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丈夫战死后,双凤一人领着两个孩子回到娘家,而福云在妻子悬梁后,一人养着女儿,那一年双凤二十五岁,福云二十七岁。1903年,那天晚上,胡同里很多人听见“二踢腿”,都肯定无疑是寡妇改嫁,而这位改嫁的寡妇名叫双凤。

1903年,一天的夜晚,朝阳门内的小牌坊胡同中,很多人听见了放“二踢腿”的响声(二踢腿,一种鞭炮)。当时,不逢年过节,又在夜晚放“二踢腿”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旗人寡妇改嫁。因为旗人正经大姑娘出嫁那都是在白天,八抬大轿,甚至更隆重,生怕街坊邻居不知道。而寡妇改嫁却恰恰相反,都是在夜里结婚,并且轿子也相当简陋,一路上只有四个小鼓“噔吧,噔吧”的响,总之不愿动静闹大让人知道,所以选择在晚上静悄悄的。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旗人正经大姑娘出嫁都不放鞭炮,但寡妇改嫁,却偏偏要放“二踢腿”。在当时之所以放“二踢腿”鞭炮,据说是为了“蹦煞气”。这一放,自然胡同里的人都知道了。

母亲让女儿守寡一辈子,女儿却坚持改嫁,趁着夜晚嫁给相爱的邻居

朝阳门

当时,还有一种结婚也会出现在晚上。那就是新人在结婚以前,往往会先“八字合婚”。两人的生辰八字让卦师合婚,看是否有缘在一起。上等的婚姻是“福德有命”,中等的婚姻是“游魂归魂”,下等的婚姻为“五鬼绝命”。上等婚姻自然是绝佳的姻缘,天作之合;中等婚姻同样是有缘人,良缘天定;而下等婚姻,两人注定无缘无分了。当然,有的两家人就不信这个邪,虽然两位新人的生辰八字合的是下等婚姻,但仍然要结成姻缘,这种就叫做“闯婚作”。但是,如果两家人有一家相信“八字合婚”,并且是下等婚姻,那这婚姻肯定就结不成了。

母亲让女儿守寡一辈子,女儿却坚持改嫁,趁着夜晚嫁给相爱的邻居

八字合婚帖

其实,不要以为两位新人的“八字合婚”为上等婚或中等婚就万事大吉了。有的姑娘的“生辰八字”却恰恰克婆婆,那这种婚姻就要取决于男方了。如果男方的母亲不怕,或者根本不相信,那婚姻照常进行,如果男方很忌讳,那两位新人干脆就“分道扬镳”了。当然还有第三种情况,那就是男方还有忌讳,并且还想做成这门亲事,只有一种方法,就是刚才 所说的“晚上娶”。旗人正经大姑娘晚上过门,像寡妇改嫁一样,自然心里很憋屈,然而为了婆婆也只能忍了。(当然,不像寡妇改嫁一样放“二踢腿”鞭炮)

母亲让女儿守寡一辈子,女儿却坚持改嫁,趁着夜晚嫁给相爱的邻居

双凤

1903年,那天晚上,胡同里很多人听见“二踢腿”,都肯定无疑是寡妇改嫁,而这位改嫁的寡妇名叫双凤。那年双凤刚刚28岁,但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大女儿12岁,儿子4岁。丈夫常寿三年前,八股联军侵华时,在京师朝阳门为抵挡日本兵进攻皇城,壮烈牺牲。那一年,双凤25岁,大女儿9岁,儿子1岁。与丈夫常寿结婚九年,才有了儿子,没想到,儿子才1岁,就是没了爸爸,自己也没了丈夫。

母亲让女儿守寡一辈子,女儿却坚持改嫁,趁着夜晚嫁给相爱的邻居

常寿

丈夫牺牲后不久,25岁的双凤带着两个孩子回到了娘家。娘家也只有老母亲一人,父亲早已去世,唯一的姐姐已经出嫁。母女俩都是寡妇,一起抚养着两个孩子,生活绰绰有余。因为,双凤守寡可以领到丈夫常寿生前一半的饷银饷米(每月1.5两银子,每年24斛老米),母亲同样可以领取丈夫生前一半的饷银饷米,同样是每月1.5两银子,每年24斛老米。母女俩加起来就是每月3两饷银,每年48斛饷米,这些饷银饷米维持四口人的生活毫无问题,甚至达到了中等生活水平(因为小的小,老的老,不像男人一样有应酬花销)。

母亲让女儿守寡一辈子,女儿却坚持改嫁,趁着夜晚嫁给相爱的邻居

母亲

双凤和俩孩子与母亲生活无虑,衣食无忧。在母亲眼里,虽然女儿年轻守寡,人生相当不幸,但她认为旗人妇女失去丈夫守寡一辈子是一种本分。就这样,双凤与孩子和母亲平静地生活了三年后,突然一天,她却提出要改嫁。那一年,双凤二十八岁,还不到而立之年,但这也让思想传统的母亲惊讶不已。母亲一直认为女儿双凤会与自己一样守寡一辈子,没想到仅仅三年,女儿就耐不住寂寞,选择改嫁。接下来,当双凤说出要改嫁的那个男人时,母亲听后差点气晕过去,原来此人正是和双凤从小玩到大,青梅竹马的邻居福云。那一年福云三十岁,比双凤死去的丈夫常寿小三岁,比双凤大两岁。

母亲让女儿守寡一辈子,女儿却坚持改嫁,趁着夜晚嫁给相爱的邻居

四合院

当初,双凤家和福云家都居住在朝阳门内的大方家胡同里,两家都是四合院,更巧的是两家还对门。因此,两家来往不断,双凤和福云从小一块儿长大,一块儿玩耍,因福云长双凤两岁,所以福云一直像大哥哥一样照顾双凤。就这样,两人长到十几岁,互相之间,慢慢便都成了对方情之所钟的对象。双方千万百计地在长辈跟前示意,但那时长辈们偏偏不听取当事人的意见,活生生拆散儿女们心有所属的对象,造成了许多想象不到的大小悲剧。

母亲让女儿守寡一辈子,女儿却坚持改嫁,趁着夜晚嫁给相爱的邻居

现在胡同

当时京师世家中就有这样的悲剧发生。一家满族世家的阿哥,和另一家世家的格格从小往来不断,情投意合。因为那时世家中都有戏台,两人又都喜欢京剧,所以在每逢喜庆之日,两人登台,时常在戏中扮演夫妻。就这样久而久之,私下里两人也经常以夫妻互称,一个誓不另娶,一个绝不另嫁,好一对痴情男女。但往往事与愿违,当他们长到十六七岁时,已到谈婚论嫁了,但男方家人的长辈嫌弃此女过于活泼,没有大家闺秀的稳重,偏不让其子娶这位从小青梅竹马的姑娘,而娶了另一世家之女。(与《红楼梦》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母亲让女儿守寡一辈子,女儿却坚持改嫁,趁着夜晚嫁给相爱的邻居

贾宝玉和林黛玉

这位阿哥知道不能和自己心有所属的姑娘在一起,所以大受刺激。居然在洞房之夜给他的新妇吃了毒药,新妇一命呜呼。阿哥强迫家里长辈,执意要娶他的意中人,家人也死不让步。就在阿哥与家人争执时,接到了意中人(那位格格)的一封信。当阿哥把信小心地打开后,着实吓了一跳,原来信中给他寄来的是意中人的一根纤指。阿哥看后,心死了,绝望了,崩溃了,大哭一场,也服毒而死。(此事为真人真事回忆,见于《金启宗谈北京的满族》。金启宗为乾隆五皇子永琪的后代,而这位男方世家与金启宗家是世交。)

母亲让女儿守寡一辈子,女儿却坚持改嫁,趁着夜晚嫁给相爱的邻居

金启孮

双凤和福云两家虽然只是普通的旗人家庭,并不是上面所说的世家,但他俩也如那位阿哥和格格一样从小玩到大,互相产生情愫。当然,双凤没有那位格格的烈性,一气之下,断了自己的纤纤玉指,同样,福云也没有像那位阿哥一样走上极端,为了爱情不惜豁出别人和自己的命。最终,两人还是分开了,那一年双凤十五岁,嫁给了二十岁的常寿,而十七岁的福云也娶了一位姑娘。两人都组成了各自的家庭,本应过上幸福的生活。但1900年,那场战争(八国联军侵华)让京师很多旗人家庭支离破碎,同样双凤家和福云家也没能幸免。(当时京师旗人家庭的惨状在此不表了,只能说惨不忍睹)

母亲让女儿守寡一辈子,女儿却坚持改嫁,趁着夜晚嫁给相爱的邻居

旗人妇女

双凤的丈夫常寿战死在朝阳门,而福云的妻子因为被“白鬼子”摸了一下手,羞愤难当,选择悬梁离开了。(当时旗人妇女听说“白鬼子”和“黑鬼子”攻破内城,怕被糟蹋,在没见到敌人前,就选择了悬梁,跳河,跳井来结束年轻的生命)。丈夫战死后,双凤一人领着两个孩子回到娘家,而福云在妻子悬梁后,一人养着女儿,那一年双凤二十五岁,福云二十七岁。

母亲让女儿守寡一辈子,女儿却坚持改嫁,趁着夜晚嫁给相爱的邻居

八国联军火烧城门楼子

双凤带着孩子回到娘家后,也听说了福云妻子悬梁的事情,但此时,福云与女儿已搬到了与大方胡同相邻的小牌坊胡同里。虽然两家不在一条胡同,更不再对门,但两家还是不远。双凤知道福云要去宫里当值(午门外传递折子),只有她的女儿一人在家,无人照看。于是,她让福云当值前,把女儿送到她家里,既能和自己的儿女玩耍又方便照看。双凤的母亲自然也是同意的,毕竟当初都是街坊邻居,孩子没了母亲,又需要照看。福云当值完后,在回家路上经常会买些新鲜果子(现在的水果)、糖葫芦、玩具,分给三个孩子,顺便接女儿回家。

母亲让女儿守寡一辈子,女儿却坚持改嫁,趁着夜晚嫁给相爱的邻居

孩子一起玩耍

就这样经过了三年,双凤和福云有了在一起的打算,毕竟从小青梅竹马,又曾情有所钟。现在,双凤早已没了丈夫,福云也没有妻子,两人走在一起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但当双凤把这件事告诉了母亲后,母亲确实不敢相信,差点晕了过去。她万万没想到女儿双凤能和福云旧情复燃。在她的观念中,寡妇就要守一辈子,不论发生什么事情,这种观念都不能动摇,甚至不惜以生命捍卫。但双凤认为曾经失去的爱情,现在有机会了,一定要抓住,不会再让自己后悔。她宁愿舍弃丈夫常寿生前的一半饷银和饷米,也要和福云重组家庭。母女俩因此争执不下,一个认为寡妇就要守寡一辈子,一个坚持自己的幸福自己把握。那一年,28岁的双凤铁了心要改嫁,要嫁给青梅竹马的福云,已经半百的母亲拗不过她,最终只能选择不管不问。双凤也干净利索,在没有媒人,没有放贴,没有“八字合婚”,没有嫁妆的情况下,更没有母亲的祝福下,选择了改嫁。

母亲让女儿守寡一辈子,女儿却坚持改嫁,趁着夜晚嫁给相爱的邻居

福云

1903年的一个夜晚,一顶简陋的轿子,四个小鼓,俩“二踢腿”,那一天,28岁的双凤嫁给了青梅竹马的福云。结婚后,福云对双凤带过去的两个孩子一直像自己亲生的一般,双凤的母亲后来慢慢也释然了。这就是那个时代,一位旗人女子婚嫁的实事。世变影响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国家,自己的内心,也时刻影响着自己的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