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嘉伟

《约翰聂夫的成功投资》第四篇

前面我们谈了约翰聂夫的投资七原则,怎么找这些低市盈率的股票呢?

他那个时代的方法已经淘汰了,我们现在很多股票软件上都有相关的信息,比如

1 股价处于最近12个月最低区域的股票

成长股和低市盈率无人关注的股票,哪种投资回报更高,更安全?

2 新闻中上一个交易日,或者最近一个月表现最差的20支股票中,那些下跌10%到30%,尤其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公司值得关注,找到了之后要看股价是正处于低迷状态,还是正在迅速上扬,一定要仔细寻找基本面好的公司,其实只有很少的公司符合前面说的七个投资原则。

温莎基金大多数时候看法和市场是相反的,比如信诺保险,这个公司被华尔街的分析人士认为,即将产生巨大亏损,因为他们预测即将大量排放的有毒物质会造成巨大的环保问题,信诺保险公司会产生5000亿美元的理赔。但约翰聂夫持不同观点,他认为这是夸大了问题,同时他看到了信诺保险的医疗管理业务领域有很好的收入,同时为了应对可能产生的环保问题,新诺保险提高了准备金。股民的担心让这个公司的市盈率非常低,他认为是买入好时机,结果环保问题的影响减弱之后,信诺保险的股价涨了54%。

成长股和低市盈率无人关注的股票,哪种投资回报更高,更安全?

他们也会买估值合理的公司,比如家得宝在1985年的市盈率是20倍,并不符合7项投资原则,但他依然买入,因为家得宝的商业模式对家装行业进行了一次颠覆,非常有发展前景,但是当年因为新开了很多店,大量的资本支出降低了利润,很多股民害怕抛售,导致股价跌了很多,约翰聂夫发现用动态市盈率估值的话,到1986年只有10倍左右,这是很好的投资,一年后的1986年,这个公司给温莎基金带来了63%的回报

约翰聂夫经常投资一些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股票,比如1989年建仓全球最大的玻璃纤维制造商欧文斯科宁公司,这个公司在1986年的时候为了抵御恶意收购而大量举债,之后又重新发行了原始股募集资金,公司也重组了,公司的净资产变成了负数,很多股民被吓跑了,股价跌到了5.5倍市盈率,其实这个公司的业务很好,增长率大概在8%-10%之间,而且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他们在1991年买入,到1993年卖出,赚了二倍。

这样的成功例子太多了,但他们也有亏损失败的例子,他们买过一个叫做美国工业公司,这个公司擅长于收购并购,在6个行业里拥有100多家公司,当时约翰聂夫考察的时候,这个公司除了并购带来的增长,内生性增长也连续5年达到24%,约翰聂夫当时认为这个公司的服装,建筑,家具行业的业务增长都会比较好,股价也不高。但是最后公司的股价越来越低,因为涉及的业务太多,而没有几个能成为市场的领导者,所以公司在经过了前几年的高速增长后就一蹶不振,股价一路下滑,到1972年温莎基金一点点割肉卖出,最后亏损了50%。

{!-- PGC_COLUMN --}

约翰聂夫说作为普通的投资者,最好是投资自己熟悉领域的股票,比如自己从事的行业,你能知道哪个公司好,哪个比较差,在投资的时候,要问自己几个问题:

1 公司的名声好不好

2 公司业务好不好,成长性高不高

3 是不是行业的龙头

4 行业的前景是不是很好

5 管理层是不是有领导能力,有没有战略眼光

只有这些问题是肯定的时候,你才认真考虑买入。约翰聂夫买股票前既要进行定性研究,也要进行定量研究,只有这样投资才能睡安稳觉。

用约翰聂夫的低市盈率投资方法,选股其实是最简单的,因为标准很明确,最难的是持有的过程,常常面临自己的股票不涨而别人的大涨,就很嫉妒,忍不住调仓追热点,所以投资中心理非常重要,要勇敢,要有耐心,大多数人在媒体报道坏消息的时候不是去搞清楚原因,而是跟着恐慌的抛售,在12市盈率的时候不敢买入,反而在股票大涨到40倍市盈率的时候却去追热点。

温莎基金的逆向投资会让他们的业绩落后于市场,尤其是在市场青睐成长股的时候,比如1971年-1973年,他们的业绩落后于大盘26%,但他们坚持原则不动,在接下来的1974-1976年,温莎基金的涨幅达到了63%,超过市场平均水平。到了1980年他们又落后市场9.8%,但是1981年他们再度超过标准普尔500指数21.7%。在业绩落后于大盘的时候,非常难坚持,因为专家和股民都反对你,只有你自己形单影只的坚持,批评,讽刺像雪片一样飞来,孤独无助感是刻骨铭心的,很容易放弃。

成长股和低市盈率无人关注的股票,哪种投资回报更高,更安全?

但是约翰聂夫也警告说,不要因为自己与众不同而沾沾自喜,因为逆向投资和顽固不化只有一张纸的距离,大部分的时候市场是对的,温莎基金取得好的业绩并不是依靠和市场唱反调取得的,而是既能做到思想开阔,心态良好,及时吸取好的意见,又能独立思考,勇敢行动,并依靠理性的,扎实的基本面研究。

温莎基金在创建投资组合的时候,放弃了传统的方法,比如他们会在同一个行业同时买很多股票,因为他们真正的标准是低市盈率,只要足够安全,价格低,他们不管是不是同一个行业都会买,这和其他基金的做法很不一样,约翰聂夫把公司分为四类:

1 高知名度成长股

2 低知名度成长股

3 慢速成长股

4 周期成长股

这些类型的股票并不是平均分布在温莎基金的持仓里,而是看市场行情,有时候大量资金集中在某一种股票,而另外一种几乎没有,比如高知名度成长股。他们不强调持仓中行业的配比,哪里具有投资价值,哪里的资金量就大。他们的持仓不会很分散,而是相对集中,在基金规模达到110亿美元的时候,他们也只有70支股票,因为太过分散投资收益其实会下降,和买指数基金差不多。

他们的持仓中大型蓝筹股的比例很小,有时甚至没有,因为这些股票被市场过度研究,没有投资机会,比如可口可乐,吉利公司,辉瑞制药,通用电气等,这些股票在70年代被称之为“漂亮50”,是典型的成长股,分析师说这些股票在任何时候买入并持有都是正确的,因为公司会永无止境的成长,一般股民也相信股价会一直涨,所以投资者宁愿花几十倍的市盈率去买这些股票,也不愿意买比他们价格低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不知名公司 的股票。而约翰聂夫的持仓中,大量股票是被他称之为“丑陋的,单调的”,因为这些股票无人关注,市盈率很低。但是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股民都追成长股,温莎基金在1973年既然亏损了25%。到年底的时候,他向投资者大会做报告,艰难的说服股民,并表示对未来的坚定信心,那时候约翰聂夫个人的财富,还有家庭,亲人的钱都投入到了温莎基金,所以他确实是坚信的。

成长股和低市盈率无人关注的股票,哪种投资回报更高,更安全?

到了1974年,被市场疯狂追逐的“漂亮50”崩溃了,这些成长股给信奉他们的投资者上了苦涩的一课,有些股票花了7年才回到原来的价格,有些永远也没有回来。

但是人们是健忘的,历史总会被丢弃在某个无人关注的角落,到了1998年-1999年,互联网带来的成长股再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连巴菲特也被人们讽刺挖苦,但2000年互联网泡沫的破灭又让一切回到了原点。

好,这就是今天的内容,明天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