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博物馆创办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初,位于长沙市开福区,与风景秀丽的烈士公园毗邻。占地面积4.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9.1万平方米,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该馆馆藏文物丰富,尤以马王堆汉墓文物、商周青铜器、楚文物、历代陶瓷、书画和近现代文物等最具特色。是湖南省最大的综合性历史艺术博物馆,也是全国优秀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湖南省4A级旅游景点之一。

湖南省博物馆自建馆以来,就以保护、传承优秀历史文化为己任,集文物征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服务于一身。多年来,作为长沙市的文化地标,她吸引了成千上万游客前来参观,是代表中华区域文明的国家级重点博物馆,是人们了解湖湘文明进程、领略湖湘文化奥秘的重要窗口。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与发展,湖南省博物馆在陈列展览、社会教育、公共服务、文创开发、运营管理等方面成绩显著,现已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博物馆之一,并跻身国际先进博物馆行列。

湖南省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18万余件,尤以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商周青铜器、楚文物、历代陶瓷、书画和近现代文物等最具特色。为了使这些文物瑰宝能在这座艺术殿堂得到充分展示,湘博人科学深入地挖掘文物的内涵,利用现代陈列艺术,精心打造了“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和“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陈列”两个基本陈列和青铜、陶瓷、书画、工艺4个专题展馆来展示人类优秀文化遗珍。此外,湖南省博物馆还通过不断引进和推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临时展览,向国内外公众全面地展示与传播湖湘文化,介绍世界文明与优秀文化,与社会公众形成了良好互动,在公众心目中树立了一个高水准的专业展示传播机构的形象。

作为公益性文化机构,湖南省博物馆秉承“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理念,通过引进ISO9001和ISO14001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大幅度提升服务水平。 特别是2008年3月20日起正式向社会长期免费开放以来,湖南省博物馆将优质服务延伸到每一位观众身上,在免费开放这项伟大工程中进行了新的探索与实践,被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赞誉为走在全国文化系统前列的博物馆。此外,为提高观众的鉴赏水平和参观兴趣,湖南省博物馆针对不同的对象提供不同层次、不同形态、不同类别的教育服务,比如:专题导览、讲座、会员、家庭主题日、教师沙龙等,积极构建完善、立体的博物馆教育体系。

长沙烈士公园是湖南省长沙市面积最大,集纪念、游览和娱乐的综合性公园。位于长沙市东北,地属开福区,面积118公顷,其中水面约占40%。西到东风路,东临浏阳河,南到营盘路,北抵丝茅冲。

湖南烈士公园于1951年动工兴建,1953年建成开放,占地面积138.93公顷,其中陆地面积69.6公顷,水域面积69.33公顷,公园以纪念湖南革命先烈为主题,以自然山水风光为特色,是集纪念、游玩、休闲于一体的免费开放的综合性公园,是全国烈士建筑物重点保护单位,是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湖南省首个“国家重点公园”。

公园里有三大旅游景区分为:纪念区以1958年建造的烈士塔为中心,丛绿拥翠,庄严肃穆。游览区,地势开阔,垂柳挂青,小径通幽,廊桥亭榭浑然天成。娱乐区有游艺场和各种现代化游乐设施。

公园纪念区内矗立着高达58.7米的烈士纪念塔,塔上镌刻着由毛泽东同志亲笔提写的碑铭,塔内陈列着90余位烈士的遗像和10多万湖南先烈的名录,与纪念塔呼应的景点还有仿宋长廊纪念亭和红军渡。

烈士公园先后对民俗村、年嘉湖、跃进湖进行改造,景观和配套设施日趋完善。公园绿化植物独具特色,如浮香艺苑东侧的梅和金桔园、朝晖楼对面的广玉兰林、红军渡东段的水杉防护林等。公园内有绿地面积860亩,其中林区面积500余亩,树木品种126种,花卉144种。

由于风景优美,又是免费公园,湖南烈士公园每年接待的游客达1000万人次,晴天到公园晨练的市民在1.5万人次以上。

开福寺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新河,临湘江,主体建筑南北朝向,为佛教禅宗临济宗杨岐派寺院。

开福寺始建于五代时期,后历经宋、元、明、清各朝。占地面积4.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有佛殿三进,即三圣殿(弥勒殿)、大佛殿(大雄宝殿)和毗卢殿。东厢有客堂、斋堂、库房、方丈居室,西厢为说法堂、禅堂等。寺内有清康熙、光绪年间石碑各一道。

开福寺是中国佛教重点开放寺院之一,被列为湖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湖南省佛教协会和长沙市佛教协会均设在寺内。

始建于五代时期,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当时马殷割据湖南,建立楚国,史称“马楚”。马氏以长沙为都城,在城北营建行宫,建有会春园,作为避暑之地。后唐天成二年(公元927年)马殷之子马希范将会春园的一部分施舍给僧人保宁,创建了开福寺。马希范继位后,又在附近大兴土木,旁垒紫微山,北开碧浪湖,使开福寺一带成为著名的风景胜地,有内外16景。明代文人李冕曾题诗《开福寺》赞曰:“最爱招提景,天然入画屏。水光含镜碧,山色拥螺青。抱子猿归洞,冲云鹤下汀。从容坐来久,花落满闲庭”。

滨江文化园位于长沙新河三角洲,西滨湘江、北临浏阳河,东南为湘江大道北段。园区分布“三馆一厅”建筑群(长沙博物馆、长沙市规划展示馆、长沙图书馆、长沙音乐厅)、景观塔及周边设施。占地总面积约186亩,总建筑面积约15.5万平方米,其中:博物馆(含规划展示馆)3.42万平方米,图书馆3.13万平方米,音乐厅2.76万平方米,景观塔650平方米,地下架空层6.11万平方米。滨江文化园于2006年8月21日奠基,2007年12月正式开工,2015年12月28日全面对外开放。

滨江文化园建筑群占地面积约186亩,总建筑面积约15.5万平方米。耸立于长沙新河三角洲的这三座建筑好像从城市奔向江河的一组强有力的顽石,经历史长河的冲刷和积淀从大地之间崛起,以自强不息的姿态迎江而立。其磅礴的气势,雄浑的外观现象使其成为新城市中心的崭新标志。

新河三角洲北部为音乐厅,它如同一只怒吼的雄狮奔腾向前,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奏响三角洲的最强音。东部为博物馆,建筑起伏跌宕,如同一部石头的史书,记录着城市发展的历程。西部为图书馆,期待人们读懂过去、现在几张清晰和未来的奥秘。三组建筑相互依存,首尾照应,共同围合形成中部下沉的市民广场,给市民提供了充满激情与想象的城市大舞台。

长沙博物馆(含长沙市规划展示馆)位于新河三角洲尖三角东北侧,建筑起伏跌宕,如同一部石头的史书,记录着城市发展的历程。博物馆建筑面积为3.42万平方米,设有五个展厅,主要用于综合陈列、展示、收集、保管和研究有关自然、历史、文化、技术、科学等方面的实物及标本。长沙博物馆新馆于2015年12月28日开馆迎客。

长沙图书馆位于新河三角洲尖三角西南侧,总建筑面积为3.13万平方米,藏书约140万册,阅览座位2000个。其形态犹如正在慢慢打开的一本巨大的文化大辞典,吸引人们注意,其强调的是一种动静之间的张力。图书馆的外墙通过竖向百叶模拟竹简效果,通过表面的楚文字回应文化的源远流长,同时,内装修采用大量文字浮雕,这些处理都是回应“图书”“文化”的建筑主题,体现了图书馆与其它两馆所不同的个性特色。

长沙音乐厅位于新河三角洲的尖三角上。音乐厅设1446座音乐厅1个、508座多功能音乐厅1个、314座多功能音乐厅1个、排练厅2个,总建筑面积为2.76万平方米(不含地下层)。第一层(38米标高)为演员、后勤办公、贵宾等功能房;第二层为休闲、展览空间,观众可停留性强。音乐厅的观众主入口设在第三层,观众经过丰富的坡道进入建筑的第三层,在入口大厅可俯视全局。

滨河文化园景观塔高126米,建筑面积650平方米,是整个长沙博物馆、图书馆、音乐厅建筑群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滨河区域一个重要的景观标志。景观塔的设计,力求使其更符合地块特征、地域文化特色。塔的造型立意为“破竹擎天之塔”,象征长沙的发展如“破竹之势”。景观塔于2013年春节亮灯。

对于老长沙人来说,潮宗街承载了不少记忆。它因临城门潮宗门得名,朝宗,即朝拜祖宗之意。因旧时街口聚居许多挑河水卖的脚夫,街头终日淌满河水,“朝”遂演变成“潮”。目前,潮宗街正在改造中,它将被改造成长沙第二条历史文化街区。

今年年底,亦古亦新的潮宗街将带着它不变的温情,和大家重新见面。

楠木旧事、九如里广场、时务学堂纪念馆、永清巷54号筒子楼……长沙潮宗街,红墙青瓦,窄巷深宅,曲折深幽,扑面而来的是老长沙的气质,让人仿佛回到了过去。

明清时期,潮宗街街巷格局已形成,道路纵横交错,构成这一街区繁密肌理,至今骨架犹存。如今,潮宗街历史文化街区的建设正在有序推进。按照规划,改造后的潮宗街将成为继太平街后,长沙城区第二个集中体现老长沙传统文化风貌的历史文化街区。

潮宗街历史文化街区分两期打造

潮宗街因临城门潮宗门得名,又名草场门正街。它是长沙城仅存的4条古麻石街之一,全长511米。街区的打造以展现老长沙的历史风貌和生活气息为主。项目范围北至营盘路,南到中山西路,西至湘江大道,东到黄兴北路,总用地面积24.78公顷。以潮宗街为界限按南北侧分为两期实施。

一期范围为潮宗街以南区域(湘江路、黄兴北路、潮宗街以及中山路合围区域),定义为历史风貌区、活力居住区、传统居住区等;二期范围为潮宗街以北区域(湘江路、黄兴北路、潮宗街以及营盘路合围区域),定义为传统风貌区,计划2019年底完成建设。

一期片区将打造楠木旧事、九如里广场、博物馆等众多公共空间和景观广场,提供一个适合碰面、交流、散步的积极空间。

北正街将打造成老长沙风味商业街

北正街是上世纪长沙城北最长、最直,也是最繁华的一条大街。作为潮宗街历史文化街区重点打造的片区之一,北正街将被打造为老长沙风味的商业街。

楠木厅片区建设包括楠木旧事示范点等,它是潮宗街历史文化街区围绕片区内历史文物、优秀建筑、文化记忆所在处进行节点精心打造,凸显长沙特色的另一个“样本”。

楠木厅片区通过截取老长沙的过去为原型,利用街道、建筑、花园等,重现老长沙的生活场景。记者在楠木旧事示范点看到,现场仅保留了两面残墙,中间有个堂屋,木质大门紧闭……“这是设计师用写意的方式,在原来残垣断壁的基础上还原的。

距楠木旧事不远的永清巷54号筒子楼,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砖结构房屋的基础上,在外观上“修旧如旧”,对房屋内进行防水等功能的完善,预计将作为轻资产办公或民宿等使用。

目前已拉通29处生活街巷

生活宜居性、历史原真性、文化地域性、风貌完整性、街区活力性等5个原则是潮宗街历史文化街区打造的主要原则。

从宜居性出发,对这一片区市政设施、房屋居住使用功能以及生活配套进行完善,实施地下管网建设,以及居民房屋漏水、厨房卫生间改造增设等室内装修。潮宗街历史文化街区建设还有个特点即是开放性街区建设理念。

另外,明清时期潮宗街形成的街巷格局,因年代久远、违法建筑阻挡等问题,街区内部街巷通畅性较差、交通可达性不高。为此,谷莎介绍,一期新增了32条交通微循环,目前已拉通29处生活街巷,实现了楼间路完全开放为人行公共通道,基本形成窄路密网布局。

针对交通状况混乱,区域内大部分道路人车混行的情况,确定一期的15条主要街巷中,仅潮宗街、福庆街作为机动车通道,其余街巷禁止机动车进入,仅供慢行使用。同时,考虑该街区以慢行交通为主,在街区主干路外围拟定布局3个外围停车场,营造外快内慢的街区生活。

湖南省沙坪湘绣博物馆——为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振兴沙坪湘绣产业,天利湘绣有限公司董事长毛勇臻先生首倡创建了湖南省沙坪湘绣博物馆。本馆由省文物局授予“湖南省首批民办博物馆”,是我省首家民办湘绣产业配套型博物馆。本馆于2006年开始筹建,历经四载,前身为“五一路天利湘绣艺术馆”,“太平文化古街湘绣艺术馆”。2009年3月在3A级旅游景区——沙坪小镇的湘绣文化广场开始筹建,本馆始移址重建在文化广场西北角,于2010年5月18日对社会开放。

沙坪湘绣博物馆建筑面积近4000平米,藏品数千件,藏书近万册。“沙坪绣天下”基本陈列分为:历史篇,人物篇,工艺篇,传承篇,企业篇,作品篇六个篇章。陈展以实物藏品为基础,配以图片、文字、影像、雕塑、场景等辅助展品及现场互动演示,构成虚实结合、动静相宜的陈列体系。

沙坪湘绣博物馆的筹建开放得到省、市、区、镇各级领导的关怀与支持,得到湘绣界、博物馆界、书画艺术界、收藏界等各界人士的关注与襄助,先后被确认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基地、湖湘文化发展示范基地、长沙市湘绣科学技术馆、长沙市先进农村科普示范基地、湘绣技能培训基地,为广大观众提供了一个湘绣艺术参观、体验的场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