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基点村系列报道之十三

长汀县四都镇楼子坝村:昔日红土地 如今绿满坡

这里没有三山五岳的雄伟,没有熙来攘往的人群,只有无声无息、缓缓流淌的岁月。青翠欲滴的竹林、清冽跳动的甘泉、轻脆萦绕的鸟语将长汀县四都镇楼子坝村包裹在一片和谐、安宁、淳朴之中。

11月1日,记者为追忆那段隐于静谧里的红色故事,融于这祥和之中。

红军入闽第一村

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从井冈山出发,向赣南、闽西挺进。3月11日,红四军主力抵达楼子坝,因此楼子坝被誉为“红军入闽第一村”。当天,甫一进村,红军宣传队便在村里张贴布告、写标语,开展宣传,动员百姓参加红军。经过短暂的整编休养,并反复商讨攻打计划和出发路线后,红四军连夜从楼子坝出发,先于13日在渔溪村击溃福建省防军第二混成旅一个团,后又于14日发动长岭寨战斗,击毙该旅旅长郭凤鸣,取得了红军首次入闽的重大胜利。

1930年2月23日,楼子坝和周围几个村的农民发动暴动,成立了红楼乡苏维埃政府,建立工农民主政权,并成立党支部,许多优秀青年纷纷投身红军队伍,凡25—40岁的青壮都编入模范营,单楼子坝、姜斜坑、韩屋斜等几个村参加红军的就有500多人。为保证红军武器的供应、物资的供给、伤病员的救治,红军兵工厂、省军区医院、县委、县苏、闽西工农银行等机构先后建立或迁入楼子坝。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长征之际,毛泽覃临危受命,担任中共中央苏区分局委员、红军独立师师长、闽赣军区司令员,留在闽赣边界楼子坝等地开展游击战争,为中央主力红军的战略转移赢取了宝贵时间,作出了重大贡献,期间曾在楼子坝姜畲坑自然村刘氏茂元公祠居住。1935年4月26日,毛泽覃奉命率部从长汀转移到江西瑞金时被国民党军包围,为掩护部队和战友脱险而不幸牺牲,时年30岁。

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毛泽覃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2015年12月8日,毛泽覃同志旧居揭牌仪式在楼子坝村姜畲坑自然村举行。

据记载,在漫长的革命斗争中,楼子坝村参加红军及游击队后牺牲的在册烈士有43人,五老人员4人。

“作为‘红军入闽第一村’及毛泽覃旧居所在地,我们村一直都很重视红色遗址的保护工作,近年来,先后修缮了毛泽潭同志旧居、红军入闽第一村旧址等,村民们不断发扬革命先辈敢于拼搏、热血奋斗的精神,不断发展产业,让先烈们的精神在楼子坝不断延续。”村支书陈先发如是说。

据记者了解,毛泽覃同志旧居于2015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同年,长汀县以毛泽覃同志旧居揭牌仪式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对毛泽覃同志生平史迹的研究、宣传,将其作为长汀革命斗争的重要历史见证和影响力,并打造成重要党史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今的楼子坝,除了有极具代表性的毛泽覃同志旧居,还保留有毛泽东、朱德当年住宿过的陈氏祠堂、红军入闽时走过的石阶路及红军后勤部的造币厂、兵工厂、后方医院等革命旧址。

荒山复垦发展竹业

“我们村除了楼子坝国有林场的10余万亩山林外,还种植了6500多亩毛竹林,这是全村人民开发荒山,辛苦劳作的成果。但是,过去由于山高路远,交通不便,采运毛竹成本高,大量毛竹运不出去,无法变现,用老百姓的话说是‘捧着金碗讨饭吃’。”陈先发回忆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该村将通村公路硬化和开辟竹山便道作为发展毛竹产业的基础工作。在上级各有关部门的扶持下,筹措资金300多万元,于2006年将楼子坝通往县道公路的17公里村道改造成水泥路。出山公路改善后,村里又组织竹农建设竹山便道,两年间完成路面宽3.5米的竹山便道43公里。

竹山便道建好后,车辆可以直接开到山里运载毛竹,不但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大幅提高了毛竹的经济效益,据介绍,楼子坝的毛竹从几年前每根5—6元提高到现在的15—16元。竹农初尝甜头,开辟竹山便道和竹山垦覆的积极性再度高涨。村民刘声来种有400多亩竹山,为开辟竹山便道、垦覆竹山已投入18万元。村民刘学林不仅在村里承包了600亩竹山,还在外村承包了2000亩,投入人力物力对竹山精耕细作。与此同时,该村组织竹农到永安等地培训,提高现代竹业经营技能。如今,经过改造的竹山发笋率提高了50%以上,立竹量达到每亩180根的丰产水平。每亩竹山原竹出产加上冬春笋利用,合计年产值可达800元,是以往的数倍。楼子坝的竹业产值从15年前不到百万,发展到现在的超500万元规模。

在不断的摸索和实践中,村民们认识到不仅要科学种竹,更要改变发展方式。于是,村民刘学天、刘学森等人不再单纯售卖原竹,开始在加工上做文章,他们在长汀县城、瑞金等地办了4家竹制品加工厂,生产竹凉席、香芯等竹制品,吸纳了上百个本村劳动力,产品销往江西、上海等地,进一步壮大楼子坝毛竹产业。

楼子坝村山林、竹业的发展和林场、竹山基础设施的完善,得益于政府的政策引导,激活了许多大户经营和竹山流转的积极性,楼子坝竹业的快速发展,成为四都竹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楼子坝在经济建设上取得的重要成果,发展林业、竹业和竹产品加工业成为楼子坝的一大特色产业。

美丽乡村整装出发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环境卫生,提高村民生活水平,楼子坝村两委从实际情况出发,投入大量资金,逐渐完善村中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维修、电网改造、路灯新建、村民饮水工程、村中环境卫生整治等。2010年1月,该村加大资金投入,用于省级生态村创建工作,对全村河道全面进行疏通、加固;在沿村公路种植树木,建总长5公里的绿化带;硬化、维修村道3公里,建水渠、硬化水泥路3公里。2010年2月,又投入资金新建4个垃圾池,同时成立保洁队,配备垃圾清运车一辆,设立垃圾箱30个,常年清运;拆除搬迁生猪养殖点30家,改厕建沼气池、化粪池100个。截至目前,该村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大部分得到建设整改,安全饮水普及率100%,农村电网全部改造,环村公路全部硬化。2012年,该村被省环保厅命名为“福建省生态村”。

近年来,村支书陈先发围绕经济抓党建,按照“生态美、百姓富”理念,在政府政策支持引导下,带头成立长汀县楼子坝村先发种养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主要发展台湾大肉黄姜、槟榔芋的种植,还开展杂交水稻育种和淫羊藿种植项目,目前合作社吸收贫困户5户15人,困难党员8人,吸收本地的贫困户家庭劳动力、困难党员及其他劳动力在合作社务工,为村民增加了近40万元的工资收入。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楼子坝村正朝下一个目标出发,一幅美丽乡村的画卷正徐徐铺开。(新周刊记者 高秀珍)

(摘自《红色文化周刊》)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