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无痕,沧桑有迹。鄂尔多斯一向以神秘奔放的草原豪情著称,殊不知在市区还有鄂尔多斯博物馆这样一处文化圣地,堪称草原大漠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鄂尔多斯博物馆坐落于市区康巴什新区文化西路南5号,极目远眺,好似一块久经风雨的光滑磐石屹立于鄂尔多斯大地。博物馆入口前方是一处空旷的大广场,因为前方空地种植了大片花卉绿植,所以夏日来这里乘凉的市民也有不少。

  这座被外国人称为最美的中国建筑之一的博物馆,集文物展陈、收藏及博物馆文物局办公室与一体,共有地下一层,地上四层,局部八层。整个博物馆配套有7个专业展厅、大型学术报告厅、办公室、会议室、贵宾接待室、餐厅、地下停车场等,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鄂尔多斯的草原文明史。

  博物馆的展览以成吉思汗和鄂尔多斯蒙古族文化为主线,按古代蒙古族时代发展的脉络,分序厅、“成吉思汗看中的故土”、“清朝时期的鄂尔多斯”、“鄂尔多斯人民的觉醒”、“绚丽多彩的民风民俗”四个单元。

  在“成吉思汗看中的故土”单元中,主要向世人展示了十五世纪中叶成吉思汗四大鄂尔多进驻黄河宝日陶亥地区并建立万户后,在这片辽阔的草原大地发生的社会巨变。

  展厅中的文物则生动地再现了成吉思汗的征服路途,泛旧的铁片表面分明还能感受到战火纷飞的紧促感。

  作为拥有厚重历史文化的鄂尔多斯怎能少得了陶俑呢,这些古代蒙古骑士陶俑小而精致,从着装与神态依稀能辨别出人物的社会地位。

  馆内展出的瓷器具有浓郁的时代特色,流畅的线形走势与看似沉闷的米色表面相映成趣,活泼又不失稳重。

  在“清朝时期的鄂尔多斯”这一单元,我们能够从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四方面领略鄂尔多斯的风土人情,这尊出土于清朝时期的佛像正是宗教文化的典型代表。

  “绚丽多彩的民风民俗”单元则以成吉思汗对鄂尔多斯的文化影响为背景,向人们展示了成吉思汗祭祀为核心的鄂尔多斯祭祀文化、民俗文化等,并分为成吉思汗四季大典、鄂尔多斯民间祭祀、鄂尔多斯苏勒德祭祀、鄂尔多斯婚礼、鄂尔多斯蒙古族一日五个部分。

  黑幕热,即禄马风旗,这里鄂尔多斯蒙古人的标志,三叉铁矛象征了成吉思汗的苏勒德,印有腾飞骏马图案的五色小旗,蓝色象征着苍天,红色象征太阳和圣火,黄色象征大地,白色象征着乳汁。这五种颜色涵盖了蒙古人对大自然的崇拜之情和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感情。

  成吉思汗祭祀文化和鄂尔多斯婚礼是我国蒙古族保留较为完整的民俗礼仪,博物馆用情景再现的方式给大家提供了了解此项民俗文化的窗口。2006年,这两项民俗礼仪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号展厅也就是“鄂尔多斯古生物展”在青少年中人气颇高。由于鄂尔多斯独特的地理地貌,所以其拥有悠久的地质历史,加之矿产资源丰富,所以古生物化石种类繁多,这一展厅向大家展示了中生代及新生代期间的古生物化石。

  每到暑期便会有大量的学生群体来这里汲取知识的养分,看过侏罗纪公园的人们一直向往着能亲眼见到恐龙真身,这个愿望看似遥遥无期,恐龙化石则证明这种生物曾经的存在。

  历史是一面明镜,文物是一扇窗口,除了文字叙述的书籍,我们了解曾经存在的历史事件唯一的窗口就是珍贵的沧海遗珠般的文物。

  鄂尔多斯全面继承了中国北方传统的游牧文化,蒙古族自十三世纪处入驻这里后对这里的社会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在多种文化的综合作用下,这里的文化呈现出多彩性、独特性。

  鄂尔多斯博物馆由MAD建筑事务所完成建筑设计,看起来密不透风的外表,其实藏有许多玄关。设计师让游客从逐渐收缩的喇叭口进入建筑,顶部取用了采光顶,入口两侧的铠甲状不锈钢板给人以穿越时空之感。

  夜色下的鄂尔多斯博物馆从远处看去既像一个蒙古包,也像鸟巢的样子,它外观不停变换的图案,也让人对鄂尔多斯这座城市平添了无尽的情韵。(图/文 落榜进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