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专家建议:30岁以上的人群至少一年做一次血糖检查,而且不仅限于查一次空腹血糖,因为50%左右的糖尿病人空腹血糖不一定升高,但餐后血糖会明显升高。专家建议:这个年龄段的人都或多或少出现骨质疏松,建议每年做一次骨密度检查。

年底,体检提上了日程,该查什么?别人查什么我查什么?

20岁:查传染病

项目:肝功五项、血常规、胸部x光

六成年轻人害怕看体检报告?20岁、30岁、40岁、50岁,体检最该查什么?体检重点来了

专家建议:20多岁的年轻人体检时,要注意传染病的筛查,比如肝功五项和血常规;还要注重胸部X光的检查,因为肺结核在年轻人中也很多见。

30岁查血糖

30岁关注血糖是不是有点早了?

不早!现在人相比从前普遍“吃得多、动得少”,加上忙于事业,应酬多,压力大,糖尿病的发病年龄普遍提前,人在三十几岁发病也不在少数,尤其是糖尿病前期人群检出率很高。

专家建议:30岁以上的人群至少一年做一次血糖检查,而且不仅限于查一次空腹血糖,因为50%左右的糖尿病人空腹血糖不一定升高,但餐后血糖会明显升高。

大部分年轻人体检空腹时测血糖没问题,但餐后血糖却很高。所以应该同时查一次餐后血糖,或做一次糖耐量试验。

有条件的人也可以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更加准确。

40岁查心脏

项目:心电图、血脂、血压、心脏检查、心血管检查以前人们认为到了五六十岁再关注心脏健康也来得及,现在40岁就得开始关注心脏。

心脑血管病年轻化,40来岁的人英年早逝早已不是新闻。如果心脏问题不能早发现早诊治,突然出现急性心梗、冠心病时,其猝死率反而比习惯了防患于未然的老年人更高。

专家建议:人在四五十岁时,心脏和血管都会有一个明显的老化,弹性大不如前,特别是对有心血管病家族史的人来说,定期检查很有必要。

建议该年龄段人群每年定期检查心血管健康,记好血脂、血压等指标。

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电向量图检查、冠脉造影等具体筛查项目要根据不同病情来决定,可咨询专科医生。

50岁查骨和肠

项目:骨密度检查、大便常规、肠镜、胃镜

到了50岁,女性一般刚刚绝经,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钙流失增加,因此患骨质疏松的女性要远远多于男性。50岁的人,如果出现浑身疼痛、易骨折等症状,就该考虑患有骨质疏松症了。

除了骨骼,50岁的人还应关注肠道健康。在做肠道检查时,要更加注意肠息肉、慢性溃疡等病变,防止这些小的病变发展成肿瘤。

专家建议:这个年龄段的人都或多或少出现骨质疏松,建议每年做一次骨密度检查。

普通人应该每年进行一次大便常规检查,每两到三年做一次肠镜和胃镜检查;

而有既往病史等的高风险人群,则应该每年都进行一次胃镜和肠镜检查。

60岁以上全面查

项目:除以上外,查听力、查眼底

60岁是老年生活的开始,这个年龄的老人,应该展开全面体检,而不再是有所侧重的检查。

另外,老人由于血管老化脆弱,出现暴聋、暴盲的情况也很多见,多与耳和眼的血管突然栓塞有关。

专家建议:除了心脑血管、糖尿病、恶性肿瘤、肾损害、甲状腺慢性疾病等大病的检查,老年人还应该注意听力和眼底病变的预防。

查眼底,能及早发现老年性白内障、原发性青光眼。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病人,查眼底,还可以发现脑动脉是否硬化。

版权声明

◆本文综合健康时报,最终版权、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