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两个儿子的全职宝妈,每天除了家里的吃喝及家庭所需的一切外,最重要的就是带一个八岁,一个三岁的两个儿子。

孩子越大越觉得对孩子教育重要性和自身条件不足带来的教育方面的制约性。

大儿子胆小怕事,循规蹈矩。让他做什么就做什么,从不敢逾越一点,做不好或者完不成就是默默流泪。完全没有男子汉的气度和这个年纪的好奇心。

不免追溯自己的以前,打小父母外出打工,跟着七十多岁并且疾病缠身的奶奶生活,小时候除了学习就是照顾生病的奶奶。没能像其他同学一样,到处游泳,抓鱼,找野果,一玩就是半夜更多的是一夜不回的童年(我们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孩子们自由的空间特别多)。慢慢的变的孤僻,多愁善感,内心极度敏感。老公家里也是不够健全,父亲精神失常,母亲是个只会干活从不多说半句话的人,孩子的教育更别提了。一个如此的父母和父亲这样的家庭,不免会给孩子在根上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另一个我堂哥的儿子,比我的大儿子大26天。母亲是个不折不扣的天才,有着过目不忘的本领和勇于尝试一切并且大多第一次就能做好的人。父亲是个交际和赚钱能手,现在已经拥有几个亿的身价。我堂哥的儿子同样是快二年级的小朋友,书上几乎没有他不认识的字,会背很多的唐诗宋词。不紧是学霸,更是班里的人见人爱的的班长,学校文艺演出他便是小小主持人。那种自信,那种勇气,气场由内而外,散发的恰到好处。

看到这里,很多读者不免在想,原生家庭决定了孩子的一切,幸福的家庭喜笑眉开,不幸的家庭将开始埋怨起来。如果你们这样想就错了,原生家庭是由我们的爸爸妈妈及兄弟姐妹组成的家庭。我们和孩子组成的家庭是新生家庭,新的家庭自然要注入新的血液和思想。

​我大儿子一年级快要结束时,我们便一起制定了一个学习计划,其中读书是我们最最关键并且如同每天吃饭一样的环节。很多家长都知道读书是孩子训练孩子注意力集中最好的一个方法,也是使孩子心更静的最重要一课。但是很多家长只会像分配任务一样去分配给孩子,而自己下了班不是手机就是电视。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你想下,你在玩手机复印出来的能是看书么。以身作则,自己参与进去每天陪孩子读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书,一个月则习惯养成,一年则性格形成。现在每天不用说,大儿子每晚都看书,小儿子自然也会跟着做。两周岁刚过,这孩子弟子规能接上好多句,数数可以到15。自己还会画椭圆,握笔姿势我从未教过,却拿的有模有样。性格也是那种幽默圆润型,很有想法的孩子。

小儿子的成长让我知道,要想更好的教育孩子就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积极乐观,不断向上,以身作则。

愿我们所有的家长都能取其原生精华去其原生家庭糟粕,给我们的孩子不一样的生活环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