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络上流行起了佛系文化。

佛系的本来含义是一种怎么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和生活方式。经过网络的流传逐渐延伸为佛系青年、佛系追星、佛系购物等等。

从屌丝文化,到丧文化,再到最近的佛系文化,说白了更多的是对残酷生活真相的一种自嘲。 但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佛系的初心是深刻的了解自己所需要的,接纳生命中的不美好,然后对生活说,可以,都行,没关系。

西西弗斯的故事里,诸神为了惩罚他,便要求他把一块石块从山脚推到山顶,然后再让石块滚回山脚,他再推,如此往复没有止境。这就是人存在的状态,真悲观呐,如此往复,没有意义的往复,没有结果的往复。

我曾经觉得这个人太傻,明明不可为而为之。现在重新看这个故事,却有另一番的领悟。当已经推到顶端的石块一次又一次滚回山脚,面对老天的刁难的时候,这个推石头的人并没有因此而咒骂生活的的残酷,也没有一屁股坐在山脚下撒泼打滚。

他是抱着一种,不管往复几次都可以,旁边的人怎么说我都行,就算没有明显的成就也没关系的心态慢慢前行。

与其迷迷瞪瞪陷在生活所给出的各种难题不能自拔,倒不如认清生活的真相,向残酷的生活鞠个躬,接纳她们的不友善,然后对那些障碍说:可以,都行,没关系。

朋友晓莉的故事让我深刻体会了这句话的含义。她告诉我这个故事的时候,语气很轻松,一切云淡风轻,但我知道她走到现在真的不容易。

2014年晓莉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的疼痛打倒了,她无法平躺,也无法翻身,只能趴在床上。平时呼吸间就能完成的简单动作在此刻竟然会引起钻心的疼痛。

几经波折之后,晓莉终于被确诊,她得了一种罕见病,她是全球第三百个病人,这种疾病最可怕之处在于不断溶解她的骨骼,很不幸的是她的发病部位在骨盆,她的双侧股骨的骨质被严重的破坏,医生们也对这个疾病束手无策。

她从行走自如到渐渐的失去行走能力,最后连站一秒都成了奢侈和遥不可及。

每当疼痛来袭的时候,晓莉只能靠止痛药缓解疼痛。服用止痛药的初期反应很大,呕吐不停,晓莉当时全身不能动,只能侧着头,耳边,枕头,被褥全是呕吐物。她是个爱干净的人,瞬时觉得自己邋遢极了。其实这也还好,最可怕的是,她一吐就引起全身疼痛,这似乎是一个死循环,走投无路也许就是这个感觉。

因为疾病,晓莉只能离开工作岗位。她告诉我,她那段时间看着朋友圈里的光鲜亮丽,再看看自己泥沙俱下的生活,常常黯然伤神。

若论家庭,虽然她还没有成家,但回望当了一辈子农民的老父老母,他们辛辛苦苦一辈子,将她养大,供她读书,眼看她现在终于事业起步,也即将有自己的家庭,本以为可以享受天伦之乐,不想等来的确是当头敲晕的一棒。

若论事业,她好不容易大学毕业,过五关斩六将成为单位的正式员工,也渐渐的成为单位的中坚力量,才有了风生水起的迹象。

然而生活就是要和晓莉开这么一个玩笑,她犹如鹤之羽翼始丰,刚想展翅,却又被人紧紧的按在泥地里。

晓莉承认,她嫉妒极了,嫉妒到了骨子里。

那是一段痛苦的日子,她常常想着关于死的事情,忍受着一切。她真的受够了,她比任何时候都更希望自己能被确诊为癌症,至少不需要每天趴在床上等待疼痛来蚕食自己的肉体和意志。

她胸口闷着难受,想说,说不出来;想哭,哭不出声。不想做任何事情,不想接电话,也不想回短信,当然也不想见任何人,包括镜子当中的自己。

每天早晨从睁眼开始,就不知道怎么度过这一天,或继续假寐,或静静的盯着天花板发呆。

生活真的很不公平,晓莉觉得自己很无助,她是受害者。世上的人这么多,为什么要让她承受这样的痛苦。她对生活撒泼打滚,倒地不起。

直到半年之后,晓莉的疼痛得到了缓解,最初的迹象是她可以自己翻身,后来慢慢的,她发现自己可以从床上坐起来,这点小小的进步让她重新看到希望,即便无法独立行走已成事实。

她开始考虑活的意义,难道真的就这样浑浑噩噩下去吗?这是自己要是生活吗?显然不是!

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尝试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用心整理生活,不遗憾今天的时光易逝,不害怕明天的未知来临。

晓莉开始规划自己的生活。她每天学英语,看看书,和朋友们联系。也许是目标比较明确和单一,当她又一次看到朋友圈里别人的多彩生活,竟然仅仅只是会心一笑,不嫉妒,也不憎恨。

她可以不如别人,朋友圈里多少光鲜都行,只要她还有梦想就没关系。

这个时代,我们都太佯装于强大了,偶尔示弱也没有关系,偶尔妥协又无妨。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妨学习佛系青年,偶尔自嘲:可以,都行,没关系。然后认清自己,向生活鞠个躬,接纳它的不友善。

其实,也没什么。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你回应Ta可以,都行,没关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