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饕陈晓卿再出手,美食纪录片《风味人间》第二季果然又是高分。

自《舌尖上的中国》引爆国产美食纪录片风潮开始,华夏大地上的食物几乎快被镜头搜刮殆尽。

时间流上,有《早餐中国》开启清晨,也有《人生一串》深夜收尾;

地域方面,《老广的味道》《寻味顺德》等也试图走遍每个美食之都;

还有《小海鲜》《沸腾吧火锅》细分食材种类……

只是在出圈程度上,这些年也只有《人生一串》依靠独特的烟火气杀出重围,其他作品,则因为越来越趋于雷同的精致拍摄、文艺旁白而沦为“沉默的大多数”。

看倦了精致的套路,小万今天就来推荐一部不走寻常路的美食纪录片——

《小城夜食记》

这部短小精悍的美食纪录片由B站和食贫道联合出品,每集20分钟左右,一共只有10集。

内容嘛,就是一个人称“饼叔”的中年男人到处探店、吃吃喝喝。因为长相不佳,这位探店主持人还收获了粉丝爱称:丑叔。

《小城夜食记》的前几集,其实有很严重的《人生一串》痕迹:旁白+美食+店主故事,还有试图升华人生的结语。

加上主持人饼叔不甚标准的普通话,前几集说卖相不佳也不为过。

但几集之后,饼叔和团队显然渐入佳境,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风格:烟火气。

这种烟火气不是《人生一串》那种“被旁白煽哭了还非得说是烟熏了眼睛”的烟火气,而是饼叔悠然自得的气质,带出的“身临其境的烟火气”

以后面几集为例,《小城夜食记》一期节目基本由三部分内容组成:

饼叔自己在街头闲晃,饼叔跟店主人唠嗑,饼叔对着镜头边吃美食边叨叨。

深夜的小城街头,饼叔双手插兜晃晃悠悠地走,偶尔端着街头小吃摊的食盒,间或对着镜头介绍之后要去的店,没有台本,不急不躁,反倒营造出了别致的真实感

再加上饼叔含糊不清的吐字区别于专业旁白,观众就像和老友在暮色中边走边唠嗑、商量着一会去哪儿吃晚饭一般,亲切又闲适。

与店主对话的部分,主持人饼叔也常常是开一瓶啤酒边吃边聊,没有正襟危坐的僵硬气氛,观众也就跟着店主放松下来。

采访岳阳30年烤串店的老人时,饼叔干脆就搬张小凳子坐在老人对面,一边帮忙收钱一边随口闲聊,就像与邻家老人话家常一般,小小的烤串店里也弥漫起了温馨氛围。

食物展示的部分,《小城夜食记》一反美食纪录片精致特写+食客反应的方式,而是让饼叔正对镜头边吃边点评

再加上偶尔虚焦的镜头,廉价美食vlog的风格反倒更接地气。

人送外号“丑叔”的饼叔也没啥偶像包袱,吃相粗犷奔放,看起来十分恣意

通过直面的镜头,他就像是坐在你对面边吃边聊一些美食起源、点评肉嫩酒香之类无关痛痒的话题,偶尔啃肉啃欢快了话说一半就没了下文。

甚至吃到兴头上,嘴里说着话,眼睛却只顾顶着手里的烤串来回扫视,根本不抬头看镜头。

埋头苦吃的饼叔,就像是老朋友坐在一起酒过三巡互相吹牛的样子,浑身散发着轻松惬意的气场。

更绝的是,这样一个亲切的食客还常常给出一针见血的点评。

评价红烧肉,是“脂肪擦到舌尖的颗粒感和油香”。

到宝鸡吃一碗油泼辣子特制的火锅蘸料,他舒一口气赞道:“谁说吃火锅不能吃火锅底料?”

甚至坐在岳阳楼前洞庭湖边吃几十串烤猪肉,他都能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理解出一个新的层次来:

这样的饼叔,呈现的是万千食客享受美食时最真实的状态。

大概也正因如此,即使“颜值欠缺”,饼叔和他的《小城夜食记》仍旧能从扎堆的美食纪录片中杀出一条新路,收获豆瓣8.8的高评分和一众拥趸吧?

哦对了,可别小看这个不靠颜值、吃相豪迈的男人,他其实是前战地记者、前央视驻俄罗斯首席记者,去过切尔诺贝利事故后的废弃城市普里皮亚季的那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