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方国家因为其特殊的土地制度以及官爵制度背景,加上其国家的形成特点,国民对于民主有着极高的热情,也有着极高的政治参与度,为保障各方势力的协调,必须通过民主机制去完成制度的制定与颁行,缺乏独裁统治的文化背景,也缺乏实行独裁统治时一家独大的政治格局,所以对民主有着切实的需求。从周开始,君主便是以大家长的姿态君临天下,众人都承认天下万民皆是皇帝的子民,加上我国古代的特殊土地制度和商业制度,拥有大量土地和经济实力的人大多没有政治身份,所以需要一位大家长来保护其财产这种独特的文化体系为君主集权统治制度提供了有力的民意保障。

纵观历史,就会发现我国古代史上实行的是高度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而西方国家则是君主立宪或者民主共和制度。每一种制度的产生必然有着深层次的文化影响、当时的最直接的治国需要和最现实的民众认可及诉求。

我国古代最初的社会制度便是大家长式的宗族制,讲究服从,夏商周时期各诸侯国与王室之间是附属关系,并且在秦统一六国以后,更是让家国天下的观念深入人心,而西方国家最初是便是由几个势力相当的部落组成,有寻求民主协商的基本诉求。

一 君主集权制

(一)概述

君主集权即所有权利聚集在君主身上,其必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制度是一种以国家职权统一于中央政府,从而削弱地方政府力量为标志的政治制度,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我国就逐渐建立健全了专制主义下的中央集权制度,这种政治体制一共延续了2000多年之久,直至清王朝消失才退出我国政治历史舞台。


中央集权制度最大的特点是一人或者少数几个人进行独裁统治,具体的表现就是地位终身制和皇位的世袭制,全国最高的司法权,立法权,军权,政权,财权等都汇集在皇帝一个人身上,存在着极大的独断性和随意性,与其相对应的是地方分权,地方在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方面没有独立决断的权利,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

(二)形成原因分析

我国封建社会中央官僚体制一般被认为是萌芽于春秋时期,战国时期逐渐成形,在秦朝统一之后被秦始皇正式确立。自秦始皇称帝后,有了皇帝拥有最高地位和权利、宰相统领全国朝政的君主集权制度,隋唐时期又出现了一定的发展,随着相权的弱化,君主权利进一步集中,明清时期更是彻底废除了宰相制度,实现了君主高度集权的政治体系。

1 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统一是实行君主集权的重要基础,而我国从周朝开始就有了低层次的统一,虽然国家内部采取分封建国的制度,但是为大一统建立了意识形态基础,战国时期秦国取得了兼并战争的胜利,并且改革了政治制度,变分封制为郡县制,削弱了贵族对某一地域的政治影响,并且给国人心里种下了大一统的种子。

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汉以后我国古代历史上统一的时间约占七分之六,而分裂的时间仅占约七分之一,国家也已经建立了一套专门的制度去巩固统一。


集权制度有助于兴修水利,减少自然灾害,促进农业发展,我国古代时期大河流域水灾多发,局部力量无法达成治理水患的目的,但是集中全国的力量统筹规划,使用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于治理水患有着极大的优势,所以治理大江大河的需要是我国统一集权的原因之一。

中国文明最早发源于黄河流域,属于农耕文明,与北方的游牧民族没有天然的地理屏障,如果不能形成统一的集权国家,各地就需要各自为政抵御游牧民族的侵扰,加上游牧民族尚武产生的强悍军事势力,统一的集权国家可以统一全国物资抵御游牧民族的进攻,所以抵御游牧民族侵扰也是统一集权国家形成的因素之一。

此外,统一的集权国家有助于减少地方混战的频率,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混战,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混战造成的消耗必然会转嫁到百姓的头上,所以建立统一的集权国家是出于最广泛的民意基础,只有建立统一的集权国家,内部的分裂才会减少,也能降低内耗。

在应对外部因素的侵扰和自然灾害时,集权国家更容易集中全国力量去解决问题,因为中央的权利高度集中,所以在物资集中调度之时,遭遇的地方阻碍是最小的,正是由于以上种种原因的优势所在。


所以丛秦汉一直到明清,我国的中央集权制度一直处于逐渐强化的状态,管理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必然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所以中央集权也是历史的选择。

2 宗族观念强盛的文化背景

为何我国古代能将权利统一集中于君主身上呢,首先得益于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所以君主集权有了制度基础,而能切实实现君主专制,也离不开我国特定的文化背景。

我国古代最早产生的国家是由核心部落演变而来,属于族长统治的延续,而宗族观念贯穿了我国整个封建社会,由大家长统一决断宗族事物,大家长具有专断的权威性质,以皇帝为首的最大宗族首领,统治着整个国家事务,国家只是家族统治的扩大而已,所以一直有家天下的说法。

《易经·家人》记载:“正家而天下定”,《大学》里也有“欲治其国者,必先齐家”,《孟子》里更有“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的”的说法。


从周开始,君主便是以大家长的姿态君临天下,众人都承认天下万民皆是皇帝的子民,加上我国古代的特殊土地制度和商业制度,拥有大量土地和经济实力的人大多没有政治身份,所以需要一位大家长来保护其财产这种独特的文化体系为君主集权统治制度提供了有力的民意保障。

二 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

(一)概述

君主立宪制即也被称为有限君主制,是相对于君主专制而言的,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过立宪限制君主权力,突出人民的权利,虽然在事务上实现了共和,但实际又不采用共和政体。

君主虽然是国家元首,权利却受到了很大的制约,跟君主集权相比较,它拥有一定的进步性,但是与民主共和比较,也有一定的妥协性和局限性。

而民主共和制度作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一种重要政治形式,其主旨是奉行多数人统治,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最大多数人民享有的最广泛的民主权利。


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和国家元首一般都是由选举产生,并有法律限定了一定的任期,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这种制度最初产生于古希腊的城邦国家。

(二)形成原因分析

君主立宪制是国王丛专制君主走向议会至上的一个转变,是相权力压王权的最终成果,行政权逐渐丛国王转移至内阁。以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为例,1066年威廉征服英国后,建立了中央高度集权的封建专制制度,国王垄断权利,引起了封建贵族的不满。

所以在1251年时,各贵族胁迫当时的国王在兰尼米德草原签署了《自由大宪章》,以此对国王的权利加以限制,确立了“王在议会”和“王在法下”的原则,经过长期的演变,逐步将权利丛国王手中转移到内阁,国王仅作为象征意义的存在,不再拥有实权。

在土地制度和官爵制度方面,欧洲国家实行领主制,领主既是统治者,又是土地拥有者,并且土地和身份可以世代世袭,土地不能自由买卖,官爵的变化也很小。

而我国古代实行地主土地所有制,土地私有可以自由买卖,并且有爵位不一定有土地,有土地也不一定有官爵,加上国古代一般是皇权独大和家天下的特殊文化背景,没有民主的意识以及意愿,而西方国家领主由于其特殊的身份地位,有着民主诉求。

而民主共和则是沿承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执政方针,城邦是人们基于本性的自然需要而组合成的政治社团,它以正义为最高原则,虽然不像如今所有国民都拥有选举权,但是国家公民也是拥有最广泛的民主权利。

之所以会最终形成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与西方国家的特点有着很大的关联。西方早期国家诞生之时,都继承了氏族军事民主制的政权机构特点。

与中国不同的是,这种政权属于几个相同结构部落合并而成的国家,由于各方势力相当,所以首先有着民主决策的需求,任何事务都需要经过各方协商达成一致,与我国大家长式的独断有着本质的区别。

此外,西方拥有特殊的城邦文化。基于社会共同需要而联结的城邦,属于全体公民所有,公民是城邦的主人,城邦是公民的依托。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如果一个人由于某种原因而不归属于任何城邦,那么他或者是一个鄙夫,或者是一位超人。”城邦内部公民拥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包含统治者在内的任何人都无权对他人事务独断专行,普遍、平等参政的积极公民观为民主共和制度提供了文化养分。

三 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的君主集权专制制度,主要成因可分为两方面,其一是深入人心的宗族观念为君主集权提供了民意上的保证,顺从于宗主的思想模式注定了服从,长期的大家长式独断作风使得民众没有形成民主的意识形态。


其二,我国幅员辽阔且拥有多个民族,在应对自然灾害以及外敌侵扰时,各自为政不仅会形成相当大的内耗,还无法抵御外界的不良因素干扰,所以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政权,通过统一调度去协调处理各地区遇到的问题,是治理国家的需要,也是民众的诉求。

西方国家因为其特殊的土地制度以及官爵制度背景,加上其国家的形成特点,国民对于民主有着极高的热情,也有着极高的政治参与度,为保障各方势力的协调,必须通过民主机制去完成制度的制定与颁行,缺乏独裁统治的文化背景,也缺乏实行独裁统治时一家独大的政治格局,所以对民主有着切实的需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