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泰君安研报认为:目前市场上对4月份是否降准存在争议,考虑到央行已经明确辟谣,为避免导致市场预期混乱,4月份进行降准的概率变得很低。在假设外汇占款仍然保持小规模波动的情况下,4月份财政存款和MLF到期会造成基础货币面临约1万亿元的缺口,加之同业存单到期高峰和地方政府债加速发行都会加大流动性的扰动,4月份存在降准的空间和可能。

A股市场中,存在一种“四月决断”的说法,即是每年一到四月,全年投资的逻辑脉络基本都能看清,是入还是出,是时候做决断了。

今年,“四月决断”的核心是“宽信用”能否持续,以及“基本面拐点”年内能否到来。

从经济基本面看,一方面经济企稳回升迹象明显,资金面总体宽裕;另一方面通胀预期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央行短期内是否降准、采用何种方式,都成为A股市场关注热点。

01 A股市场连续两则降准谣言

昨日早盘,一则“中信建投:预计5个交易日降准,方式为普惠+定向”的研报引发A股市场关注。其中,5个交易日内降准的标题更是博人眼球。

随后,中信建投策略研究公众号发声明澄清:我们并未做任何降准预测,此事与我们无关。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近期关于降准的第一个谣言了!3月29日深夜,央行就已通过官方微博“央行微博”对当时一则“4月1日起降准”的消息进行辟谣,指出该消息不实。

在市场流动性总体宽裕的情况下,降准谣言能够大行其道,很大程度上,还是与资金存在结构性矛盾有关。造谣者可能正是抓住了资金的结构性矛盾,即实体企业等仍然资金较为紧张,玩起了造谣的把戏。

实际上目前围绕降准的“热烈讨论”,可以总结归纳为两大焦点:一是4月是否会降准;二是如果4月不降,那么未来采取的降准方式。

02 降准什么时候来,降准会采取何种形式?

焦点一:4月可能降准吗?目前市场分成两派:1、央行已辟谣说明降准概率很低;2、资金存缺口,降准仍有可能性。

观点一:央行已辟谣说明降准概率很低

恒大研究院院长任泽平在4月10日发布的《应该继续降准吗?》研报中指出:3月以来随着PPI企稳、PMI回升,央行货币政策基调转稳。并且央行否定“4月起降准”的消息,表明央行货币政策的紧平衡。

国泰君安研报认为:目前市场上对4月份是否降准存在争议,考虑到央行已经明确辟谣,为避免导致市场预期混乱,4月份进行降准的概率变得很低。在短期经济数据超预期的背景下,货币政策进入观察期,央行短期释放进一步宽松信号的概率较小。

观点二:资金存缺口,降准仍有可能性

中泰证券4月1日的研报认为,4月份降准概率加大。如果不降准第二季度仍会造成5000亿的基础货币缺口。

经济参考报4月10日引述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的话称,从资金面缺口角度看仍然存在降准的空间和可能。在假设外汇占款仍然保持小规模波动的情况下,4月份财政存款和MLF到期会造成基础货币面临约1万亿元的缺口,加之同业存单到期高峰和地方政府债加速发行都会加大流动性的扰动,4月份存在降准的空间和可能。

焦点二:选择何种降准方式,多数专家倾向于定向降准概率更高。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表示:随着中国经济在二季度延续企稳趋势,央行将更加强调货币政策的“精准滴灌”功能,以在保持“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的同时,避免导致短期通胀压力和金融市场过热。因此,相较于全面降准,定向降准的优先级正在上升。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表示,大概率会是定向降准。首先,定向降准置换MLF经过2018年后已经没有操作上的障碍;其次,4月7日中办国办发布的《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再次明确提出落实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政策,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货币政策2018年年中起在稳健基调下向偏松方向调整的目标已基本达成,存款准备金率应该没有整体性大幅下调的可能。但为了针对性地改善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未来存款准备金率仍有一定程度结构性下调的可能性。如果说2018年以来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目标是总量与结构并重,那么未来会转向以定向为主。

相关文章