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来,上市公司股东减持的现象屡生。根据同花顺(300033)i问财数据显示,截止发稿,A股市场共有1038家公司已发布计划减持公告。

其中,11月以来已公布减持计划的公司就多达70家,若以此推算,11月公司减持家数将创年内新高。

其中,华信新材(300717)预计减持比例最高达9%,预减持公告发布后股价下跌5.81%,值得注意的是,该股是上市不足两年的次新股。

此外,妖股德新交运(603032)也遭到大股东减持,新疆国资公司拟以竞价交易减持不超过320万股,拟以大宗交易减持不超过320万股。截至公告日,新疆国资公司持有公司股份288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8%,且该股份在公司IPO前取得。

这已是新疆国资公司年内第二次减持公司股份。公司曾于4月16日公告,公司将于5月16日-11月6日期间减持不超过533万股公司股份(不超过总股本4%),实际减持293万股,累计套现7051万元。

另外,锦富技术(300128)实控人股份质押存在被动平仓风险,11月5日晚公告,公司实控人富国平、杨小蔚及其一致行动人瑞微投资因其质押的股份未能在约定时间内完成履约保障或按期购回,构成违约。质权方存在对标的证券进行违约处理的可能性,可能会导致实控人及其一致行动人被动减持其所持公司股份,可能减持的公司股份合计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3%。

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以来上市的525家公司中,超三成次新股公司均遭遇股东减持。减持原因几乎都是因为限售股解禁,而这些减持股东,绝大部分也都是前期的创投资金。

对于此次减持潮,业内人士表示,次新股上市后面临的股票解禁是一大原因,VC、PE已经历较长的投资周期,公司顺利上市,且已过解禁期,需要尽快退出兑现收益,回笼资金,这主要是由于基金的存续期限制。

整体来看,减持现象普遍存在并且为符合市场规律的正常表现,不需要引起恐慌,从好的方面来看,资金的进出还增加了市场的活跃度以及股票的流动性。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