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特稿】面对生死:这间小屋里 留存着他们“一生最后的秘密”……

这是间不足 10 平方米的小屋,很多老人选择将一生最后的秘密留在这里——

有藏了一辈子的、对至亲最 " 赤裸裸 " 的评价,

也有从未对子女说过的平生最 " 肉麻 " 的话;

有人把生命中最珍贵的东西托付于此,

也有人留下不甘与绝望的表情

……

成立了两年的哈尔滨公证处家事法律服务中心,所完成的遗嘱数量正逐年增多。公证遗嘱时除了书面遗嘱,还包括遗嘱视频部分,很多立遗嘱人经常一大早就排队坐进遗嘱工作室录视频,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工作人员往往轮流匆匆扒一口午饭。

来这里的立遗嘱人大多是普通的工薪族。近几年越来越低龄化,这里接待过不少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他们不再讳言生死,而是积极主动安排 " 后事 ",包括财富传承和情感嘱托。在他们看来,反目成仇与甜言蜜语之间,只是一份遗嘱的距离。

遗嘱可以提早化解这种财产纠纷,而对他们来说,它更像是一种仪式——因为,这是他们留在世间最后的牵挂。

他们虽然身体动不了了

心里跟明镜似的

" 我要立遗嘱,坚决不让‘老二’出现在我的葬礼上!"一位老人刚踏进办事大厅就是一嗓子。原来,老人刚和孩子争吵完,就冲到公证处要立公证遗嘱。" 我们遇到过不少‘冲动型遗嘱’,通常我们先劝。遗嘱依据法律,但同时兼顾公序良俗。" 公证员解谦说," 这种气头上的话要全当真,就是我们失职了。"

哈尔滨公证处家事法律服务中心(以下简称 " 家事中心 ")成立之前,解谦一直从事与公证遗嘱相关的工作。至今有件事让她印象深刻:" 那位老人当时是坐在轮椅上被推进来的,推他的人应该是个护工,我们不太确定,但肯定不是亲人,非说老人要立遗嘱,把房子给他 …… 推来好几次,几乎找过我们所有同事,但我们最后没给老人办。因为老人身体状况很不好,始终没明确表态,亲人又没在身边,我们无权追问这个护工的真实意图 ……"

这件事一直 " 扎 " 在解谦心里。" 但是后来真的遇到过把遗产留给护工的老人。"她向记者回忆," 当时那位老人意识清醒,还特别动情地跟我们说,儿女常年不在身边,朝夕相处在一起的是护工。真出了什么事都得指望这个护工,所以决定把遗产留给护工。"

丁龙长期从事家事公证业务,接触过太多因遗产而起、大大小小的家庭纠纷。成为家事中心主任后,他打破传统观念,积极引导老人懂得未雨绸缪,早立遗嘱,建议老人不受任何人的胁迫,尽量独立前来,在遗嘱中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意愿。

而现实是,老人年纪越大,实现这一初衷的难度也越大。" 来这儿立遗嘱的,有很多是被儿女推轮椅过来的,当着我们的面问老人‘是不是要把房子给我?’,老人点头说‘是’。可是进了遗嘱工作室,只剩公证人员和老人的时候,老人就沉默了,到最后什么话也没说 ……他们虽然身体动不了了,但心里跟明镜似的。"

10 平方米的遗嘱工作室,每个角落都安了摄像头,由一名公证员和一名助理共同为立遗嘱人录制视频。两年来,解谦和助理李月在这里倾听了无数或温暖、或破碎的故事。

他们中,有资产千万的企业家,有只想把遗产留给小女儿的退伍军人,有 25 岁的空姐 …… 开始录制前,每个人难掩紧张,都会下意识地重新起一下身,再坐下,迅速整理一下上衣和头发。然后,他们开始讲自己的故事——

身患渐冻症的女子流着泪却面带笑容地向公证员讲起丈夫为她辞去工作,不离不弃照顾她的生活点滴 …… 有人甚至从童年开始讲起,一讲就是七八个小时,到最后情绪彻底崩溃,还没讲到遗产到底要留给谁 ……

解谦和李月尽量不打断他们。每一份遗嘱更像一扇门,推门进去,是千千万万个中国家庭形形色色的家事。有时候解谦觉得,他们在遗嘱工作室里说过的很多话,很可能从没对外面任何一个人、哪怕是最亲的人说过。

遗嘱不都是 " 用钱量情 "

血缘也不等于亲情

" 防女婿防儿媳条款 " 几乎是老人们的遗嘱中出现频次最高的内容。在这一点上,老人们表现得十分默契。他们总是觉得孩子结婚时间不长,年轻人的感情存在不稳定性,万一离了婚,自己的遗产岂不是白白送一半给外人?

也有很多老人觉得,血缘固然重要,感情更重要。解谦记得有个大爷立遗嘱时特地跟她说:" 我儿媳妇对我,那比我姑娘对我都好,我的遗产一定留给她一份,就算哪天离了我也给。"

多数遗嘱的核心内容关乎财产分配。在丁龙看来,老人内心有时会缺乏安全感。哪怕名下财产不多,但只有财产能让他安心,所以老人们朴素的遗嘱观念就是 " 用钱量情 ":" 我亏欠谁、谁对我好,我就把遗产留给谁 "。

再婚老人占到家事中心目前立遗嘱的很大一部分群体。退休后的李东旺找了个后老伴,本想着退休后能有人照顾吃喝,结果儿子建议他 " 该立遗嘱了 "。老人来到家事中心,要把财产都留给儿子,可又一想,老伴对自己真挺好,要是真的出现儿子继承房子后不让后老伴居住,心里过意不去。丁龙建议老爷子在遗嘱里附加条件:他去世后,老伴仍然有权利住在房子里,直到老伴过世,儿子才能正式继承房子。这下两全其美了,李东旺踏实了。

张立巍年轻时为了事业没要儿女。爱人过世得早,她一个人住在大房子里,现在老了,又有高血压和哮喘,需要人照顾,又不想住养老院。老同事的孙子对她特别好,买菜买药,生病住院了还守在病床前,张立巍很感动,便一心想立遗嘱,把名下房产留给这个孩子。

她足够幸运。公证员接触过很多最终遗产不知道给谁的失独和孤寡老人。没儿没女的王丽娟,只有亲戚过继给她的几个养子女,他们从未尽过一天赡养义务。王丽娟有一套房子和每月两千元养老金,向其晚辈亲属们提出 " 谁对我好就把房子给谁 ",并找丁龙立了遗嘱。后来因为个别遗嘱受益人没尽到赡养义务,王丽娟更改了三次公证遗嘱。

身为 "80 后 " 独生女的解谦,从小到大都觉得 " 血缘理所应当等同于亲情 "。工作时间久了,她对血缘与亲情的微妙关系开始重新审视。她记得第一次见到赵凤英时的情景:" 也是坐轮椅被女儿推来的,她女儿跟我们交材料,她自己转着轮椅出去晒太阳。我就觉得奇怪,出去蹲在她身边问她,您觉得闺女掏心掏肺对您好,还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结果她没点头也没摇头,眼泪‘唰’一下就下来了。我又问她,是不是怕立了遗嘱,以后女儿就对她不好了,她点点头。"

立遗嘱的时候,在解谦的建议下,赵凤英在公证遗嘱中增加了一条附加条件:遗产可以给,但女儿必须赡养老人,照顾老人晚年赡养和医疗救治,否则儿女就无权按照遗嘱继承房产。没想到半个月后,解谦接到了老人女婿的电话," 语气很不客气,问我为什么要让老人加条件 "。后来赵凤英反反复复被家人推来几次,最终撤了这条附加条件。

很多时候,老人们立遗嘱后没多久,也会跑来告诉他们好消息。张立巍告诉丁龙,当她告诉老同事的孙子,自己已经把所有遗产都留给他,孩子却对她说:"照顾您根本没想过钱的事儿。我会一直照顾您,但尊重您的意思,我会按照您的遗嘱继承房产,然后捐给慈善机构。"

原来遗嘱不是 " 钱怎么分 "

而是 " 情怎么传 "

解谦办的第一份遗嘱,也是她办过最长的书面遗嘱,不同于程序化的询问 " 你是谁?你的财产有哪些?打算留给谁 ",面前的老先生穿戴考究,感觉是位知识分子。老人从怀里掏出纸展开,两张 A4 纸上密密麻麻写满小字。他跟解谦说,他是特地从美国回来立遗嘱的,问能不能不按那个标准格式写,而是按纸上的写。

那两张纸上,记录了他在美国定居期间,儿子和孙子对他照顾的很多生活细节,还有他的家庭情况、财产来源和分配。他嘱咐儿子在他离世后一切从简,一定要及时向单位申请停发养老金;他希望子女再接再厉,告诉小孙子一定好好学习。在那张纸的末尾,老人写下一句话:" 我一生以你们为骄傲。"

这两张纸,几乎颠覆了公证处所有工作人员对 " 遗嘱 " 的全部概念。解谦告诉记者:" 我当时恍然大悟,第一次意识到,原来遗嘱不是‘东西怎么分’,而是‘感情怎么传’。"

家事中心工作其中一项创新,就是改变原来 " 传统 300 字 " 的模式化遗嘱,推行 " 温情遗嘱 ",回归遗嘱本质。丁龙告诉记者,遗嘱,在香港被称作 " 平安纸 ",在西方国家,它代表着给家人美好的愿望与祝福。

同样用遗嘱来 " 传情 " 的还有一位老兵。他坐在遗嘱工作室里,对着摄像头说:" 当年闯关东到哈尔滨,我打拼了很多年。我的孩子们,你们都很优秀,对我也很孝顺,我挺知足。财产我打算都留给你们的小妹,她身体不好,没上成大学,现在的生活条件也没有你们那么好,我心里对她有亏欠,希望你们在我走后也能多帮衬她。我的孩子们都是好孩子,如果你们在我的位置上,也会做出和我一样的选择 …… 我的怀表,留给老三家的孩子,希望其他孩子也能向他学习,做栋梁之才 …… 我在的时候,咱们一家人每年都会聚会一次;我离开以后,你们也要勤走动多来往,只要你们互助互爱,这个家永远都在。"

坐在轮椅上的赵凤英老人,在遗嘱工作室里并没有对着摄像头,而是向解谦和李月讲起了自己的往事。令她们俩完全没想到的是,老人的第一句话竟是" 我对不起孩子 "。她说,她年轻的时候日子过得苦,前夫没给她一分钱,她独自把三个孩子拉扯大。为了让孩子吃饱饭,经常去卖血。大儿子成婚后,她心想着能和儿子一起生活,买了大包小裹的好吃的去儿子家,结果儿子和儿媳就大吵了一架,老人当晚就被撵出来了 …… 可即使这样,她从未埋怨过孩子们。" 她一直觉得是她自己亏待了孩子,孩子们这样对她,是她应得的 ……"解谦回忆,那次遗嘱录到最后,她和李月都跟着崩溃了,两人紧紧抱住赵凤英,三个女人在遗嘱工作室里泣不成声 ……

通过视频的形式固定遗嘱的原因和嘱托,有利于遗嘱顺利执行。当老人去世后,有些儿女马上为遗产争得死去活来。这时,公证员会给他们看老人生前留下的录像。他们对老人的悔意,最终被一段藏在遗嘱工作室里的录像 " 激活 " 了。当他们看到视频中老人的脸," 哇 " 一下就哭了,兄弟姐妹们抱头痛哭。

只是,再多的话,他们再无机会当面和老人去说。

这世上有更多东西

是用金钱衡量不了的

遗嘱年轻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丁龙告诉记者,来家事中心立遗嘱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有二十多岁从事高危行业的;有经常飞来飞去出差的;有马上要结婚,但对未来夫妻感情没有信心的,来立遗嘱要把遗产留给父母;有三四十岁被查出患重病,第二天就要上手术台,不知道能不能活下来的 …… 他们的遗嘱中,也包括了支付宝、淘宝店铺等数字遗产的继承内容。" 年轻人对待死亡的态度越来越坦然。"

家事中心也很年轻。在成立两年间,丁龙最大的感受是,干这一行的公证员虽然辛苦,但每个人都情怀满满,更多是用尊重与体谅帮助更多人做 " 最好的告别 "。这也是 " 温情遗嘱 " 最需要的。

在她经手的遗嘱中,有一份 " 财产 " 最为特别。那是一个男人生前留给前妻和儿子的银行保管箱。当公证人员和遗嘱受益人打开这个小小的保管箱时,所有人都惊呆了。箱子里面,存放着这个男人的监狱经历和释放证明,还有身份证、从小学到大学的毕业证,以及一打 IC 电话卡、邮票、旧版人民币,他过世母亲的遗嘱和存折 …… 还有,他们一家三口的照片、一起出去玩的车票根,还有一盘他们结婚时留下的老式录像带 …… 一旁,他的前妻紧紧搂住儿子,泣不成声 ……

这是解谦第一次见到,有人用银行的保管箱不是为了装钱,而是用来装记忆。" 人们往往习惯用钱量情,但这世上还有更多东西,是用金钱衡量不了的。"

来源:哈尔滨日报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