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杨召奎)11月13日下午,由科普时报社、中国科普网、科米直播主办,北京交通大学、国科创富(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承å办的第三期“MSTA(重大科技事件)大家系列科技讲座”在北京交通大学科学会堂召开。以“‘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与新量子革命”为主题的本期讲座,主讲嘉宾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墨子号”量子卫星首席科学家潘建伟,以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卢征天。

墨子号通信卫星、京广干线、量子计算机等科技成就的取得,标志着当今中国的量子通信世界领先,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科技事业的重大成就之一。

在当天的演讲中,潘建伟院士围绕着经典物理学的困境与量子叠加的突破、量子科技革命与信息技术发展面临的问题、爱因斯坦与波尔围绕量子科学的世纪大辩论、量子通信技术的国际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量子霸权:量子计算及其应用与发展前景等问题进行了演讲。

他的演讲内容丰富,将现场听众带入一个神奇的量子世界。其中许多新思想、新方法对已有的传统学科都提出了挑战。听众认为最引人入胜的是量子纠缠和量子叠加理论,这种理论过去曾经引发著名物理学家之间的长期争论。潘院士及其科研团队通过量子卫星、量子通信的科学实验为这种科学发现提供了证明,并利用这种科学原理开拓了广阔的量子通信产业空间,并使之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需要。

在许多人眼里,潘院士是个传奇,他29岁参与的有关量子隐形传态的研究成果,同伦琴发现X射线、爱因斯坦建立相对论等影响世界的重大研究成果一起,被《自然》评为“百年物理学21篇经典论文”;31岁,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41岁,成为中国当时最年轻院士;45岁,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演讲现场,潘院士与听众进行了互动,他回答了量子纠缠对传统物理世界和物理理论有哪些挑战,中国量子通信科学研究取得世界领先的成功经验,光量子计算机和超导量子计算机的应用前景等问题。

接下来,由“美国青年科学家总统奖”和美国能源部青年科学家与工程师奖双重殊荣获得者卢征天教授现场讲解“原子阱痕量子探测(ATTA)技术”。实际上,卢教授演讲的是近代物理学最前沿、最尖端的知识,尤其是他分享了他和他的科研团队的学术研究经历、研究成果,用上个世纪发现的量子力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在这个世纪作为研究工具来使用。他不仅仅介绍了近代物理学的前沿知识,更倡导的是科学思维方法,科学研究精神。

在演讲中,卢征天教授指出“原子阱痕量子探测(ATTA)技术”不仅在定年精度上较传统的质谱分析有极大提高,而且可以涵盖十年至百万年的定年时间跨度,在海水、地下水、极地冰样等方面已有成功应用。他透露,目前他们正在筹建原子物理实验室、同位素测试中心,雄心勃勃地要对全世界的海水、大气、冰做检测。在问答环节中,卢教授回答了量子测量的目的和意义,介绍了美国青年科学家总统奖的基本情况以及碳14与氪-81年代断代测量方法的区别与优劣等问题。

据了解,科普时报社举办MSTA 大家系列科技讲座是为了大力宣传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科技事业的伟大成就,将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为最新科普资源,从而让科技创新服务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公众科学素质的提高。MSTA 大家系列科技讲座将定期对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的重大科技事件、重大科技成就、重大科技专项进行系统科学解读。讲座定期邀请部分受到国家重点奖励的首席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作为重大科技事件亲历者,以演讲的形式通过媒体平台向公众进行科技传播。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