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怎么着也是进翰林院比较好。

翰林院看似是舞文弄墨的地方,但实际上它是培养储备干部的地方。你想想,只有在科举考试中排名靠前的进士才有机会进入翰林院。进入翰林院以后干啥呢?天天就是读书写字,修身养性吗?当然不是。


俗话说,在北京城里扔块石头都能砸着个红顶子。翰林院地处京师,文星璀璨的地方,平日里有机会接触到王公大臣、达官显贵、有名的老夫子。在翰林院供职,就具备了与他们建立起良好人际关系的可能。而在地方官员和士绅名流看来,京城里一个小小的翰林院官员,其实又是他们与中央朝廷联结的纽带。

对皇帝来说,翰林院就是他的干部储备库。平日里,吟诗作画,吟风弄月,要翰林院的人随侍。处理机务时,依然会从翰林院里抽调一些人过来参与机务,充任秘书,如清朝的南书房行走之类。一来二去,皇帝使顺手了,就成了皇帝的近臣。


到时候,你既是天子红人,又是京城交际小王子,整日与高官显贵交,过几年找机会外放到地方,最起码是布政使以上的高官,积累积累政绩,再回到中央那可就是六部九卿、军机大臣的料子了。

进翰林院由中央转地方再回中央,这基本上就是一个清朝高官的进阶之路。但如果科举考试后直接就被放了外任,那你很有可能就石沉大海了。中国那么大,官员那么多,出人头地的机会基本上不会很大了。


可见,进入翰林院这事儿有多重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