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不养,养而不教,

或许是在继留守儿童后我们更应考虑的难题

何以为家

国家:黎巴嫩 |类型:剧情

上映日期:4月29日

剧情简介:法庭上,十二岁的男孩赞恩向法官状告他的亲生父母,原因是,他们给了他生命。是什么样的经历让一个孩子做出如此不可思议的举动?故事中,赞恩的父母在无力抚养和教育的状况下依然不停生育,作为家中的长子赞恩,弱小的肩膀承担了无数生活的重压。当妹妹被强行卖给商贩为妻时,赞恩愤怒离家,之后遇到一对没有合法身份的母子,相互扶持勉强生活。然而生活并没有眷顾赞恩,重重磨难迫使他做出了令人震惊的举动……

在中国内地译名定为《何以为家》之前,电影另有其名——“迦百农”(Capharnaum)。迦百农,原是圣经中的地名。作为地名,伽百农是一个神迹之地,也是被神遗弃的地方,阿拉伯语中被意为“混乱”。用拗口的“迦百农”用作影片名称,可能导演想要以此代表了黎巴嫩的“混乱”。

影片开头一群男孩在尘土飞扬的窄巷子里玩耍嬉戏--这里是黎巴嫩的贫困区——迦百农,难民聚集地。

影片的主人公,黎巴嫩小男孩Zain,有着一副天使般圣洁而又清秀的面孔,本该是家中受尽宠爱的小王子。但Zain的父母极其贫穷却不停地生下了一个又一个孩子,所以长相清秀的他,却大多数时候都是乱糟糟的头发,灰扑扑的衣服,脏兮兮的皮肤。要不就是为了谋生而干活,要不就只能露宿街头,12岁大的Zain像个小大人一样也开始为生活奔波。

赞恩除了赚钱养家之外,11岁的妹妹萨哈是他仅剩的唯一坚守。但房东阿萨德一直对妹妹萨哈有着非分之想,意图伺机将她带走,占为己有,但没想到这一天还是到来了,妹妹被父亲送给房东之后,赞恩无法忍受,选择离家出走。之后因为妹妹去世,赞恩失去一丝理智,提着刀便冲出家门,捅向了害死妹妹的阿萨德。即便带着镣铐,赞恩也依然坚持想要控告自己的父母。最后在控诉的时候,他说:“我希望,无力抚养孩子的人,别再生了。

父母的无情,社会的不公使得赞恩被迫离家出走,流浪街头,甚至锒铛入狱。在一个战火纷飞、社会混乱的国家,哪里是希望?无辜的孩子又何以为家?这是电影借赞恩悲惨的人生要讨论的真正的社会话题。赞恩善良而倔强,默默地把全世界扛在他瘦弱的肩膀上,历经辛酸,拖着生活,艰难地往前走。

影片制作时间长达五年多,前期调查就进行了3年。导演娜丁•拉巴基表示,期望借由赞恩的奋争,为所有没有获得基本权利保障、缺乏教育、健康和爱的人们而呐喊。

Zain苦等无果,带着尤纳斯开始踏上寻找拉希尔的旅途,这过程中发生的一切最后带我们回到了开头法官的一幕。

我们所不知道的

男主Zain Alrafeea,生于2004年,本身就是一个叙利亚难民,在街头玩耍的他被导演相中,出演电影时,他根本不识字。

因而片中他的演技完全来源于真实生活。

我们在屏幕上看到的两个小时的电影,却是他每日都要面对的实实在在的人生。

人都是不能换位思考的,我们不能理解街头乞讨的生活,所以只能通过观看电影稍微感同身受。

影片获奖

2019 年 金 球 奖

最 佳 外 语 片 提 名

第 71 届 戛 纳 电 影 节

评 审 团 奖

圣 保 罗 国 际 电 影 节

最 佳 剧 情 长 片 、最 佳 外 语 片

斯 德 哥 尔 摩 国 际 电 影 节

最 佳 编 剧

第 12 届 亚 太 电 影 大 奖

最 佳 导 演

影片以儿童的独特视角为切入口,以半记录的方式对边缘人群进行旁观而不失故事性。

冷漠和拯救,痛苦和希望,相聚和离别,这个虽显沉重的主题,我们力荐给各位家长。去审视、去关怀、去思考,我们何以为人父母,何以接近生命真正的本质。这必将是一部触痛人心,收割眼泪的佳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