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科技背景下,伴随着大数据、云服务、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壹诺科技认为技术的升级也为传统金融服务带来了诸多改变。

图源摄图网

如今,金融科技的风向标又指向了资产管理市场,依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投顾正将资产及财富管理“去人工化”,提供一种门槛低、成本低、客观透明的智能投资服务模式。

智能投顾是根据投资者的投资偏好、风险承受水平以及预期收益目标等要求,依托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并运用经济学中的现代资产组合理论(MPT)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理论,为用户提供投资建议,制定个性化资产组合方案,并实时监测市场动态,对资产配置进行动态调整,以提高资产回报率,让个人投资者也能享受到专业的、低成本的投资咨询和资产管理服务。

智能投顾与传统投顾的区别

传统投顾

传统投顾投资门槛高,主要客户为高净值人群。传统投顾通过与高净值客户进行一对一沟通,为其提供包括资产管理、信托、税务、保险和房地产咨询在内的多种服务,中产及以下长尾人群很难享受专业化、定制化的投资顾问服务。这就使得传统投顾存在业务受众面窄、投资门槛高、知识结构单一等问题。与此同时,传统投顾还需花费大量时间为客户定制专业报告,这也就导致其资源配置效率低,获客成本较高。

其次传统投顾难以做到客观公正,由于薪资和理财产品销售业绩直接挂钩,不少投资顾问会推荐有利于自己而并不适合投资人实际情况的产品。

此外传统投顾服务收费项目繁多且极不透明,往往会收取咨询费、交易费、充值提现费、投资组合调整费用、隐藏费用、零散费用等近十类费用,总费率高达1%以上。

智能投顾

与传统投顾相比,智能投顾优势明显。智能投顾的目标客户主要面向中产及长尾客户。中产及以下收入人群庞大,存在强烈的资金管理及投资需求,而智能投顾将投资门槛降低至几百到几千元不等,彻底释放了长尾市场的潜在发展空间,降低了投资门槛。

此外,智能投顾依托于大数据抓取和云运算技术,节省了人工成本,管理费低至0.25% ~ 0.5%,且随着客户的增多边际成本持续降低。同时,智能投顾的“去人工化”也就决定了它会帮投资人挑选最适合的投资组合,而不会因个人业绩破坏投资者的利益。

智能投顾的驱动因素

作为金融科技在财富管理领域的应用,智能投顾落地之后,就迅速风靡。据权威在线统计数据门户Statista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智能投顾管理资产将超2248亿美元,年增长率将高达47.5%,预计到2021年全球智能投顾管理资产规模将超过1万亿美元。而2017年,在中国,智能投顾管理的资产超288亿美元,其年增长率高达87.3%,预计到2022年,智能投顾管理资产总额将超6600亿美元。

智能投顾已成为金融科技领域继区块链后又一个风口,而其在全球的兴起并不是偶然,而是由诸多因素共同驱动的。

1金融科技创新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核心技术推动智能投顾登上舞台,并不断的进行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海量数据时代来临,多维度+高频度的大数据为智能投顾发展奠定基础。

随着互联网、移动终端普及,以及物联网的兴起,全球迎来海量数据时代,数据规模将呈现几何式增长。同时,数据源将越来越丰富、数据获取方式将更加多元、数据处理成本将持续降低。

通过大数据分析,能够更精准进行用户画像,从而深入描绘客户的投资与风险偏好,给出符合客户需求的投资组合及投资建议,提升用户体验。

2

长尾客户市场空间巨大经济的快速发展,从一定程度上驱动着投资者理财需求旺盛,长尾客户潜在空间巨大。

据贝恩公司《2015 年中国私人财富报告》,2012 年~ 2014 年中国个人持有的可投资资产年均复合增长率已达到16%,远高于同期GDP增速。而在投于互联网理财的3 亿人中,可投资资产在1000 万人民币以上的高净值客户只有不到1%。智能投顾的出现,使长尾客户巨大的蓝海市场的挖掘成为可能,弥补了传统投顾流失的客群和商机。

3证券行业变革券商佣金率的持续下降,一人一户政策的全面放开,以及行业竞争格局的转变,为智能投顾的发展带来机遇。

券商佣金率持续下降,倒逼券商探索新的盈利点。近年来,互联网证券蓬勃发展,互联网开户、交易、资产管理等业务不断取得突破。激烈竞争导致券商经纪业务佣金率近年来持续下行。佣金率持续下滑对业绩产生深远影响,寻找新盈利增长点迫在眉睫。

以智能投顾为代表的增值服务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客户体验,满足个性化需求,同时还能充分发挥券商投研、产品设计等专业优势,有助于实现经纪业务转型升级,开拓新市场空间。

智能投顾在中国的发展

智能投顾作为金融科技最具代表性的细分领域之一,为中国资管市场改革带来了无与伦比的机遇和挑战。但由于投资产品的市场不同、分业监管的限制以及投资者的差异等不同点,与美国等先行者相比,智能投顾的中国发展之路仍存在许多局限性。

1市场环境以智能投顾最主要的投资标的ETF产品为例,2016年6月我国上市ETF合计130支,资产规模累计4729亿元,且大多属于传统股票指数型 ETF,而债券型ETF、商品型ETF等合计尚不足10支。而同期美国市场有近1600支ETF,管理资产规模累计2.15万亿美元,产品种类繁多,涵盖国内市场、国外市场、股指、债券、商品等多个类型。

此外,在美国,资产配置的理论和实践均经历了多年积累和验证,且在长远视角下,股票、债券等基础资产的表现及相关性趋于稳定,使得资产配置拥有相对较强的依据;而中国股市波形大,T +1 的制度和缺乏做空机制等均限制了资本市场的创新发展。

2

监管方面在美国,投资顾问监管牌照涵盖了资管和理财服务两块业务,这从一定程度上节省了企业获取不同牌照和重复监管的成本;而我国投资顾问和资产管理是两项分属不同法律法规的业务,仅有投顾资格的公司无法代客户交易,并且从事资产管理需先成立产品才能募集资金。

现阶段,尚无专门的法律条款对智能投顾业务进行规范,使得智能投顾在中国市场发展出现瓶颈。不过,2015 年3 月证监会发布的《账户管理业务规则( 征求意见稿)》中已经呈现出了投资顾问可涉足资产管理业务的趋势, 两项业务不能同时开展的问题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得到解决,而这也将有助于准确定义智能投顾及其未来的发展。

3

投资者的差异美国投资者大多是机构和大户,长期投资的理念在美国有着很高的接受度,且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加之税收、复杂的交易机制让机构投资者的专业价值得以凸显。而在国内的投资市场,散户占到绝大多数,投机性强,追求短期收益的趋势大于长期稳定的理财,因此更关注投资的短期价格波动。

总结:

智能投顾作为一种新兴的财富管理方式,在国内的发展还是很有前景,并且有着一些利好的因素推动着智能投顾的发展。一是文中提到的监管上的积极信号;二是对于互联网产品接受程度较高的年轻一代正处于财富快速积累阶段;除此以外,13 亿的市场体量也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智能投顾在中国的崛起指日可待。

但对于初期存在市场教育成本高、监管制度不健全等诸多问题,也需要进行理性对待和处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