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军舰艇中,航母无疑是火力输出最强大的存在。但若说航母威胁程度最大,核潜艇才是各个大国严防死守的对象。想要在茫茫大海中发现一艘排水量10万吨的超级核航母,难度不是一般的大;而想要在水底发现一艘排水量上万吨的核潜艇,更是难上加难。

美军核潜艇

由于核潜艇具有近乎无限的巡航能力,一旦“龙入大海”,就会成为幽灵般的存在,在必要的时候,对敌人的舰艇、陆上战略目标发起致命打击,可谓防不胜防。

理论上,核潜艇最长可以在水下蛰伏2到3个月。因此,出于备战考虑,在和平时期能够掌握到对手核潜艇的踪迹,就显得很有必要。

美军核潜艇

冷战时期美俄核竞赛期间,为了实时掌握苏联海军核潜艇的动态,美军采用了最直接的盯梢战术,在苏联潜艇基地周围固定的部署一艘核潜艇,一旦对手有所动作,便一路尾随。但这样的对峙也随着双方的近距离摩擦越来越多而结束了。

如今,为了避免冲突,类似的盯梢战术已经不再适用。为此,美军发明了一种水下监视系统,该系统只需要在固定地点布撒上水声监听器,一次就能覆盖很大的范围,既避免了正面冲突,也将侦察范围扩大了数十上百倍之多。

水声监听设备

当然,任何新兴技术的应用也不能让美国专美于前。最近几年,中国的水下监听系统也有了很多成果,已经大范围布撒在沿海地区,极大的降低了对手潜艇的骚扰频率。不仅如此,中国的水下监听工作已经开展到了对手家门口。

据报道,在今年早些时候,中科院与加拿大进行合作,在距离美国西雅图以西300公里的胡安·德·富卡海岭安装了4个水声监听器,虽然终端接收器在加拿大,但接收到的水底信息也会被共享到中国海南。该海域紧邻美国最重要的航道,附近就是美军航母的维修基地和核潜艇造船厂。

水声监听设备

对此美国方面愤怒表示,中国此举,无疑是掐死了美国的咽喉要地,美军一系列战略部署都可能面临泄密。

而中国方面也淡定表示,这些监听设备只作科考之用,旨在监测海底洋流和绘制地形,并无军事用途,邻近国家“大可放心”。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