里斗”。

  从工薪阶层、小县城进驻CBD工作、定居大城的80、90后知道自己升级的方式几乎全仰仗教育这条道路,为了保持自己下一代至少还是中产,我们也只能通过教育来传承阶层。

  综上所述,对于那些问出“你就不能不陪娃做作业么?”、“你就不能当个佛系家长么?”的人,作为广大老母亲队伍里的一员,我的回答是:我也想,但我不敢。我怕的不是输在起跑线、被老师在家长群点名批评,我怕的是孩子的未来太难堪。

   陪娃写作业的正确解锁方式

  既然辛苦不可避免,那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让这份付出值得。最惨的事莫过于吼也吼了、心梗也得了,最后孩子的学习还是不给力。

  Ann K. Dolin在美国一所公立学校做了20年教师,后来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致力于研究作业、考试方面的方法和策略, 在她的畅销书Homework Made Simple: Tips, Tools, and Solutions to Stress-Free Homework 中她总结了几类常见的做作业困难户类型:

  从分析孩子做作业中存在的问题,作者得出一个结论:孩子不仅要掌握课堂知识,更要具备组织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和专注力才能顺利完成作业。

  我的一些家长朋友们从参考书中的建议制定了自己辅导孩子学习的策略,我收集了几位比较有效的做法,供大家参考。

  约法N章派:

  朋友A在美国完成博士学业后在一家大公司工作,现在是该公司的研发骨干。两个孩子读四年级,属于“别人家的孩子”,各方面都优秀。我问他怎么解决陪作业问题的,他说家里有约法六章,从孩子刚上小学时他们一起制定、严格执行:

  这位大牛也会时不时让孩子看看自己当初读博时的笔记,让孩子们知道在学习这条痛苦的道路上他不是一个人在奋斗(老子也是这么过来的!)

  这“约法六章”孩子从开始执行到最终完全应用熟练前后花了两年的时间,过程艰难是自然的,但习惯后做作业再也不是一件难事了。

  集体完工派:

  朋友B属于会偷懒的家长,她充分利用了集体的力量去协助孩子完成作业,具体做法就是每天让孩子的两三个好朋友来自己家里一起完成作业。这种方法的好处是能让家长轻松一些,同时培养了孩子的团队合作能力。

  但使用这项策略时要注意:

  

  1)和孩子一起完成作业的同伴很重要,最好是平时关系好、学习水平差不多的小伙伴;

  

  2)务必定好规矩,杜绝抄作业现象;

  

  3)家长还是要从旁扮演“监督”、协助者(不主动询问)的角色;

  

  4)要和一起做作业的其他家长提前商议好。

  

  到点收工派:

  朋友C小时候就是在父母严苛的教育下培养成才的,在高校做教授讲课、科研、辅导学生、组会、开会、行政、拉项目基金……一天有十几件事等着她,时间管理是她的必修课,所以在辅导孩子作业方面,她秉持了虎妈作风+时间管理课程。

  她会根据孩子每一门作业的难易、多少、孩子掌握的水平来制定相应的完成时间表,当然也会询问孩子的意见、参考老师给出的时间,但30分钟能完成的作业她绝对不会让步到40分钟。

  规定时间内完成不了的作业就放着,继续完成下一项。最后孩子可以有两个选项:要么第二天带着没完成的作业接受老师批评,要么舍弃自己的娱乐时间(只能选择舍弃这一项时间,练琴、家务、运动、睡觉的时间不能舍弃)补完作业。

  这个方法有点“残忍”,但对培养孩子专注力、感知时间、做计划的能力特别有帮助。不过要注意:

  

  1)这个方法适用于高年级的孩子,但可以从低年级开始有意识培养。比如孩子做某件事时可以用计时器计时,让孩子对时间有观念;

  2)一定要和老师私下沟通好,孩子有可能会上交未完成的作业

  

  中国和美国的家长在陪读中都付出了很大心血,但扮演的角色和侧重点非常不同:

  比如当孩子某道题不会时,美国家长几乎是出于条件反射会先问孩子“你怎么想?”、“你认为怎么能得到答案?”,而不是拿起纸笔直接扑上去给孩子讲解解题步骤,他们更看重的是完成作业背后所涉及的多项能力而非正确率。

  但这并不代表美国的老母亲们陪读时不会生气。中国老母亲怒发冲冠时会抱臂默念数遍“亲生的,随我”,而美国老母亲们则是看着贴在墙上的海报,

  默默抱起自己的狗来寻求安慰。

  回复大礼包还可免费领取价值千元资源包

  — 猜你爱看 —

  近期热闻|牛娃养成|纪录片

  STEM资源|英文书单|学习方法

  点这儿,逛原版书!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