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诗画,满城烟花。1400年前,花炮祖师李畋在醴陵李畋镇麻石村把火药装进竹筒里,当爆竹有了第一声声响,这座城市便有了“花炮之乡”的美誉。近年来,醴陵市全力以赴推动烟花爆竹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推行机械化、智能化生产,走创新、安全、环保之路。如今,醴陵烟花已告别“高危时代”,绽放出不一样的“花火”。

机械化生产,32个月实现“零伤亡”

醴陵市中医院18楼烧伤整形皮肤科住院部,比以前冷清多了。

上世纪80、90年代,烧伤整形皮肤科却“生意兴隆”,住院部走廊里有时也住满了人。那时醴陵的鞭炮企业多,安全事故频发,被人们称为“高危时代”。但到了2018年后,烧伤科的业务量直线下降,只占医院总业务的1%。

烧伤整形皮肤科由热变冷的现象背后,是醴陵烟花爆竹行业的结构调整和安全事故的减少。如今,醴陵烟花爆竹行业已连续32个月实现“零伤亡”。

4月29日,在中洲烟花有限公司全自动化生产线上,机器自动填充火药。偌大的厂区,只有几个工人在操作机器。据悉,该公司投资上亿元,用8年时间自主研发自动化生产线,在2017年建成投产,人药、人机实现分离,24道工序全部实现自动化。

“引导企业走创新、转型、升级之路,让烟花爆竹产业老树发新芽。”醴陵市委书记胡湘之说,近年来醴陵市加速推进烟花爆竹产业供给侧改革,出台“花炮十条”政策促产业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

醴陵市应急管理局局长杨翔介绍,目前,该市烟花爆竹产业机械化应用率超过70%,爆竹生产涉药工序100%实现机械化生产,其中建成烟花自动化生产线7条,爆竹自动化生产线1条。

智能化产品,手机APP控制礼花燃放

手机APP可以用于控制礼花音乐燃放,可以插在蛋糕上的烟花棒,上面“18”的字符镶满了银色的水钻,显得精致又唯美。在醴陵吉利烟花制造有限公司展厅,记者见到的烟花产品,颠覆了以往的想象。

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企业的研发更加注重科技性和多元化。为了适应国际市场需求,该公司不仅在德国开设了分公司,还成立了国际研发中心。目前公司产品行销全球43个国家。

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资深研究员耿焱说,花炮产业发展,既要做好安全生产,又要创新发展,增加产品的文化附加值,推进花炮文化与现代艺术审美的统一。

创新,现已成为醴陵烟花爆竹行业共同的心声。创建省级和国家级研发中心,推进生产工艺科技化……醴陵烟花越来越有含金量、科技味,不断闪耀在美国密苏里州NFA国际烟花博览会、纽伦堡国际玩具展览会、法国马提尼克岛“j海湾欢乐”焰火晚会上。2018年,醴陵烟花外贸同比增长11%,在国际市场愈加受到欢迎。

承办博览会,两届成交额超200亿元

经过千年传承,醴陵现有烟花爆竹生产企业200家,花炮机械生产企业50家,花炮产品4000余种,产品远销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全国主要的花炮生产、出口基地之一,“醴陵花炮”“醴陵烟花”“醴陵鞭炮”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但随着多地禁燃、禁放政策的出台,烟花爆竹产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困惑。

醴陵市烟花鞭炮总商会会长黎毅认为,需要从顶层设计入手,推进烟花标准的修订,引导市场往小产品转变,分类管理,最终将烟花爆竹产业引导到“安全、环保”的良性发展轨道。

承办中国烟花爆竹博览会,成为醴陵烟花发展的良机。在2018年博览会上,成交额近100亿元,其中醴陵企业成交额达到63.58亿元;2019年博览会,国内外花炮行业专家学者齐聚醴陵,开展烟花爆竹产销对接会、全国烟花爆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标准研讨会等活动,签约成交额达到128亿元。

“虽然花炮行业发展面临压力,但只要行业加强自律,做好安全、环保和整合,未来仍然可期。”对于产业发展,醴陵市委副书记、市长董巍有极大的信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