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的方法,根据汉传佛教的修行经验,每个宗派都有非常如理的用功方法:有长期用功的方法,也有短期克期取证的方法。比如说打禅七、闭关,闭关有三年的,也有三个月的;有些属于细水长流,有些是要临时加功用行的。

就像我们每天都需要吃饭,米饭就是我们要细水长流的。但是补品呢,就不能天天吃了,累的时候,或者关键的时候可以吃点补品,这就是像我们要克期取证,要勇猛一下。在整个修道过程中,平时的用功和集中火力的精进,都是在有一定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如修行需要的时候,我们就要去加功用行。

所以,我们建立了修学上的七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三年培养福德,第二个三年,有些人如果想先修行,然后再去学习教理;如果福德具足专门去用功的话,要先掌握一个方法,让自己发心用功专修三年。有些知识分子,或者说大部分的人,都是希望先在教理上明白,看清楚路了再去用功。因为不明理没看清路,用起功来心里不踏实。对于这部分人,可以先上佛学院,或者先用三年的时间,专门学习教理体系。三年的教理体系学习,主要目的是要让自己知道,从凡夫到成佛大致的方向、必要的条件是什么。比如说,资粮位需要哪些资粮,才有成为一个修行人的资格?加行位,要把自己调整到什么样的心态,才算是修行人的心态?因为我们凡夫习气很重,羡慕嫉妒恨样样都有。心量很小,又很容易误会别人,有时候对环境的要求又过高,这些都是加行不够导致的。就是说,你通过打坐用功修加行,把自己变成一个健康的人了,那么一些小毛病,天气冷一点、热一点,路途遥远一点,这些都因为身体健康无所谓了。身体如果不健康呢,又怕风、又怕雨、又怕空调,怕这怕那,到最后修行肯定上不了路的。所以在加行位的时候,要知道自己该做哪些事情。

加行位之后呢,你必须要见道。到底见的是一个什么道呢?在道理上一定要搞明白—一定是见无我的空性;如果你见不到无我的空性,就不是见道!你学个《易经》,学个什么太极八卦图,学个世间的无为,弄懂了老子的《道德经》,都不算见道!

那个道理虽然讲得也很高妙,但是它的本质上并没有见道。所以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知道见道见个什么?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见道之后,然后才开始真正的修行。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