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2019年结束只剩下32天了

距离数九只剩下24天了

今天的最低温度已经-10°c了

这些数字是在告诉我们

天儿啊,真是越来越冷了

好在

我们生活在北方

俗话说的好

北方人过冬靠暖气

南方人过冬靠勇气

那么今冬

山海关老百姓的暖气

到底能不能给我们底气呐?

区委书记赵炳强牵挂百姓们的供暖供热问题,特地对全区清洁取暖工作进行检查调研。区委常委、区委办公室主任陈永祥,副区长曹伟民、朱厚木协同调研。

俯下身、走出去,是工作开展的第一步,赵炳强一行来到南海花园和南园西楼换热站,实地查看改造后的供暖情况,还特地来到居民家中,询问供热温度,并向大家征询意见建议。

说到供暖

还真是人类的一个伟大发明

从各家各户自己烧煤取暖

到家家户户有了暖气片

再到现在

占地方的暖气片被“挪”到了地板下面

不得不说科技和社会的进步

给了我们越来越优越的生活条件

小贴士:集体供暖的起源

集中供热方式开始于1877年,在美国纽约,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区域锅炉房向附近的14家用户供热。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进入80年代后,我国供热事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据统计资料表明1980年全国单机容量是6000kw及以上的供热机组容量为443.1万kw,到2001年已发展到3224万kw。全国有300多城市建设了集中供热设施,大中型热力公司500多家。

现在的我们

不仅追求房间里的温度

还要追求科技的高度

不单纯只追求取暖

还要保障清洁取暖

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针对古城的“煤改电”工作,赵炳强展开现场办公,实地走访“煤改电”住户,询问供热效果。一方面改善居民居住条件,一方面要杜绝煤烟排放,这是赵炳强对推进古城煤改电工作的要求。同时,赵炳强还要求各相关部门做好宣传工作,及时收集反馈民意,指导居民正确使用电暖器,让古城居民温暖过冬。

小贴士:清洁取暖的必要性

清洁取暖是为了改善空气质量,也是为人类可持续发展作出的必要抉择,事实上,我国的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开展已久,早在上世纪90年代便开始了酸雨治理、二氧化碳质量控制等工作。而近几年更是政策频出:2013年,国务院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7年,十部委联合制定《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年)》;2018年,国务院又发布《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2017年开始,多部门共同推动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工作,中央财政累计投入200多亿,完成散煤治理任务1000多万户,新增清洁取暖面积15.5亿平方米。从长远看,清洁取暖是我国能源结构调整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