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民谣歌手如何不被“首刀”?毛不易和马頔在这一方面还需要加强!

最近播出了很多音乐综艺,比如《歌手2020》和《我是唱作人》第二季,不同的舞台,却有同样的残酷淘汰赛制,而这2个节目有个一致的特点,即被“首刀”的都是民谣歌手。

“首刀”的意思就是第一个被淘汰,在《歌手2020》中,毛不易唱了一首《借》,歌词虽然内涵丰富,但是还是没有幸免黄霄云的“大刀”。一场1对1的PK中,黄霄云笑着奇袭胜利了!

而相似的场景也同样发生在最近正在热播的音乐综艺《我是唱作人》第二季,作为一个幽默的民谣歌手,而且是这个节目里的开心果,但是他却被另一个民谣歌手隔壁老樊挑中了,经过2场1对1对决,隔壁老樊顺利干掉了马頔。

这位80后还永葆青春的大男孩在台上好像满不在乎,但是私底下却非常在乎自己与《我是唱作人》的缘分,比如马頔就在第3期节目播出后发表了一个动态“我不在唱作人的第一期居然吃北京菜???是人么???”

民谣歌手为何成为“首刀”牺牲品?民谣歌手为何又会“自相残杀”?我觉得有如下3个原因:

原因1:音乐门槛低

成为一个民谣歌手,你可能只需要具备2项技能,一个是写得一手好词,一个是一把“烂琴”。唱功基本不会对民谣歌手的发展有所约束,反而最大的门槛是歌词,再配上一段初学者的吉他伴奏,你就可以成为民谣自由音乐人了。

原因2:大众不喜欢

民谣应该是属于小众的音乐文化,跟口水歌比起来,它的句与句之间的关联和造诣更为深厚,不凭借高音出彩,反而以朴实平淡的娓娓道来深入人心,在喧嚣的时代,民谣与大部分人的生活节奏相违背,或许可以说,民谣是快节奏时代里人们向往的象牙塔,而不是贴合实际发生的事情。所以在工作压力和学习压力都这么大的时代,也许大家可能都需要一个高音量和高节奏的歌曲振奋人心,又或是一种可以打足鸡血继续往前冲的音乐吧!所以大众的品味也决定了民谣歌手在音乐综艺里的品味,“首刀”淘汰也在所难免。

原因3:岁数大了

能写出好词的民谣歌手,一般都有些年纪了,喜欢民谣的听众,要么是生理年龄很大,要么是青春的脸庞有一颗老年的心境,又有谁像毛不易这样年少深沉呢?

而用数字媒介播放音乐的人更偏向于年轻一代的小朋友,毕竟数字音乐发展起来才不过短短几年。年纪略长的“老年人”,可能都跟不上时代的变化。

以上说了这么多民谣歌手小众的原因,下面就来分析如何才能在音乐综艺里避免“首刀”!我觉得在不违背做民谣音乐初心的前提下,应该加强一下唱功这一方面,时不时来个高音确实能在比赛中出彩!比如隔壁老樊在《我是唱作人》第2期打败马頔那一场。

民谣老前辈郑钧也在《我是唱作人》里说过,歌手的高嗓门传到听众耳朵里会更容易引起共鸣。

大家觉得民谣歌手是否有必要为了比赛而飙高音呢?欢迎留言。

本文由次音光原创,欢迎关注,一起深度分析《我是唱作人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