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生活中,入手一套高科技产品动辄一两万,如果只有5毛钱能买到什么高科技产品?

最近,央行推出新版5角硬币,材质由钢芯镀铜合金改为钢芯镀镍,经典的黄色小钢镚变成了镍白色。

其实5毛钱本身就是高科技的产品。

新版5角硬币的色泽由金黄色改为镍白色

在我国硬币发展史上,曾多次改变硬币的材质,材质的不断改变是为了让硬币寿命更长,“颜值”更高。硬币在漫长的货币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且与其它形式的货币相伴流通、发展,至今没有终点。

硬币材料的选择、制造工艺与流通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材料及材料科学的发展历史与人类文化进步的标记。硬币的材质也从最初的铝、铜演变为现在的铜锌合金和钢芯镀镍。

5毛钱代表的是什么样的高科技呢?

一是政府在发行硬币时,考虑采用的材料和设备。

美国曾经用同等价值的银铸造10美分到1美分硬币,但很快就被人们收藏或回炉铸成银锭。银行只好想办法将银币回笼并停止流通,改用中部纯铜、外层为铜镍复合材料造币。后来又考虑到镍比铜贵而改用铜锌合金造币。

山东临沂三名男子合伙试图制造假币,为了谨防被识破,他们买了设备,学了技术,不假造百元大钞,而是假造1元硬币。三人将机器和原料买到手后,就开始大量生产1元假硬币,原本计划大赚一笔,可假币造出来三人傻眼了。投入18万元成本,只造出了16万多枚硬币。

中国的硬币材料开始采用的是铝镁合金,这种材料适合制造低面值硬币。1980年改用铜镍合金(即白铜)。但因铜镍资源不多,于1992年的1元硬币改用钢芯镀镍,因大量采用低碳钢而降低成本。

二是造币材料特有的物理化学性质。

90年代使用最多的一角面值的硬币,上面印有菊花的图案,这一套硬币陪伴了人们十多年,1999年后菊花图案的一角硬币由最初的铝锌材质,更换成了不锈钢材质,为什么铝锌材质的硬币被淘汰了呢?

首先,铝锌材质一角硬币的大小不符合货币面值增大而大小递增的规律,无论是纸币还是硬币都应该依照这样的规律来制造发行。其次,一角硬币由于是铝锌材质制造而成,质地柔软,在制造过程中残次品较多,有些残次品依旧发行,而有些图案模糊、浮雕歪斜的次品只能作废,造成了制造成本损失过大。也由于其耐磨性不佳,流通市场的周期较短,大约三四年就已经老旧、磨损。再者,由于材料原因,浮雕、边缘的处理不够完善,接缝处经常都沾满污渍,严重影响了人民币的形象,并且铝锌材质制作的硬币光泽度不够。

一角硬币更换成不锈钢材质后,修改了硬币的大小,符合货币面值和面积大小的规律。不锈钢材质的硬币无论在制作中还是使用中耐磨损性更强,流通周期变长,只要不是人为损坏,可以流通二十年而不破损。不锈钢材质的硬币光泽度极佳,提升了人民币的形象。

将5角硬币的钢芯镀铜合金改为钢芯镀镍材质,从金属活性顺序来看,镍比铜活泼,镍应该更容易被氧化,但为什么用镍包覆呢?

铜在干燥的空气里很稳定。但在潮湿的空气里在其表面可以生成一层绿色的碱式碳酸铜(Cu2(OH)2CO3)且容易被碱侵蚀。镍虽然容易氧化,但其氧化物很稳定,正是因为这一点,一旦形成氧化膜就不会继续氧化,所以用镍包覆其他金属防止不断氧化。镍具有高度的磨光和抗腐蚀性。在实际生活中的环境是变化的,所以不能用铜。

三是高端的制造工艺。

硬币制造工艺是与冶金学及材料成型加工技术紧密相连的。从古至今,硬币的制造工艺经历了从手工到机器、从铸造到锻造的发展阶段。

现代的硬币依托先进的加工技术与设备,大规模工业生产。钢芯镀镍硬币是将低碳钢板冲成币坯,镀镍后高温烧结,使铁、镍相互扩散,形成铁基合金固溶体,使镀镍牢固,具有耐磨和抗变色能力,并提高其防伪性能。钢比较便宜,做芯比较好,外面镀上镍不会生锈。

硬币的材质变化,是新技术的不断尝试和探讨,如此看来,5毛钱本身就是真正的高科技。

随着高科技的不断发展,硬币材料在物理、化学性能方面应具有:高强、耐久、抗腐蚀、美观、廉价等一系列特点。

当下,我国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未来的硬币材料可能会出现新型复合材料、无机硅酸盐材料和有机高分子材料复合型的多功能材料。不断研究开发新的高科技产品应用于硬币材料,将是一项重要而有意义的任务。

Tips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致力于打造专属材料人士的平台,分享材料资讯,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学习,所有转载内容,均不代表【材料+】赞同其观点,不能完全保证其真实性。如若本公众号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联系【材料+】小助手:13521056123,我们将立即予以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