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老了只能记住一件事

你会记住什么?

相信很多人都难以取舍

但是

对于有些老人来说

不可控制地会出现

忘事、记性差、情绪大变等症状……

当老人出现这些症状时

别以为偷走他们记忆的是岁月

其实

真正的罪魁祸首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

靖江女子回乡扫墓不慎走失

靖江女子陈某远嫁浙江近50年。今年清明节期间第一次回老家祭奠父母,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她在集市上不慎走丢,一个人步行几十公里来到了泰兴虹桥镇的江边。被当地村民发现后报警。民警到场后将老人带回派出所,但老人却什么都不记得。

走失老人记忆力衰退,案情一波三折

4月7日晚上7点40分,虹桥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称,一名60多岁老人一直在江边码头徘徊,疑似走失。接警后,民警迅速赶到现场,与老人进行交流。交流中,民警发现老人操一口浓重的外地口音,能说出自己、老伴和儿子的姓名,但无法说清住址和家人联系方式。天色已晚,民警将老人扶上警车,接到派出所安置。

在派出所里,民警为老人端来了热腾腾的饭菜,和老人边吃边聊。 老人说自己的老家在江阴,远嫁到浙江嘉兴后已经快50年没有回过老家了。根据老人提供的线索,民警立即查询了江阴和浙江嘉兴的人口信息,并联系了当地派出所,询问有无人员走失的报警。

考虑到老人是在泰兴被发现的,民警又查询了近两天来泰兴本地人员走失报警情况。但查询结果让民警一头雾水——人口信息系统显示,江阴、嘉兴和老人同名同姓的有十多人,但是没有一条与老人提供线索相符,三地也没有相关人员走失的报警。

无意中一个名字,老人家人终相聚

进一步交流中,老人无意中提到了一个名字:陈某某。民警立即上网查询,信息显示,陈某某是靖江人,70多岁。让民警意外的是,老人此时指着电脑上的照片说:“这是我大哥!”

根据系统登记的信息,民警电话联系了陈某某,核实相关信息后,确认老人就是陈某某的妹妹。

4月7日晚9时许,老人的老伴、儿子匆匆来到派出所,在值班室里抱着老人痛哭不已。“是我母亲,总算是找到她了,多谢你们。”在泰州泰兴市公安局虹桥派出所,从靖江匆匆赶来的张先生和走失的老母亲相拥而泣,不断地向民警致谢。

经了解,老人是靖江新桥人,远嫁浙江嘉兴快50年了,今年是第一次回家祭奠父母。4月6日中午与家人逛集市时不慎走失,老人患有阿尔茨海默症,记忆力衰败,与家人走失后迷路,一个人从新桥步行了几十公里来到了泰兴虹桥镇的长江边,从走失到群众报警差不多有32个小时。

“家里人都急坏了,一天多了,没想到是派出所的民警找到了,谢谢你们。”临走前,老人全家再三跟民警致谢。

随着年纪越来越大

老人迷路、走失的情况可能会增多

关爱老人,是子女的责任

那么如何防范老人走失

避免危险的发生呢?

小微给大家梳理了一些知识

01.利用通讯设备、GPS定位器绑定老人

最好给老人配备通讯设备,这样即使老人走丢也可立即用电话联系。若是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人,则最好在其衣服内里别上一个GPS定位器。

02.在老人衣服里放置一张联系卡片

给老人做一张联系卡,写上家人联系电话、联系地址等,让老人随身携带是必须的。这样一来,如果有好心人看到了,就可以与家人联系了。

03.最好请专人看护

不论是出于怕老人走丢的担心还是处于照顾好老人的目的,家中有老人的都最好还是请专人看护,或者是可以求助于社区老人中心,现在一般社区除了有看管幼儿的服务,也会有建立老人中心、帮助照顾老人的服务。

04.如果不慎走失,第一时间报警

要记得一点:老人走失,并不局限于“失踪24小时以上才能报警”的规定。所以一旦家里有老人走失,就应立即报警,求助于警方、官方。

05.登记并佩戴助老卡

某些地区有开通一些助老机构,只要老人已在机构登记,并佩戴有绿色助老卡,不论他走到哪,只要有人发现他,拨打助老机构的电话,就可以轻易查询到老人的家人联系电话与住址。

来源:现代快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