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时代渝水新乡贤】何小勇:发展民宿经济,助力家乡越来越美

“新乡贤”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乡土的守护者,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总要求的践行者和引领者,他们正在积极发挥自己的品德和才干等优势,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正能量。

外出创业,终闯出一番新天地

何小勇,鹄山乡上塘村委湖塘村人。大学毕业后,他外出创业,卖过药、做过房地产中介、搞过钢材生意,倒腾了不少事。在这些创业的过程中,他吃过很多苦,据他自己回忆说:“当初每天起早贪黑往外面跑,去推销东西,吃饭时间总是很不固定,但自己拥有一颗喜欢折腾的心和对创业的热情,使得我毅然坚持自己创业的梦想。”

(上图:何小勇公司在苏州做的项目)

正是由于他自己的不断努力和拥有丰富的创业经历,2008年,他从南京回到上海做改造厂房、酒店、民宿等项目设计,终于获得成功,闯出了一番属于自己的新天地。由何小勇创立的上海菲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在上海、苏州、杭州、济南等多地设计改造了文化旅游产业项目,这些改造后的项目,都非常受到大家欢迎。

(上图:何小勇公司在桂林做的项目)

留住乡愁,为家乡发展民宿经济

党的十九大首次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并且首次写入了《党章》。“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成为了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要求。中国五千年的农耕文化形成了形态各异的传统村落,农村地域和农村人口占了中国的绝大部分,所以要实现“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就必须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步伐。

(上图:上塘村委湖塘村的现状)

在上塘村委湖塘村,随着外出务工人员不断的增多,很多农户都建了新房或搬到市区住,村里很多老的房屋闲置、基本没什么人,慢慢变成了“空心房”。去年,何小勇回到老家,看到家里这么多的“空心房”,他就在想:“如果把这些房子全部拆掉,那下一代就再也见不到我们以前的农村样子了,有什么办法既可以把这些房子保留下来,又能为家乡的群众带来收益?”

(上图:上塘村委湖塘村发展民宿的设计图)

凭借自己在外多年的经历和专业知识,何小勇很快有了一个想法。为留住乡愁,把村里的自然资源和充满儿时记忆的“沉睡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本,转化为产业发展的优势,让“空心房”重新焕发活力,发展民宿经济成为了最佳突破口。

今年,在听说自己的家乡想以“拆三房建三园”为契机建设美丽乡村,他主动找到村委,把自己的发展民宿经济的想法告诉了村委,村委非常认同他的想法,认为这是一件为家乡发展的大好事。于是,他经常往返新余和上海两地,利用自己专长义务设计方案,光效果图就出了厚厚一一摞。

(上图:上塘村设计改造前后对比)

现在,上塘村委将利用湖塘村属于拆“三房”范围的49间土坯房和空心房,重新设计改造为民宿,为在外的游子留住一片看得见的乡愁。同时注重挖掘当地的人文特色,建设一个村史馆,把村里的文化名人、村落的发展历史和先进典型事迹集中展示出来 ,传承和发扬好历史文化。

结合民宿村建设,村委已引进几家企业,将落户于村委建成生态农业产业园,大力培育和开发乡村豆腐、糯米酒、米饼、手工米粉制作,开心农场等体验经济。其中开心农场项目,是由村委流转出一部分土地,规划建成有机蔬菜基地,让城市人认种一块,请当地村民负责管理,利用现代科技,让认种人在视频中,每天都可看到菜的生长过程,周末有时间一起采摘施肥,圈养一批小鸡小鸭等家禽,让小朋友认养,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乡村旅游留得住客,牵得住心。利用水面资源打造成一个垂钓、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农家乐。所有项目的实施,不仅解决贫困户就业,还将促进农民增收,有力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

君从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新乡贤”们的奋斗步伐从未停歇,正如何小勇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家乡建设发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与乡亲们共建共享,一同谱写了乡村振兴的时代华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