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颜真卿回答:“趯笔则点画皆有筋骨,字体自然雄媚。张旭和颜真卿都说了些啥。

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人或问笔法者,张公皆大笑,而对之便草书,或三纸,或五纸,皆承兴而散,竟不复有得其言者。

据颜真卿描述,要想让张旭教你书法,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人去向他请教,他往往都是笑笑不说话,然后呢,提笔就写,自己写高兴了,大家也都看的很高兴。事后大家才反应过来:不对啊,他啥也没说啊,白高兴一场。


颜真卿几次登门请教之后,张旭才坦言:“笔法玄微,难妄传授。非志士高人,拒可言其要妙?书之求能,且攻真草,今以授子,可须思妙。”

张旭的意思就是说啊,所谓的笔法,并不是那么容易就理解了的,你这小子还不错,我今天好好跟你谈谈。


张旭和颜真卿都说了些啥?到底怎么样才能学好书法呢?颜真卿问的时候,张旭一口气说了12个关键,也就是下面这12个问题。

1、夫平谓横,子知之乎?

横画怎么写才好?颜真卿回答:“皆须纵横有象。”

横画是直线吗?当然。可在书法中,你还要做到曲中有直,如千里阵云,不平而平。颜真卿总结的“屋漏痕”,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2、夫直谓纵,子知之乎?

竖笔怎么写才好?颜真卿回答:“直者必纵之,不令邪曲之谓乎?”

什么是“纵”?其实就是要求我们在书写的时候自然放松,不能一味的紧收小心。这个度把握好了,写出来的点画自然有力生动。


3、均谓间,子知之乎?

点画布置,你怎么看?颜真卿回答:“间不容光。”

点画位置安排,如果完全均布,整齐划一,就不妙了。咱们常说的“状如算子”,说的就是这种情况。怎么安排才好呢?颜真卿说的非常好:中间的空隙,要连光都透不过。密不透风,疏可走马。

4、密谓际,子知之乎?

点画连接处,怎么写好?颜真卿回答:“筑锋下笔,皆令完成,不令其疏。”

点画相接,首先要做到紧密,写出力量,同时呢,也要似连实断,笔笔交代清楚。


5、锋谓末,子知之乎?

关于笔锋,你是怎么理解的?颜真卿回答:“末以成画,使其锋健。”

提笔写字,关键在于用锋。特别是在收笔处,你一定要能感觉到最后一根锋毫的存在,并且要注入力量。多说一句:顿笔,是用笔锋完成的。

6、力谓骨体,子知之乎?

怎么写出骨力?颜真卿回答:“趯笔则点画皆有筋骨,字体自然雄媚。”

什么是“趯笔”?什么是“骨力”?咱们别想的那么复杂,其实,这些力量,都是笔锋给予的。所谓的“骨”,也就是笔锋刻画出来的痕迹。


7、轻谓曲折,子知之乎?

笔画转折处,你是怎么处理的?颜真卿回答:“钩笔转角,折锋轻过。”

这里说的“轻”,并不是说力量小,而是要求我们把节点隐藏在笔画之中,不能过于暴露突兀。怎么才能写好转折?记住四个字就行:“左右回顾”。

8、决谓牵掣,子知之乎?

怎么写出简明且险绝的线条?颜真卿回答:“牵掣为撇,使不能怯滞,令险峻而成。”

书法用笔,不能仓促,也不能犹豫。下笔之后,要笔笔有目的,笔笔轻而快,万不可“怯”且“滞”。


9、补谓不足,子知之乎?

一个笔画写的不好,怎么办?颜真卿回答:“点画或有失趣者,则以别的点画旁救。”

一笔写不好,要用别的点画补救,怎么才能做到?说实话,就咱们这个水平,这个问题暂时不用考虑,还是老老实实地写好每一个笔画再说吧。

10、损谓有馀,子知之乎?

点画形态和笔意的关系,你怎么看?颜真卿回答:“趣长笔短,意气有馀。”

咱们经常说“笔断意连”,怎么个连接法呢?其实,笔画的断与连,只是体现在纸面上的外在,笔意或行或驻,从来都没断开过。


11、巧谓布置,子知之乎?

什么是“巧”?颜真卿回答:“欲书,先预想字形布置,令其平稳,或意外生体,令有异势,是之谓巧。”

对于咱们来说,要想做到“巧”,最关键的是下笔之前多想多构思。

12、称谓大小,子知之乎?

字形大小,你怎么安排的?颜真卿回答:“大字促令小,小字展之使大。”

大字不大,小字不小,大小相间,和谐统一。要做到这些,难啊。


最后一句话:书法啊,越学越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