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东皋文艺 | 这个如皋人厉害了!被誉为“中国现代艺术丝毯的开拓者”……

李玉坤

1947年生,江苏如皋人,现为如皋市丝毯博物馆馆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主持研制的现代艺术挂毯在海内外享有盛誉,被誉为“南派丝毯”代表,“中国现代艺术丝毯的开拓者”。第七、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其向全国人大常委会递交的制订国旗升降办法的建议,成为《国旗法》立法缘起,被誉为“国旗法的首倡者”和“国旗法的建议人”。

李玉坤给人的感觉始终亲和而谦恭。

如果在人群中偶遇,你绝对想不到这样一位貌似平凡的老人,让如皋的丝毯艺术作品走进人民大会堂、走进中南海,走向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走向世界。

对李玉坤的艺术贡献,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曾赠一面锦旗,上书七个大字:“艺术壁毯开拓者”。

而李玉坤则说:“轻舟一叶渡艺海:吾为之所生,也将为之所终。”

如皋丝毯走出如皋

“择茧缫丝清水煮,拣丝练线红蓝染。染为红线红于蓝,织作披香殿上毯。披香殿广十丈余,红线织成可殿铺。彩丝茸茸香拂拂,线软花虚不胜物。美人踏上歌舞来,罗袜绣鞋随步没……”

这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诗作《红线毯》中对丝毯工艺所作的精彩逼真描绘。

古时候的人们选用上好的春蚕茧,经过煮沸缫丝、漂练,再染上各种鲜明艳丽的色泽,最后用精巧的手工技法织造出各种美轮美奂的图案供奉到宫廷之中。正如我们现在看到的古装剧里皇帝的大殿或寝室之中各种挂毯,地毯。可见,早在远古时期的手工丝毯之技艺水平就已经发展到了相当的境界。

然而古代上等蚕丝甚为珍贵,且丝毯主要用于铺地,故始终未能跳出宫廷用品的范畴,传承的过程便就此大打折扣。正如其他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的华夏技艺瑰宝一般,至当代,古代丝毯工艺几近失传。

李玉坤从小热爱画画,也喜欢做些泥人、风筝、剪纸之类的手工。10岁生日那天,二舅爹爹送给他《八大山人画册》和《芥子园画谱》两本书,他视若珍宝,经常临摹。13岁那年,他在课余创作的作品《支援农业去》被四川的《新少年》选中刊登在封底上,这对他终身与画结缘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文革”期间,他在如皋造纸厂负责绘制宣传栏,巨大的宣传报头画了一期又一期,也让他的技艺大有长进。此后,李玉坤参加了文化馆举办的美术学习班,并有机会和文化馆美工张宝蔚先生一起创作连环画,后来还跟着他学国画。

1974年初,天天做着美术梦的李玉坤,调到如皋丝毯总厂担任设计工作,真正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方天空。他在工作中逐渐了解到:中国的丝毯工艺历史悠久,始于两千多年前的西汉,盛于唐代。后因战乱和改朝换代,丝毯生产逐渐衰退。清朝灭亡后,丝毯生产渐渐失传。

如皋是在南方最早开拓丝毯生产的地方。李玉坤决心重新探索丝毯工艺,在没有任何丝毯设计图纸可以借鉴的情况下,迈开了开拓的第一步。他博采众长,参考了羊毛地毯图案,吸取我国西藏、新疆地毯和西欧古典地毯图案以及波斯地毯的长处后,又根据丝毯原料的特性和正反光的差异合理运用色彩,创作设计出一批又一批独具民族特色的丝毯图案,很快打入国际市场。

初战告捷,极大地增添了李玉坤的信心,越来越喜欢自己的职业。他充分借鉴国画的条屏形式,大胆创新,设计了仿古花鸟四条屏挂毯,先后接到20批订单达1000多幅,创外汇40多万元。他创作的挂毯《依红理绣》创下了当时全国丝毯单位面积售价的最高纪录。1979年春季广交会期间,正在广州访问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特地指名要参观李玉坤的作品。后来,各大丝毯厂家竞相仿效李玉坤作品风格,一些非丝毯厂家也纷纷转产丝毯,全国丝毯成为了大宗出口产品。

和张仃(左)合影

1981年,李玉坤前往当时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饰艺术系进修。为期两年的刻苦攻读,使他获得了第二次艺术生命,绘画水平和设计能力得到迅速提高。他系统学习了中国传统的艺术方法和西方现代派绘画艺术表现技巧,得到著名画家张仃、袁运甫、吴冠中、范曾等人的亲手指导:有幸跟随张仃院长多次赴承德、怀柔、兴隆等山区写生,学会了用焦墨把中国传统笔墨技法和外国现代派特点结合起来的奇妙表现方法;跟着袁运甫,把握了装饰壁挂设计的无限奥妙;师从范曾、吴冠中,领悟了白描手法的简朴和高深,以及国画、油画结合起来的独特表现力。

在班上,李玉坤是出类拔萃的学生,师生们认为,如果他一直从事国画创作,定会取得了不起的成就。可是,李玉坤却心系丝毯,也许,他冥冥中已感应到中国现代艺术丝毯对他的召唤。

作品:《北京千年风景图》

当他的老师袁运甫先生在看到如皋制作的丝毯以后,立刻对该工艺给予高度评价:“让我们一起把中国现代艺术壁挂打到全世界去!”袁运甫先生提出“在图案方面引进现代设计思想,使丝毯从工艺品升华至艺术品”的设想。在他的倡导下,李玉坤从如皋运去北京一台织机,并组织多名精干的设计人员以及织工, 第一块现代艺术丝毯的织作便悄然在中央工艺美院的校园内开始了。在设计织造过程中,张仃、袁运甫、祝大年、吴冠中、范曾、常沙娜等专家学者都给予了悉心的指导,并不断提出改进意见。一时间小小的丝毯工作室内,大师闪耀。

当第一块手工挂毯《智慧之光》完成时,得到艺术界不同凡响的称誉。“我的老师袁运甫先生亲自背着它去美国展示,引起美国艺术界、收藏界的关注。许多画廊争相购买和订制。”谈到第一幅丝毯作品在当时的影响,李玉坤记忆犹新。

在袁运甫的推荐下,李玉坤任技术厂长的如皋工艺丝毯总厂于1982年开始为著名美籍华裔画家罗斯高专门设计的作品做壁挂。罗斯高的作品是饱含中国民族特色的现代设计,经李玉坤等人精心制作后,在美国大受欢迎,成为中国第一代现代壁挂。

姚庆章是另一位美籍华人画家,他的笔下是具有浓郁都市风格的超写实主义作品,李玉坤大胆运用新的工艺图,将这种风格的挂毯做到极致,在纽约苏荷画廊展示后,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美国著名艺术评论家安东尼·尼可利评价:“用传统的中国工艺美术制作现代都市风格作品,这是世界首创。”

作品:《幸福鸟》

从此,美国著名画家络绎不绝委托如皋丝毯厂为他们制作挂毯,中国现代艺术丝毯的道路至此已完全打开,迄今已有160多位著名艺术家在如皋丝毯厂订制了专属挂毯用于展览和销售,如皋丝毯厂也成为全国唯一批量制作艺术家丝毯的厂家。

在许多重要展览会上,如皋丝毯独领风骚。1984年6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全国艺术壁挂展览》中,如皋丝毯厂制作的挂毯占全部参展丝毯的80%,其中有李玉坤设计的《灯彩》、《永乐宫壁画》等。1986年在香港举办的中国现代艺术壁挂展览会上,如皋的丝毯成为全国独家参展丝毯作品,占全部参展作品的50%以上,其中有李玉坤设计的《鹿》、《十二生肖》等。

对于艺术,他精益求精

如皋真丝挂毯,集东方丝绸之华贵、能工巧匠之技艺、丹青落毫之绚烂于一身的艺术瑰宝,一针一线均浸透着智慧的结晶,这是它能征服世人、扬名四海的不二法宝。

对于如皋丝毯的织造原理,李玉坤说:“有时一幅挂毯就需选用色丝100多种,经过色与色之间的混合、区配后达到400-500种不同的混合丝,最多的达上千种。这些色丝,有两种色的混合,也有两种以上色的混合,并可采用不同比重达到惟妙惟肖的效果。在许多挂毯上,哪怕是0.01平方英尺的毯面中,也几乎找不出完全相同的色彩。因此,毯面或由深到浅、或由冷到暖、或由粗到细、或由强到弱、或由点及线、或由线及面,变化无穷、绚丽多彩。”

了解其过程,与其说如皋丝毯是用丝线织造的,倒不如说每一幅如皋丝毯作品的诞生都是以李玉坤大师为首的如皋丝毯艺人们心血凝练的极致转化,而转化的过程总叫人叹为观止。

作品:《和平的春天》

每当设计制作新作品时,李玉坤总要和其他设计人员一起,根据画稿的特点进行准确分析,并制定出特定的工艺步骤,例如配色线采取分色、韵色、批色、分批结合、批韵结合等等,经过准确的造型定位将其设计在工艺图上,再以特殊的“语言”转达给织作工序的技术工人。织作技工则根据设计图上的这些语言,灵活运用各种配线、栽绒、镶头、剔刺的手段,从而取得多种艺术效果。

李玉坤回忆,如皋丝毯厂曾为美国超写实主义画家姚庆章先生订制“现代都市风光”系列壁挂丝毯,原作中《建筑工人》有着长短粗细不同的线条上千根,色彩更是光怪陆离。李玉坤迎难而上,率领全厂技术精英攻坚克难,并最终凭借精湛的技术和耐力精准复原原作,姚庆章本人看到成品后惊叹:“丝织壁挂具有神经末梢般的细腻感。”

为之所生,为之所终

40多年来,李玉坤和他为之奋斗的如皋艺术丝毯获得了同行业几乎所有最高荣誉,但也并非一帆风顺的,可以说是在坎坎坷坷中不断尝试新的突破,迈向新的高度。2002年在原如皋工艺丝毯总厂破产倒闭,如皋丝毯面临失传之际,李玉坤带领部分技术和管理人员,和下岗织毯工人一起重新创业,并创办了如皋丝毯博物馆。十五年来,艺术丝毯不断取得进展,制作出新的国礼和包括人民大会堂湖北厅《楚韵》在内的诸多重要场所的挂毯。2011年,如皋丝毯织造技艺进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李玉坤担任了《中国工艺美术全集》江苏卷“工艺织毯、工艺印染篇”的执行主编,著书立说,为丝毯总结出理论知识。

在李玉坤领衔下,如皋丝毯工艺近年来不断改进,已在材质美、工艺美、色彩美等方面趋于极致,作品已做到不论从任何角度观看,均能体现艳丽、厚重、凝练、飘逸,违和而又贴合的艺术效果。

姚庆章先生曾在与李玉坤的来信中说:“作品在技术与品质的水平上实让我惊奇,比预想的还好;我特地请画廓经纪人来看,引起他极高的赞赏。我也特地叫几位重要艺术家来鉴赏,都一致给予最高的评价。”在姚庆章先生推崇之下,前后有赵无极、朱德群、夏阳、刘国松、Chuck Close、Larry Rivese、Leroy Neiman等数十位艺届泰斗邀请李玉坤团队为他们订制专属画作丝毯。由于画家订制的挂毯和他们的版画原作一样限量发行,甚至“绝版”销售,故其常常卖出高价。著名画家吴冠中在世时同样无比推崇如皋丝毯,他曾以自己在各个时期的多幅代表画作为蓝本,加之以李玉坤团队的精湛织造技艺,织造数十套“吴冠中艺术丝毯”,作品一经问世便引发收藏界一片轰动。

李玉坤说,如皋丝毯工艺不是简单的原作临摹,更是艺术的再创作,它既能再现佳作的神韵,更是一种与艺术有关的生命延续。它除却自身较高的艺术收藏价值,购买者亦无赝品之忧。有藏家表示,现在收藏的如皋丝毯也许就是未来的稀世珍宝,价值无限。

李玉坤今年已经69周岁,本该安享晚年,但传承如皋丝毯的担子总觉得丢不下,至今还工作在一线。让他放心不下的是:织毯工大多在45周岁以上,由于她们应在50周岁退休,他觉得有责任送她们到退休。另一方面,当下几乎没有年轻人肯学习这门手艺,如皋丝毯还是面临失传的危险,而如皋丝毯一旦失传,中国的丝织挂毯这一宝贵的工艺也就不复存在了,这将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大损失。“目前,上机织毯的技术工人只剩下二十多名,且都是五十多岁的女工,很快将到龄退休, 如皋丝毯面临着后继无人以及传统技艺失传的困境。”

说起艺术,无论东方和西方,无论江南和塞北,正是因为有了人的存在才能让艺术迸发出活力,艺术的激荡同样见证着人的聚散离合。技艺的传承,不仅仅是李玉坤一个人的责任,更是你我他以及每一个社会人的责任。哪怕只是走近丝毯艺术一点点,哪怕不去深究丝毯复杂的织造技法,哪怕只让如皋丝毯柔顺的质感和斑斓的色彩留在记忆中,便也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传承。

如皋的护城河有两道,外者圆而内者方,初夏的清晨,古老的河水静静淌过东皋靖海门,这里是李玉坤与笔者约见畅谈的地方,亦是他幼年成长的地方。曲水环抱的古城对李玉坤来说,不仅仅是一河一城,而是被保存在岁月之长河中的生活和最珍贵记忆。曾有人问及李玉坤如皋丝毯的秘密,李玉坤笑答,无非是人与天地万物之间的和谐关系。是啊,对故乡的热爱,对传统的痴迷,对艺术的追求、对人生的思索早已融进了李玉坤作品的每一缕轻丝中。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执着追逐的梦,如皋工艺丝毯艺术便是李玉坤心中永不熄灭的梦想。为此,他毕生刻苦。正如他所言:如吾为之所生,必将为之所终。

来源|南通发布

文字|季健

编辑|章志辉

校对|周海丽

为大师点赞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