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14 14:27 |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胡颖

历经40周年风雨磨砺,我国经济社会驶入新时代的“快车道”。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东城街道开启了改革发展的“黄金时代”。

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建工作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保障。回首近20年,一面面鲜红的党旗在东城大地迎风招展,为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一枚枚闪亮的党徽熠熠生辉,引领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进、后发赶超;一项项创新举措扎实有力,让基层战斗堡垒更加坚固……

扬旗帜,明思想

抓好接力棒跑出新速度

“新官”上任是在前任工作的基础上“再添一把火”,还是另起炉灶?东城街道党工委书记徐明岳说:“不换跑道,接好接力赛,按照既定的战略目标抓好落实,在原先的基础上,努力跑出新速度。”一句朴实的告白,一个形象的比喻,说出了道理,道出了实情。

众所周知,一个地方的面貌改变,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如果把东城的发展比作“接力赛”的话,那么每一任领导干部就像是其中的“一棒”,跑的是其中的“一段”。只有不换跑道,认定方向,“一棒”接“一棒”地跑下去,才能到达胜利的终点。

“一直以来,东城街道始终结合政府导向开展工作,党建工作始终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但同时,党建工作要有所创新,跟上新时代、新思路。”徐明岳如是说。

确实如此,近二十年来,东城街道不断创新党建载体,紧紧围绕“抢抓机遇、快速发展、全面提升”的主题,团结带领全街道干部群众扎实工作。今年,东城街道为发挥党员红色力量助推城中村改造,以村社党支部为支点,创新“135”的工作机制,推行“红色杠杆”工程,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

用好“一张网”。列入城中村改造的村社成立网格党建攻坚组,党支部书记任组长,老干部、党员、经商能人等任组员,下设政策宣传组、测量评估组、安全维稳组等,通过构建“网格长(党支部书记)—网格员(党员、社员代表)—群众”的党建网格,实现城中村改造工作零距离。通过整合资源,延伸触角,城中村改造中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时间发生的每一件事都有人知道,每项工作有人负责,每项工作落实到每名党员(社员代表),构建了“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无缝隙”的网格制度。

当好“三大员”。严格落实党员干部带头学习政策、带头配合城中村改造、带头做联系户思想工作。党员拆迁户带头签约、提前腾空;党员发挥自身“红色细胞”的积极作用,领办联系户拆迁,共同做好动迁工作。党员干部当好冲锋员、宣传员和协调员,战斗在拆迁工作的第一线,哪里有困难就往哪里去,以身作则,带头同意拆迁安置,以实际行动给亲属朋友和其他村民作表率。

助好“五大力”。党员干部积极发挥自身作用,做到助力政策宣传、规划设计、氛围营造、阳光拆迁、难题化解。塔海经济合作社自2013年开始城中村改造前期工作,先后组织村民赴义乌等城中村改造先进村参观取经,并采取文艺晚会、进村入户等形式进行政策宣传。采取先拆集体再拆违章,先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后普通百姓的拆迁模式,赢得百姓认可营造了良好氛围。在规划设计中坚持以改善居民居住环境,提升百姓获得感和幸福感,壮大集体经济为准则,高标准设计,融入现代元素,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升值,形成宜居易商的城市组团。设立城中村改造公开栏,将确权、评估、补偿等工作进度和结果上墙公示,真正做到透明公开,始终保持政策的连贯性、有效性、权威性。党员干部坚持清风正气,严格依法依规办事。

去年5月正式拆迁以来,以年租金收入220万元的塔海菜市场拆除为第一突破口,车头、塔海自然村已经完成了98%的房屋拆除工作,力争在今年5月底前全面完成拆除,6月份正式动工兴建。东库经济合作社吸取塔海经验,现已拆除集体房屋后迅速进入全面拆除房屋阶段,田宅村同样用壮士断腕的魄力拆除了35221平方米的中田物流。

这些村社始终推行“135”红色杠杆的工作机制,坚持一个政策做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认真做好拆迁户调研和意见汇总,让百姓自己说,自己提,带出去看,说好处,讲政策,摆道理。目前黄棠村牛栏头自然村也启动城中村改造旧房拆除。塔海经济合作社探索连片改造模式,启动应家、桥塘头自然村的改造工作,力争在本年度制定改造实施细则并开始签约拆除。

转观念,强基层

引领干部群众同心同力

8日一早,记者来到徐明岳的办公室,虽未到上班时间,徐明岳就已经投入到工作中了,不难看出,身为一方书记的他,有着更重的担子,也有着更大的责任。

“你放心,我们答应的事情一定会做到的,但拆违工作不仅仅是拆掉房子,更重要的是保障安全,留住人情味。”“你就照我说的去做,办事情不能本末倒置。”性格直爽、办事干脆的徐明岳早就喊哑了嗓子,但在快刀斩乱麻的气势之下,他总会不厌其烦地把办事流程、要领再嘱咐一遍,好让前来办事的百姓听明白记清楚,省得再跑一趟。

工作间隙,徐明岳一边打理着手头的工作,一边和记者交谈起党建工作。“党建工作,说起来可能只是几句口号、几项规定,但真正做起来并非是三两天能完成的,甚至是一项没有完成时的工作,需要不间断地引导、宣传,才能深入人心。”徐明岳坦言,目前就建设东城而言,最大的难处就在于干部的观念问题。

“现在很多村里的干部,他们都有着干部、商人、老板这三重身份,通过平时的工作我发现,这三重身份在他们心中的排序是先老板、商人,最后才是干部。”徐明岳说,只有扭转这种“约定俗成”的观念,才能将历史遗留问题解决好,把新的工程引进村庄,推动村庄又好又快地发展。

老板指个人、职业经营人、企业法人代表、个体户;商人指有经济头脑的人或有经营头脑的人;村干部指讲政治、讲大局、讲服务、讲奉献的人,徐明岳解释,“村干部是一个村把握大局、把握发展方向的人,既然身为村干部,就应该有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廉洁奉公、讲团结、能干事、干成事,就应该做好自我牺牲、肯吃亏的准备,这样才会取得村民的信任。”徐明岳说,打好群众基础,再把自己的商业头脑用于如何带领村民发家致富,壮大集体经济,哪还有人心不齐、工作难做的道理。

当前,“弱冠之年”的东城街道已经站上了新的历史起点,改革必定是艰辛的,但东城街道5个经济合作社、28个行政村的干部们正以“万折必东不回头”的精神、“赴百刃之谷而不惧”的勇气、“滴水石穿而不悔”的韧劲踏上了“全面奔小康,永康新腾飞”的征程。

编辑 胡颖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